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出版说明
2014年3月底,偶然得知叶龙整理、钱穆讲授的《中国文学史》即将在《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连载。钱穆先生是国学大师,一代通儒,尤以治史闻名。其一生著述80余部,1700万言,却无一册专论中国文学史的。他的弟子叶龙60年前亲笔记述、保存完好的《中国文学史》笔记,是钱先生从中国文学的起源一直讲到清末小说的课堂记录,内容完备,成一家之言。这等珍稀资料,无疑极有出版价值。
心动不如行动,马上联系叶龙。叶先生恰好对新华文轩这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早有耳闻,颇有好感,于是一拍即合。2014年5月至8月,按照约定,叶龙分三批交付整理稿,稿纸誊写,繁体竖排。我们分批进行录排、核对,进入编校流程。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由于书稿系课堂讲授记录,其中不免有思维跳跃、现场发挥的地方;随口引用、背诵或许存在口误及记忆偏差之处。叶龙学过专业速记,听得懂无锡话,但笔录飞快,加之时隔60年才来整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2014年7月到10月,书稿在《深圳商报》连载期间,前三分之二整理稿由资深校对梁荣高先生校对了一遍。其后《文化广场》主编张清先生又进行了复核。在《深圳商报》跨时5个月、名家云集的专题“再提‘重写文学史’访谈”中,莫砺锋先生仔细阅读了全稿,对书中部分错漏作了指正。刘再复、陈平原、张伯伟等先生的针对性意见,启发了本书的后期策划、编辑思路。尤其让我们感动的是,骆玉明先生在百事烦扰中通读全文,慷慨撰序,且针对全书二十多处疑难点对责编进行了直接指点。梁由之先生从头到尾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促成了此书的出版。付梓之前,我们又请河北大学熊权先生对全文进行了校读,北京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胡双宝先生进行了终校。
叶龙先生为此书特别搜集了近百幅珍贵老照片,我们从中精选了18幅,以飨读者,大部分都是首次公开。这些照片,除叶龙本人之珍藏外,由新亚师友提供的部分,未及一一查证来源,如有知情者,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以上诸位师友的指点和贡献!这样一份独特而稀有的讲稿,没有多人协作是不可能顺利面世的。整整一年的编辑、出版过程,我们抱着“薪火相传”的使命感,尽可能调动多方资源,作了最大努力,期待能更好、更准确传递钱穆先生之思想,完成叶龙先生之心愿。在众多师友指点、帮助下,责编进行了大量的查证、核对工作,并数次求教于叶龙先生。即便如此,恐怕仍有若干错讹之处。敬请海内外方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今后有机会修订、再版时,进一步予以完善。您可通过专用邮箱srt_sample@163.com与我们联系。
本书编辑组2015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