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四篇 尚书
我国文学史与西洋文学史有极大不同之点。我国重散文,次为韵文。在中国,散文可能更先成为一文学体系。西洋的散文以小说为大宗,中国的散文则以历史为大宗,因中国向来以史当作文学看。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普通说,《尚书》记言,《春秋》记事,为我国古代两大史书,它们在文学上均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征既然是史,史是客观的,记言记事,因而以历史当文学,故小说与戏曲就不发达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我国古代除韵文的《诗经》为主以外,尚有散文体的《尚书》,两者是并重的。
《尚书》有今古文之别,古文《尚书》晚出,是伪的;今文《尚书》由古代传下,是真的。如果按照近代的疑古派运动的说法,则今文亦是伪的。其实,今日已可决定今文为真。今文《尚书》中之《尧典》《禹贡》均为极早之作品。我(注:叶龙按:指钱师本人。以下同。)认为《尧典》为战国时作品。
《尚书》中最可信的作品是商代的《盘庚》。商代有一国王自黄河以南搬迁到黄河以北之河南省彰德府安阳县(注:编者按:1192年,金改相州为彰德府,沿袭宋制,属河北西路。清初,彰德府领今河南省安阳、汤阴及河北涉县、磁县等地。1913年,废彰德府,安阳县隶属于河南省豫北道。1949年设安阳市,1952年,安阳市划在河南省。),即今日称为殷墟的出甲骨文之处。自盘庚始至商纣止,殷商立都达二百余年。当时盘庚迁都遭百姓反对,故特写此文——《盘庚》上、中、下三篇以晓谕人民,实为最真实之演说词,但为最难读之作品。
至于《尚书》中正式像样可讲的,要从西周起,因为虞书《尧典》、夏书《禹贡》、殷书《盘庚》,均有可疑之处。正式之我国文化起源可说自西周起,因《诗经》与《尚书》均出自西周。
从西周开始,《尚书》中之作品有:
《牧誓》,说明武王伐纣,牧野誓师。
《武成》,说明周武王如何灭商纣。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一策即一竹片,约有三数十字之多,因该文其中有“血流漂杵”一句,实对战胜之描述夸张过甚。但由此可证明《武成》在孟子时已有。
《洪范》,说明商为周武王灭后,商之箕子不屈流韩,后又为武王召回。箕子所说“番话”即曰“洪范”,但有可疑之处。
《金縢》,说明武王病时,周公祷告愿代武王死,史官将此祷文及记载装入金縢中保存之。
《大诰》,文王封周公兄管叔,管叔与商后人武庚作乱,周公东征。大诰即是用兵宣言,以此诏告天下。
《康诰》,周武王时封康叔于魏时之告诫语,封于商之彰德府。
《酒诰》,商人嗜酒,武王告康叔戒之。
《梓材》,此文亦系武王告康叔。
《召诰》,说明建都陕西镐不方便,故再建都洛阳,派召公去洛。召公有言,请周公告周武王。
《洛诰》,洛邑建成后,商人降周者,周公作宣言,记造新都事。
《多士》,说明建造洛邑后,周公告商后人。
《无逸》,周公告各侄儿勿偷懒。
《君奭》,周公与奭公谈话。
《多方》,周公东征胜利后告各国。
《立政》,周公告周成王。
《顾命》,周成王之遗嘱。
上述诸文件,均为研究周代之重要史料,我们如不能全读,亦应读其一二篇,此即尝鼎一脔之意。
综言之,我国古代韵文易读,而散文古拙难读。故《诗经》易读,而《尚书》难读。此处要说明者,是《诗经》是经过沙虑作用而与政治结了不解之缘的,此为与西方文学不同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