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的选择:工作还是生育?

世界人口统计令人费解的问题之一就是,尽管当前家庭结构变化如此之大,但美国人还生育这么多孩子。

宗教可能是一个原因,拥有宗教信仰在美国比其他富裕国家更加普遍。我从收音机上听到一个故事,说福音派教会发起了一个小规模的运动,叫做“装满箭袋”,名称来源于《圣经》诗篇的第127章,“少年时所生的儿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满满的人便是有福的。”这些人不赞成人工避孕,很明显,他们相信只要多生孩子,几代人以后他们就可能接管国会。“女人的子宫是强大的武器,”教会的领导人启发他们,“是抵御敌人的武器。”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美国人多生孩子,还可能由于美国的社会养老金发放特别吝啬,于是孩子成为更有效的养老保障。典型的美国工人从社会保障部门拿到的退休金最低可能只有退休前工资的40%,而欧洲的退休金发放就大方得多。意大利低迷了好长时间的生育率从1996年开始缓慢上升,同一年退休金制度开始改革,年青一代的工人将来拿到的退休金从原来的80%下降到65%,两者的关系可能并非巧合。一点不错,经济学家发现,预期退休金减少的工人多生一个孩子的可能性比那些没有减少的高出10%。

不过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在于,美国比其他国家更善于调节工作和生育的关系。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例如瑞典和丹麦等,男人已经担负起一部分家务,降低了妇女的生育成本,使她们能够兼顾孩子和家庭以外的工作。一些分析表明,婚姻纽带的减弱对生育率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因为美国女性选择自己抚养孩子。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国家,传统的两性分工仍然占主导地位,要克服有婚姻才能生孩子的观念与男女分工不同的传统尚需艰苦努力。那些靠母亲一个人养育子女的国家,女人面临更加严峻的抉择:就业还是生育?每当机会出现,她们很多人会选择工作,而非生儿育女。

传统意义上的婚姻交易遭到颠覆,并不是说婚姻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了。婚姻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开支,无论是房租还是杂志订阅。一项研究对比了加拿大单身的和已婚的男女的开销状况,发现独立居住的单身男女实际上要比夫妻家庭多花一半以上的钱才能达到同样的生活水平。

婚姻还是一种保障。有着两份收入的家庭比只有一个人挣钱的家庭的人安全感更高,更能抵抗金融风险。一项关于意大利妇女的研究发现,单身女性比已婚妇女的风险性投资少,显示出她们感到经济上比较脆弱。还有的研究人员发现,爱尔兰1996年以后离婚合法化导致已婚夫妻储蓄率提高,她们以此避免离婚可能造成的损失,作为经济上的缓冲。已婚夫妻举债的可能性比单身的少10%~13%。没有宗教信仰的夫妻离婚的可能性比较大,因而储蓄率增长得也比较快。

婚姻不可能完全消失,但是它的功能已经改变了。在美国,婚姻关系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对称:夫妻双方都工作,共同照料孩子。现在,已婚夫妇中有57%的家庭中夫妻双方都挣钱,其中有1/4的家庭中妻子比丈夫收入高,而20年前这一比例只有16%。夫妻双方的年龄、学历、收入预期都差不多。家庭不再像个生育孩子的工厂,如今更像个俱乐部,夫妻双方把工作中获得的资本集中起来到市场上购买休闲服务和其他产品,例如儿童养育和保健产品。

传统的好莱坞套路,有钱的公司老板发现女秘书摘下眼镜很好看,于是就和老婆离婚,娶年轻漂亮的小秘书,这种模式在现实中已经没人买账了。如今,和一样学历的异性结婚的美国人,是与学历不同的异性结婚的美国人的4倍。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学历较高,很可能是妻子。由于夫妻双方对于家庭需要的一切不再互相依赖,原来白头到老的誓约,已经成为史无前例的一种权宜协议,充满着各种变数。

学历较高、生活富裕的人比较容易适应婚姻关系的这种变化。婚姻最不稳定的就是那些收入和学历“双低”的家庭,他们年龄很小就结婚生子,离婚也快,然后同居,再结婚。学历低的人,如高中还没毕业的,结婚的很少,未婚妈妈却随处可见。

相比之下,大学毕业生结婚的比较多。196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60岁以上本科学历的妇女有29%的人自称从未结过婚。2000年的统计数字反映,60岁以上本科学历的妇女没结过婚的减少到8%。学历高的人结婚较晚,一般是在30多岁或者40多岁,而不是20多岁,但他们的婚姻一般比较长久。1970年结婚的白人大学毕业生,10年以内有23%的女性离婚,到了1990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6%。

这些不同的婚姻经历有明显的经济原因。对于学历低的穷人,婚姻仍旧建立在传统的共同生产的基础上,夫妻双方把工作和家庭中各自的优势技能进行交换,丈夫在外面工作挣钱换来妻子照顾孩子和进行家务劳动。而现在女人有稳定工作的比男人多,这种模式就不合适了。学历高的人则比较容易跨过这道坎,他们可以把婚姻关系转变为伙伴形式,建立在消费而不是生产的基础之上。如果能够比较容易地用钱买到产品、服务和休闲娱乐,婚姻就变成了一种共享的乐趣。

不过,卡西·沃森-肖特的经历显示,即使是夫妻双方学历比较高的美国家庭仍然在学习如何应对婚姻关系上的这些变化。工作岗位和家庭中的压力可能会让有些人重新考虑婚姻关系。青壮年女性的就业率大约10年前达到了最高点—77%,从那时开始缓慢下降。家中有学龄前儿童的已婚母亲在劳务市场上的参与率从1998年的最高点下降了4个百分点,跌到2005年的60%。调查显示有孩子的女性工作积极性有可能降低。1997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1/3有孩子的女性表示她们的理想是有份全职工作,到了2007年,该比例降到了大约1/5。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很多家庭面临日益加重的经济压力,结果多年来生育率首次有了提高。15年前的很多年轻女性为了事业推迟结婚和生育时间,如今她们步入中年,事业有成,第一次开始考虑生育孩子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期40岁以上的女性的家里有学龄前小孩的只有大约10%,21世纪初,这一比例大幅提高到30%。有些经济学家表示,这种突发的大龄女性生育现象可能会限制女性劳动力的供应。

但是,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女性放弃了她们在工作中形成的新的自我认知。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向工作进军,我看不到任何迹象显示妇女们会大规模地撤退回家。事实上,如果目前劳务市场的发展趋势继续下去,那么将来女性的就业人数很快会超过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