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好景不在的中产阶级
过去有那么一段时期,美国鼓励工人努力去追求富裕和幸福。我的祖父母学历不高,我爷爷在加拿大温尼伯的一个农场里长大,可能小学还没毕业。年轻时他到芝加哥的一家屠宰场工作,后来他搬到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由工会介绍在盐河开发项目的发电厂找了一份工作,经过培训成为电工。20世纪70年代我经常到爷爷家度暑假,他住的房子有前后院,休息室里有八声道的音响,房间里有中央空调,他有一辆轿车、一辆皮卡,还有一辆旅行拖车。我那时住在墨西哥,那里的电工可过不上这样的日子。
由于科技进步的推动,美国的人均工资在20世纪几乎提高了5倍。不过这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部分时间里收入增长趋于平均化。1928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获取了全国国民收入的25%,到了1950年他们的所得降到了10%。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经济学家对这种收入变动作了几种推理。有的指出,“罗斯福新政”中的某些制度使职业竞争变得比较公平,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政府计划,再加上高税率和严格的监管,限制了银行等行业的利润。工人组织的力量加强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工会出面谈判,能够为它的成员争取到更高的工资。
不过还有一个明显的原因—教育。整个20世纪,企业对职工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高学历职工的工资更高,以期与科技同步发展。这就促使很多工人去上学。
1870~1950年出生的人,每一代人的受教育水平都比他们的父母高。到了20世纪50年代,16岁的青少年中高中毕业生占60%,是同期英国的6倍。接着《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颁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退伍老兵上大学提供贷款。1915年,美国工人的平均受教育时间为7.6年,到了1980年,平均为12.5年。
人力资本投资带来的变化之一是,多数美国家庭的收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5年里平均每年增长2%~3%,而且在全国各个行业中比较平均,这些家庭逐渐形成美国的中产阶级。
不过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时期,这种发展态势遭到破坏。从那时起,银行经理、律师,还有工程师等,他们的学历都是大学以上,因而工资大幅提高。底层的工人,如看门人和家政人员,管家和奶妈,也因工资略有提高而受益。不过中层的人,例如身为钢铁厂和汽车企业工会会员的那些工人,工资却没有增长,有的甚至还下降了。
问题说到底还是哪些人最容易被代替。奶妈很难用机器代替,律师和经纪人也很难代替。不过一些可以简化成机械性操作的工作,例如汽车喷漆,已经消失了。2008年,加州的《奥兰治县纪事报》就雇用了一家印度公司—环球脑力劳动媒介公司,接手做一些编辑工作。2007年,路透社在印度的班加罗尔设立了分部,负责报道亚洲的经济新闻。
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1973年,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的工资比高中毕业生高55%,到了2010年,进一步高出84%。但是由于劳务市场的人员外流,这一回报率已经不足以成为激励因素了。美国工人平均受教育的时间在1980~2005年仅增加了一年,比前面的65年的增速慢了一半。
如今的美国梦只是误人子弟的白日梦。扣除通货膨胀因素,2009年一线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实际低于1992年。典型的美国家庭—两个人挣钱养两三个孩子—的收入比10多年前要少。一个人上班,凭着每周工作40小时的中等收入,足以养活一个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那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了。新千年的第10个岁末,很多工人在20世纪享受到的繁荣就好像昙花一现,好景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