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LESSON 52 揪耳朵
有时,大人很难理解小宝宝的一些举动,比如说揪耳朵吧。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进行了解,从而判断出是否因为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而对于婴儿,你往往就会束手无策,很容易联想到生病。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许多父母都认为揪耳朵是耳部感染,特别是中耳炎的必然征象。其实,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婴儿戳耳朵、揪耳朵、拉耳朵和搓耳朵的现象,比如,因为疼痛、因为耳朵容易被触摸到而玩弄……先让我们看看下面的3个实例:
诊室镜头回放1
高兴时就揪耳朵
3个月的楠楠非常招人喜爱,她已经开始认识妈妈了,还会跟妈妈咿咿呀呀地交流感情。可玩到高兴时,她老是揪自己的耳朵。妈妈试图阻止,也无济于事。有点不放心,妈妈带楠楠来到了医院。
检查结果
耳部及其他部位完全正常。
需要治疗吗?
不需要。3~4个月的婴儿,开始逐渐对自己的身体好奇了,他发现了自己的耳朵。此时,家长也会注意到婴儿不仅在清醒状态下,而且在睡觉时,常会乱动耳朵。特别是当婴儿高兴或感到舒适时,就会揪着耳朵。健康婴儿在高兴的时候抻拉自己的耳朵并不是不舒服的表现。
很多婴儿通过揉擦耳朵进行自我安慰,这种现象有时会持续到儿童期。
诊室镜头回放2
原来,他在长牙!
5个月的豆豆近来总爱哭闹,还揪自己的耳朵,外耳都被他揪出了一些血痕。家长试图通过手电筒照亮,观察一下豆豆耳道内的情况,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到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
耳部完全正常,但牙龈已红肿,说明孩子正在长牙。
需要治疗吗?
一般不需要,但要帮助他缓解出牙的不适。如果揪耳朵时常伴有哭闹或哭闹时常揪耳朵,很可能是因为疼痛所致。最常见的原因是出牙。婴儿出生时,乳牙已基本形成,并储存于牙龈内部。这些埋藏于牙龈内部的乳牙,只有穿透牙龈才能萌发出来。虽然,绝大多数婴儿于生后6~12个月就可见到萌出的牙齿,但牙齿在牙龈内的萌发过程通常从生后几周或几个月即已开始。随着乳牙在牙龈内的运动,它会刺破神经和周围的组织,引起牙龈肿胀,甚至发炎。这就是出牙痛的原因。婴儿还会感到牙龈肿痛、触痛,并流过多的口水。当婴儿平躺时,不舒适的感觉可从牙龈传到耳部,所以出牙时婴儿常会揉搓、抻拉自己的耳朵。如果揪耳朵是因为出牙痛所致,可使用出牙环、磨牙胶等。如果婴儿哭闹严重,可以适当服用止痛药物(泰诺林等)。
诊室镜头回放3
耳部感染了
1岁的灵灵昨天开始发高烧,体温达到39℃。小家伙看起来异常烦躁,不仅厌烦饮食,还不断揪耳朵。
检查结果
存在咽部和中耳发炎。
需要治疗吗?
是的,但要对症治疗。在引起孩子揪耳朵的原因中,耳部感染是最令人担忧的。通常,还会伴有发热和感冒的症状。一般,小于6个月的婴儿不易出现这种情况。
很多病毒可造成耳部感染,只有明确为细菌感染时,才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为了缓解孩子耳部的疼痛,除了可使用泰诺林、美林等止痛药,还可向耳道内直接滴入止痛消炎的液体。
还有……
耳垢阻塞了外耳道。这种现象不常见,但有些蜡样耳垢的婴儿常会出现深部耳垢,这些耳垢容易刺激婴儿感到不适。即使怀疑是蜡状耳垢刺激了婴儿,家长也不能插入任何东西进到婴儿耳内去清理这些耳垢,即便使用特殊棉签也不行。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请专科医生在特殊照明情况下,利用特殊器具取出深藏的耳垢。
需要担心吗?
揪耳朵是婴儿常有的“异样”动作,需要引起重视,关键是要辨别婴儿是否存有疼痛。
不需要担心
宝宝高兴、舒适,饮食好,睡眠香。
需要去看医生
如果孩子伴有哭闹,就要观察孩子是否存在发热。最好带孩子看儿科医生,以确定揪耳朵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