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汉代乐府

乐府是衙门名,古代有采诗之官,去民间采访民歌,在这个衙门的机构内整理出来的便叫“乐府”,犹如周代的国风一般。

刘邦为楚人沛县在楚地,曾作《大风歌》云:“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钱按:此歌“大风起兮云飞扬”一句是兴,即景起兴,有曲线美。次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是比。)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吾人如果想撰写新文学作品,大可以从旧文学中去找寻材料。历史上说,汉高祖在皇宫内养了一百二十个歌人唱歌。到汉武帝时,起用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此盖由于其妹李夫人为汉武帝所宠爱。此时正式成立乐府,用来采集太行山地区的秦楚之讴。

郭茂倩编了一本《乐府诗集》,将当时的乐府分成十二类,此书包括古今乐府。吾人如欲学习新诗民歌,可参考此诗集。其书所分十二类如下:

(一)郊庙歌辞:此类歌辞包括祭祀之颂,郊祭天,庙祭祖等。

(二)燕射歌辞:此类歌辞在运动会宴会用。

(三)鼓吹歌辞:此类歌辞是军乐,有用铙角者。

(四)横吹歌辞:此类歌辞用横箫、笛、笳等吹奏。(注:钱按:(三)(四)两类歌辞是马上军歌,是胡乐。)

(五)相和歌辞。

(六)清商歌辞:即调和歌辞,意即与相和歌辞有相似之意。(注:钱按:(五)(六)两类歌辞均为民间歌辞。相和歌辞要用笙、笛、琴、琵琶及节鼓等乐器。)

(七)舞曲歌辞:舞曲歌辞是在郊庙、燕射时要有舞蹈并同时唱歌,歌舞即乐,亦即礼。可惜中国已失传,此为儒家最高人生艺术,吾人亟应提倡的。

(八)琴曲歌辞:此琴曲歌辞为中国特别的乐,其曲声变化多,可惜今已失传。

(九)杂曲歌辞:凡不能归入其他歌辞类别中的,均拨入此类中,故名杂曲歌辞。

(十)近代曲辞。

(十一)杂歌谣辞。

(十二)新乐府辞。

凡不能入乐之歌辞,便都归入“杂歌谣辞”与“新乐府辞”两类。

今且举“杂曲歌辞”中之例子。如:

(一)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种中国文学作品,直透入生活中,讲人生的共性,并无个性,是抽象的,与西洋文学之具体描写不同。

吾人亦可用这首乐府,将之变成五言诗(注:钱按:“欲归”等句可视为五言诗,加“兮”字后为《楚辞》体。)。如在“欲归”“欲渡”“心思”“肠中”等词之下各加一“兮”字,如下:

欲归兮家无人,

欲渡兮河无船。

心思兮不能言,

肠中兮车轮转。

如此即变成楚辞矣!此处“欲归”等句可视为五言诗,加“兮”字后为楚辞体。

又如“相和歌辞”,今举挽歌之例。贵族用挽歌如下: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这首“相和歌辞”的贵族挽歌,乃是讲人之生死问题,诗中含有比、赋、兴,先讲别的,再讲人生,此为中国文学之特色。

今再抄引平民用挽歌如下: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以上两首挽歌,并无实质内容,只是纯讲感情,其歌辞都很优美。

从上述等诗歌可以演变出未来的五言诗或七言诗。也可以说,中国的韵文是由《诗经》解放而演变成《楚辞》,再而演变成“乐府(注:钱按:“乐府”可以用三字、四字、五字及七字句。)”。稍后再演变成整齐的“诗”。

以上所举乐府歌辞,讲到“悼死”“思乡”两问题,此为中国文学之大题目,是空灵而非具体的。

讲思乡,又如后来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其所用“路上”两字,用得极好,实际上是描写“想家”,却写得空灵而非具体。

至于“乐府”的变化多端,则要到建安时期的曹操才能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