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六篇 论语
所谓子,即是指先秦诸子,或称诸子百家,即是指思想家或称哲学家,诸子百家所作的散文水准均极高。诸子中之首位即孔子,其《论语》为其弟子所笔记,文学价值极高,更遑论其思想,今例举如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疏”,粗也。“饭”,此处作动词用。“浮云”是指身外之物的富贵,是赏赉之物而已。孔子这段话充满着诗情画意。此段文字的前三句均是在描写一“穷”字,实含有画意;最后两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实含有诗意,这是诗人的胸襟,这叫吐属。
我们写文章,不可用土语俗语,不然会失去意境。如“浮云”两字,不论何处人均可会意,实有其意境,人人可明白,故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段文字可以说是无韵的散文诗。
再举一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此句人人可懂,正如在吾人眼前活现此景。此话实非真讲松柏,其实是“比”,是一种比喻,吾人可比喻作“在患难中可见出朋友的交情”,并且可以此类推,举一而反三,可比喻任何事物也。
同时,我们又可以知道:孔子并非是严肃地板着面孔只讲道义,亦非讲哲学,而是针对人生、生活,所以,孔子亦劝人读《诗经》。此处一句寥寥十字,却传流了两千五百年,这不是教训,亦并非理论,而是一首诗,一幅画,因而后人作诗画用此题材者极多。所谓“岁寒三友”,亦由此句推衍而出。一句话可以点醒你,我们要用文学的眼光来欣赏,才可得其情趣意境也。
又再举一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处“逝”字形容水之流动,其描写手法真实而平淡,这是“兴”,只是两句话,形容时间一去不回,人生亦如此。这是何等大的感慨、何等深的意境,使吾人对宇宙人生掀起无限大的感想。
以上是用文学的眼光来说《论语》,如果我们把《论语》中所讲的,逐条逐条来学习,则作文必会有大进步。
《论语》以后有《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老子》与《吕氏春秋》诸书。谈到先秦诸子,主要的便是这八部书。
《孟子》文章,近似陶渊明;阮籍的文章指阮籍的诗,则近似《庄子》。这是中国文学的两大派,孟、庄的文,陶、阮的诗,各有其风格。
金圣叹曾说,中国六大天才奇书即是《左传》《庄子》《离骚》《史记》《西厢记》和《水浒传》。金氏将《左传》《庄子》与《西厢记》《水浒传》相提并论,我们读上述诸书,最好去读有金圣叹眉批的,方可懂得文学的描写。(注:叶龙按:钱师曾谈起过,他认为《论语》《孟子》《老子》以及《庄子》,可称为“新四书”,乃人人必读之四大要籍。与传统所说“论、孟、学、庸”之“四书”有异。)
我们如以文学史的眼光来说,中国开始的散文性格是历史性的,一为记言,一为记事。《论语》中有记事的,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亦有记言的,如两人的问答体,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何谓也?”;亦有孔子单独说的。故就文章的体裁来说,《论语》仍是根据记事记言的传统演变下来,但与《尚书》《春秋》不同:前者是孔子的私人言行,而后者是对国家大事而言。这是历史的大进步,亦即由国家大事的记载进步到个人生活的记载,故成了子书,成了史家。
孔子是一位平民学者,但《论语》仍是由《尚书》《春秋》的传统一路下来,不过推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