学习电脑的过程

我第一次使用上网;或者说,第一次使用 windows接口的电脑是在 1997年升大学的那个暑假;台北车站前有一排空间,摆满了 IBM赞助的电脑,免费提供来往民众上网。每天我经过那里,总是要花了几十分钟东看西看;那时候个人网站也还不流行,大部份都是商业网站,因此我只记下几个网址,如台湾早期知名的入口网站蕃薯藤、 SONY、华纳等网站,逛来逛去也就那几个。

但严格说起来,我第一次接触电脑,要说到 83 84年刚上小学左右,常去一个哥哥的家里玩,他家里有一台当初宏碁仿 Apple II 的「小教授」电脑,这台 ”电脑”并不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电脑那个样子,反而像一个盒子,内置处理器等零件,盒子正面下方则是小小的键盘,所以,这是需要接在电视上做为屏幕的。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后来我才知道这台机子的内置程序是用 BASIC写成,当然那时候是没有中文接口的,如果要出现中文字,都是用字块 ”拼”成的,要不,就要再花大钱添购一个中文字产生器。当然,这台电脑只被我们拿来当游戏用,当时的游戏卡夹是类似录音带一样的东西,放进录音机里读取,立体声的录音机还不行,要单音的,经过漫长的读取时间,终于可以玩了,但如果不幸动到会造成读取失败,又要再读一次,简直会让人疯掉。虽然那时候游乐超级简陋,只有八色而已,但我们还是玩得很开心。

小教授系列总共出了三代,可说是宏碁电脑的成名作,虽然口口声声说跟 Apple II并不完全兼容,但大家都知道其实就是仿 Apple II的;当初买得起小教授的家庭可说是都有一定经济水准。而宏碁推出小教授也算是一战成名,小教授一号,前几年在国外还有看过,还有在推出当作教学机用,真是吓死我了。

后来另一家的一个老师,家里买了一台 PC,我看那里面的游戏又更好玩了,遂撇下小教授,转投 PC的怀抱去,真是现实的小孩。

后来大一点后,Apple推出了 Mac系列,许多人会炫耀买了一台 Mac 128K,当然那几年仿 Mac的厂商抓也抓不完,台湾就一堆厂商在仿了,而且仿得又比原厂的功能更强,也许是这个原因,所以他们 Mac干脆关起来搞自闭,这也给 PC坐大的机会。在小学时,学校仅有的几台电脑都还是那一体成型的 Mac 128k,但到了国中上电脑课后,教室里面置放的,全部都是 PC了。

大学的时候我曾经跟一群朋友在外面吃饭时,聊到这个问题,大家都认为 Mac的开放性不如 PC佳,没想到临座一位中年先生突然回过头来大骂:「你们 Pc的开放性才差勒!」上了国中后,电脑课主要是教 Dos接口下的 PE2系统,因为 PE2可兼容中文,当时几乎都是用倚天中文系统在做文字编辑的,不过 Dos的指令繁多,那时也不太去记,到现在也都忘光光;此外,当初也教一些简单的 BASIC语音,还有简单的 MIDI处理。但电脑课仍然是睡觉补眠的成份居多。

高中的电脑课算是陪衬的,大家也都还是当作去休闲一下。课程依然是教倚天中文系统,但有些同学已经会带家里自己的游戏片去学校偷偷玩,虽然同学们的电脑都还是 286等级,并用 Dos界面的,但老师已经在用 386 ,Windows 3.1了,那几年,对 Windows的第一印象,还是在电影《魔鬼大帝:真实谎言》里,阿诺潜进豪宅,将档案从用 Windows3.1系统的电脑里偷了出来,真是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微软作了负面广告。那几年,Windos 95 及 98 的上市,世界各国大家排队疯狂抢购的新闻还成为国际新闻。

妈妈虽然一直说要买电脑,说了好几年,但也一直要到大学时家里才真正买了一台电脑。

上了大学后,经常有用电脑的机会,没事也都跑到计算机中心上网,网际网路的世界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太新奇了,什么资讯都看得到。有鉴于计中的人太多,又常抢不到位置,所以我也常偷溜去研究生教职员专用的计算机房,图个清净。

当时上网还是以去聊天室居多,尽管 1997年当时聊天室刷屏每 25秒才会跳一次,还是聊得不亦乐乎。第一次交网友嘛,总是小鹿乱撞的,有一次跟新认识的网友约好,下个礼拜某某天网上再见面,不料忘记这某某天居然是假日,所以,当时心急的催妈妈在这天之前一定要买台电脑(当然不可能跟她说是为什么了),结果,电脑是买来也安装就绪,但是那个不知名的女生在约好的那一天倒是没出现,就这样,我的第一台电脑出现了, P2-233 3.2GB硬盘 32m Rom,外加一台 56kBps的数据机。这台电脑后来也被我不断的升级,用了八年才寿终正寝。

那阵子正是微软跟网景的浏览器大战打得最火的时候,我个人偏好是 NetScape的浏览器,当初 4.0中文版推出时,我还花了四百块买了一张附送有那个 ”N”标志的网景棒球帽,当时戴在头上简直是炫死了。但从这边也可以看到,比起 IE的免费又内建,NetScape居然还要花钱购买,虽然他们打赢了反托拉斯官斯,但还是逃不了被 IE干掉的命运。

我买的第一本电脑杂志里,刚好有在教人做网页及简单的图像文字处理,也提供一些免费空间。我就手把手的研究了好几个晚上,做出了第一个网页来;而我买的第一本电脑专书就是教人写 HTML的,于是我开始学用 HTML一行一行写出网页来,有一阵子甚至很鄙视用网页产生器写网页的人,但最后还是向 Dreamwaver屈服了。

我那几天做出的一个网站是艺文性的,专门让网友投稿注销,或一些专题,其实这个网站是有点实验性存在,专门让我试验新学到的网站建设技术。从一开始很简陋,没想到越做越大,分类也越来越详细,得我整理时间也越来越多,导致我不误正业的,在这期间也跟一些媒体配合过一些活动,也有人与我接洽是否要商业化,但当时可是热血的很,总觉得网路是个乌托邦,资讯在网路上应该是自由又免费在流通的,怎么能让商业来污染呢!遂回绝掉了,而这个网站也在 2001年时随着服务器公司的倒店而消失;说实在的,现在已经变市侩的我,回想这件事真是后悔不已。

但制作网站在当时真的是很赚的,尤其是在 2000网路泡沫之前,做网站都是随便喊价的,可能花十天做出来的网站,只要别太差,不用加程序都至少可以开到四五万以上,太好赚了;当时也藉此赚到不少钱。而我制作的最成功的一个网页,是当初有个非营利的基督教网站信望爱资讯网,为了迎接情人节的到来,计划制作一个情人节的专题网站。当初就是友情性的帮他们做一个,没收什么钱。但也没想到,这个网站一推出,马上被当时台湾最大的入口网站在首页推荐,当天就塞爆信望爱的专线,从此我也对网路媒体的印象改观了。

在还没有 DSL专线之前,上网都是用数据机 (大陆好像是称为”猫”),那时电信局可黑心了上网不但要算电话费,还要算上网费,因此每次上网都很着急,想要看很多东西又怕花太多钱,尽管这样绑手绑脚的在上网,每个月都还是花三四千块的电话费,妈妈几乎要气死。

而数据机要拨接上网时,会先出现拨号的声音,接下来总会发出很尖锐的「哔~~~~~」的声音,所以,每当妈妈一听到这个声音总要念个两句。因为这个声音又太尖锐大声,每次半夜,父母都睡着后想要上网,只好总是把门关好,然后又拿棉被把数据机盖住,降低它的响声,真是偷偷摸摸喔!当然啦!半夜还能上什么网,就是情色网站啦!有名的元元成人网和洪爷成人网都是当时火爆的地方,常去的网站,不过汇集全球华人菁英的元元老早就消失,第一代的华文情色网站似乎只剩洪爷还继续提供精神食粮给一代又一代的寂寞青年。

至于什么 ICQ OICQ MSN 什么的,那都是后来的事,以后再提吧!近十年的事,很多都跟网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