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幸福指数
尽管剧情曲折离奇,演员们还穿着喇叭裤,但这部电视剧还是吸引了无数观众,因为它发掘出了这一类浪漫故事的核心:走投无路的灰姑娘一下子成了锦衣玉食的公主,但是没有真正的爱情,她仍然不幸福。它传达的信息,尽管是华丽包装下的陈词滥调,却依然跨越时空在全世界引起了共鸣:我们可能认为金钱能够带来幸福,但其实二者并不是一回事。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提出这一观点,他强调:“金钱给人类带来的幸福是抽象的,只有那些无法消受人类具体幸福的人,才会把金钱当成唯一的追求。”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遇刺的三个月前,1968年3月,罗伯特·肯尼迪对全美的经济停滞提出尖锐的批评:“国内生产总值包括了空气污染和烟草广告,包括了高速公路上清理事故受害者尸体的救护车,包括了我们家门上的锁,以及为入室盗窃者准备的监狱门锁,还包括了被毁坏的红树林,以及因为城市无序扩张而消失的自然奇观。”
“国内生产总值并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他们游戏时的快乐,没有考虑到我们优美的诗歌或者牢固的婚姻关系,也没有考虑到我们关于公共问题机智的辩论,以及公务员的诚实敬业。它既无法衡量我们的聪明和勇敢、我们的智慧和学识,也无法衡量我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一言以蔽之,它可以衡量一切,却不包括让我们生活得有意义的那些东西。”
他的思想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人民都在作出努力,力图走出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阴影。痛定思痛,人们开始觉察到,某些决策者推崇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的追求,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人们因而形成了一种信念:一个国家除了经济增长之外还应该有别的追求,狭隘地、最大限度地追逐国内生产总值只会带来灾难。
2008年,法国经济开始衰退,法国总统萨科齐召集了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负责起草一份报告,探讨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好的标准。报告的结论是:“把我们的统计系统的重点从衡量经济生产转向衡量人们的幸福指数,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报告建议,政府应该在既有的经济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其他信息,包括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佛教小国不丹,把这个理念向前推进了一步,得出了一个名为“国民幸福总值”的量化标准,用来进行政策评估,反映国家的福利状况。这个术语是不丹前国王晋美桑给·旺秋1972年创造的,直到2008年后他正式退位才成为现实,不丹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民主选举,通过了新宪法,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国民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一共有72个变量,分为9个方面,包括心理幸福和社区活力、生态、人性化行政,以及时间的利用。它给行为也制定了分值,如果人们经常祈祷诵经并且照顾家庭就能得分,如果自私就会减分。但分值高不一定就好。例如,不丹人喜欢的一种叫做“兰塔播”的运动,双方用头顶对方,直到对方无力抵抗。据说该运动会使不丹人快乐,不过每月玩一到两次就够了,玩多了也不会增加幸福感。同样的,金钱也能增加幸福感,但只限于每年每个家庭70597努扎姆,或者1550美元。
尽管上述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金钱与幸福无关或者关系不大这种信念还是会引起误解。认为物质财富没有意义的多数言论,和叔本华的怀疑以及玛丽安娜的痛苦一样,支持了一种含混的理念:既然物质财富无法给我们带来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追求经济发展就是浪费时间。尽管人们怀疑普通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尽管人们在抨击功利主义,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还是比国内生产总值低的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要高。不信可以从占世界人口一半的30亿人里随便找个人问一下,如果他每天靠不到2.5美元过日子,他会幸福到哪里去。
事实上,调查结果说明有钱人大致上比穷人幸福,这是因为金钱可以提供很多东西改善人们的生活。富裕国家的人总的来说比较健康,儿童死亡率比较低,预期寿命比较长,环境比较好,公民受教育程度比较高,重体力工作比较少而让人们感兴趣的工作比较多。有钱人一般有比较多的休闲时间,外出旅游比较多,有钱参加艺术和文化活动。金钱可以帮助人们打破局限,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管肯尼迪怎么说,国内生产总值确实保证了美国人的孩子的健康。
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把人们的生活满意程度按1~7的等级划分,年收入每增加12.5万英镑就可以增加一级生活满意度。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通过调查人们的幸福感与生活遭遇之间的关系发现,16500~24500美元的意外之财可以带来的幸福感大致与结婚相等;而失去178300~187600美元带来的不幸福感大致相当于丧子之痛。2009年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年收入2.4万美元以下的美国人中有30%被诊断出有抑郁症状,而年收入6万美元以上的则只有13%。幸福是有价格的。
对于那些热衷于用幸福指数代替国内生产总值的想法,还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谁来界定哪些东西能使人们幸福?应该是政府吗?公民幸福指数高了政府难道不会从中受益吗?不丹是个相当专制的国家,直到1999年,电视播放还受禁。1989年政府颁布命令,所有不丹人在公共场合必须说宗卡语。1985年它通过新的《公民法》规定,那些无法证明自己是1958年前进入不丹的南部尼泊尔族人不享有不丹国籍,后来还把他们中的10万人驱逐出境。它也有好的一面,例如全国森林覆盖率达72%,旅游的人口也不多。该国很多女婴被虐杀,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达到100∶89.2。民主国家的政府在如何界定幸福的特征与属性上遇到困难。例如,不丹的媒体报道,该国人民喜欢兰塔播运动和其他传统运动的已经很少了,但它们仍然是幸福指数的组成部分。不丹人可能是幸福的,这种幸福,与其说与他们幸福指数里的各项指标有关,倒不如说是与他们的物质财富关系更密切。1980年,不丹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印度高出10%,现在则高出75%。2009年世界经济总体下滑,不丹却增长了6.9%,2008年不丹的经济增长了20%。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不丹人幸福指数提高了,是因为国家更有钱了。
《世界价值调查》过去20年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过一系列民意调查,发现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是富裕的丹麦,最不幸福的国家是贫穷的津巴布韦。2006年《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让132个国家的成年人为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打分,分值是1~10。多哥公民打出的幸福分值平均为3分多一点,而该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32美元。美国比多哥富55倍,美国人给出的幸福分值为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