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随便举例,无意冒犯。

——菲利帕·福特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本书将会留下横七竖八的尸体和一滩血迹。在本书中,只有一只动物会受折磨,但有许多人会丢掉性命。丧命的人大都是无辜的,只是被怪异的情势所迫。一个身材魁梧的人可能会从天桥上跳下来,也可能不会。

幸运的是,几乎所有伤亡都是虚构的。这一思想实验旨在检验我们的道德直觉,帮助我们形成道德准则,并使之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做出的是切切实实的决定,伤害的是活生生的人。所有思想实验的关键都在于摒弃可能在真实情境中干扰我们判断的无关想法,但出于实用性考虑,这些实验不得不与真实情境在结构上保持类似。所以,在之后的章节里,你将会读到几个真实发生过的生死攸关的故事。友情客串的嘉宾有温斯顿·丘吉尔、美国第24任总统、一个德国绑匪和19世纪一个被指控吃人的水手。

只有当人们愿意相信思想实验时,它们才会产生效果。哲学书籍的关注对象应该是观念,而不是人。但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时间和空间、教养和人格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种观点也许会表现为对其他观点的反驳,抑或是对当下人们关注问题的反映,也可能是表现了某个思想家独到的见解。但无论如何,思想史都令人着迷,因此,我挑选出了一两个为本书的基本观点作出贡献的人,把他们写进了故事中。

“杀死胖子”,作为本书核心的犯罪行为,从哲学上讲从未彻底解决,这是有原因的:问题复杂,并且非常复杂。原本看似浅显的问题,比如“当你推那个胖子的时候,你的目的是要杀了他吗?”,其实回答起来并不容易。如果一本书试图面面俱到地论述由此衍生出的所有问题,其篇幅将是本书的十倍。尽管一些纷繁难解之处不可避免(事实上,正是这些地方为我们带来了学术上的乐趣),但无论如何,我的初衷是写一本让那些没有哲学博士学位的读者也能看懂的书。

我第一次遇到“电车难题”是在读本科时,而那个“胖子”被引入哲学领域是在我读研究生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正是从那时起,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激起了我的兴趣。

为什么不论是哲学家还是非哲学家都对那个胖子虚构的死亡如此着迷?我希望以下章节能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