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后记 通往哈佛的两条道路
读到现在,或许你已经看出,正如本书开头所说的,本书确实没有“统一的主题”。
虽然没有统一主题,至少有一条共同的主线贯穿于《魔鬼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与理性思考人们在真实世界中的行为方式有关,一切只需全新的观察、辨别和衡量方式。这并不见得是什么难事,也无须复杂缜密的思维。实际上,我们已经分析出了普通黑帮分子或相扑力士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只不过我们只能逆向推导。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挖掘这些想法的能力是否能大幅改善你的生活质量?想必不会。或许你会在游泳池旁围上坚固结实的门,或督促你的房地产中介多下点功夫,但实际效果很可能并不会那般显而易见。你或许会对传统观念多几分怀疑,或许会开始寻找事物并非表里如一的蛛丝马迹,或许会找出一些数据进行筛选,权衡自己的理性与感性认识,得出全新的观点。这些新观点有的或许会令你反感,甚至不得人心。堕胎合法化导致犯罪率大幅下降的观点难免会引起强烈的道德谴责,但实际上,魔鬼经济学式的思维并不会将道德考虑在内。正如本书开头部分所言,如果说道德代表理想世界,经济学则代表着现实世界。
读完本书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非常简单: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爱提问题了。尽管许多问题问了也是徒劳,但有些问题会得出耐人寻味甚至出人意料的答案。
数据已经表明,父母在某些方面确实关系重大,因为这些方面的影响多数早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注定,而在其他方面则毫无影响,比如让我们执迷不悟的那些育儿之道。父母望子成龙,满腹期许,甚至绞尽脑法也要给孩子起个上层名字,这无可厚非。
但即便是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有可能会因为努力地管教孩子,最终却弄巧成拙,一生的心血付诸东流。相反的,有的父母心地邪恶、行事乖张,孩子却很有成就。
回想一下第五章所讲的两个男孩,一个是白人,一个是黑人,白人男孩成长于芝加哥郊区,父母博学多识,家庭殷实,黑人男孩来自代托纳比奇,自幼被母亲遗弃,经常遭到父亲殴打,十几岁便成了一个老练的帮匪。结果,这两名男孩各自成长为了什么样的人呢?
黑人男孩就是现年28岁、研究黑人成绩不佳现象的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小罗兰·G.弗赖尔。
白人男孩也考入了哈佛大学,但不久,他的情况便急转直下,最终锒铛入狱。他的名字叫作特德·卡辛斯基。[1]
[1]特德·卡辛斯基,即西奥多·卡辛斯基,16岁便考入哈佛大学,曾任伯克利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他是多起连环爆炸案的主谋、恐怖分子、反科技人士,曾自制炸弹寄给科技研究者、航空公司等,被称为“炸弹怪客”,最终于1998年被判终身监禁。——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