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自序
自1986年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开始在北京儿童医院工作,我就一直关注《父母必读》杂志。没想到,在2001年参加北京世界儿科大会期间,我邂逅了当时还是编辑,现在已成《父母必读》杂志主编的恽梅女士。后来,在与杜廼芳、徐凡及恽梅三位主编的交谈中,我们碰撞出了试写专栏——《崔大夫诊室》的想法。
从2002年1月刊开始试写,这一写就写了十余年,今年已进入第十二个年头。11年来,坚持每月必写一篇专栏文章,实事求是地说,并非易事。头两年,进行得相当顺利。因为当时已做了15年儿科医生的我,有太多的事情想与大家分享。可是,在坚持的过程中,想说的似乎都渐渐地说得差不多了。在与《父母必读》主编、编辑及读者的多次交流中,我听取了大家的建议,并且几次对栏目进行改版,终于度过了艰难的“瓶颈期”。到今天,似乎又有了说不完的话题、叙不完的事情。在此,非常感谢曾经的责任编辑恽梅和现在的责任编辑覃静。她们在《崔大夫诊室》栏目的坚持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11年来,在坚持《崔大夫诊室》以及其他科普工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要做医学科普?是为了教会家长成为一名家庭儿科医生,是为了约束儿科医生的工作,是为了延伸儿科医生工作的范畴,还是将其作为儿科医生与家长交流的纽带?
在不断的实践、交流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家长需要的是真实的、不受任何利益驱动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儿童医学科普知识。儿科医学科普应该是儿科医生与家长交流的纽带和儿科临床工作的延伸。虽然,以一己之力,我并不能满足家长的全部需求,但应该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
每次门诊时,每次与家长交流时,每次参加国内外会议时,对各种疾病及养育问题的新知,我无时无刻不在体会、学习,并加深理解,而且在第一时间将各种知识和体会用于临床。在实践中,我又不断地总结、提高,然后继续用于临床,并通过《父母必读》杂志的《崔大夫诊室》栏目和微博等公众媒体形式,向更多家长宣传。
坚持不懈宣传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地向大家普及带有自己体会的国内外关于儿童疾病和养育方面的知识。虽然不能保证这些都是最新的知识,但有一点我是非常肯定与自信的,那就是它们是有着深厚实践基础的。我真心希望通过自己的科普工作解除家长的部分焦虑,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尽绵薄之力。
在本书面市之际,衷心感谢多年给予我大力支持的各位朋友。我想唯有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求索方能回报大家的信任和厚爱。
于参加美国过敏年会的途中
2013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