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当畅销书遭遇盗版
不管人们心目中的流行歌星和其他艺术家多么痴心于艺术创作,他们也想通过工作赚钱。正如甲壳虫乐队的歌手、音乐人保罗·麦卡特尼说过的,“我和约翰曾经坐在一起时说过‘来啊,我们写出个游泳池吧’,真有这么回事。”假如他们无法用自己的创作挣到建游泳池的钱,多数人就不会再搞创作了。
不成熟作品的所有权—诗歌或曲谱,比那些结构成熟的作品的所有权,在概念上更容易引发争议。英国在17世纪就授权出版公司对它印刷的书籍实行独家出版以保护其版权,该出版公司把所有出版的书籍名称登记造册,用镶边牛皮装订,保存在伦敦书籍出版业公会里。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但是,出版公司1694年丧失了长达140年的独家出版权,引发了印刷业你死我活的竞争,英国议会于1709年才通过了第一部版权法。美国独立以后,继续沿用英国的做法,于1790年通过了版权法案,给予出版者14年的保护期,还有机会再延长14年。不过该法案耍了个新花招儿:它只对美国本土的作者实行保护,外国书籍不受限制,可以随便印刷。也就是说,外国信息免费,本国信息不免费。
美国的印刷业抓住这个机会,大肆盗版英国的畅销书,造成英国书籍价格暴跌。有报道称,1843年查尔斯·狄更斯的《圣诞故事集》在英国的售价折合2.5美元,在美国只卖6美分。美国拒绝保护外国书籍版权的做法一直持续到1891年,那时本土文化渐成气候,美国作家开始大声疾呼要求保护外国书籍的版权,以避免廉价盗版书的竞争。不过,即使国会后来把保护范围扩大到了外国作品,它还是给国内印刷业保留了一片沃土:只保护那些在美国排版印刷的外国作品。
这种安排以不同形式断断续续地延续到了1986年,引起了英国作家们对美国侵权行为的强烈谴责,并称之为“图书盗版”。英国著名作曲家阿瑟·沙利文爵士甚至出钱给美国音乐家,把自己的曲子用美国人的名字注册,然后再转让给自己,这样他就可以享受到外国人得不到的版权保护。
“目前美国的版权法规倾向于美国本土,不断地引发英国和欧洲大陆作者的愤怒,”艾兹拉·庞德1918年写道,“防止文学作品盗版持续困扰着人们,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需要的就是管理以及管理者的警觉,但现在这一切都使人厌恶,最终导致公共舆论的恶评。”
当前一批互联网叛逆者的论点与几代人以前的盗版者非常相似。18世纪,美国国会有些议员曾经断言,不保护进口畅销作品版权实际上是有好处的,美国人中识字的越来越多,低价书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相比之下,英国作家的抱怨不过是毛毛雨。今天网络革命的斗士们强调说,文件共享使音乐作品得到空前传播,好处不言自明。他们对待唱片公司和好莱坞制片厂的漠视态度,与美国国会对待18世纪英国作家和出版商的做法如出一辙。
“雷电司令”的例子还支持了另外一种论点,当代的盗版者也用它为自己辩护:免费把自己的知识产权作品拱手相送,比把作品束之高阁为作者带来的金钱利益要多。如果说过去艺术家巡回演出是推销新专辑,现在他们可以利用新专辑推销音乐演出。乐队在网上免费赠送演唱歌曲能让粉丝先睹为快,说服他们多买本乐队的音乐产品、T恤衫、钥匙链以及很多有关的其他产品。
有的艺术家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畅销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罗·科埃略宣称,文件共享使他的书在俄罗斯的销售增加了很多倍。他创建了一个网站,取名为“科埃略海盗”,并把自己的一些作品放在那里供人免费下载。“不懂共享的人不仅自私,而且痛苦、孤独。”他写道。
尽管如此,但网上盗版行为支持者的理由在经济理论上根本站不住脚。一点不错,迄今为止的证据都表明,免费赠送就意味着从中赚钱。一项对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的分析得出结论,免费下载音乐使学生们年平均音乐消费从126美元下降到100美元。2002年,其他研究人员发现网络共享使欧洲音乐产品的销售量下降了7.8%,使人们的购买意愿下降了30%。还有人得出的结论是,1998~2002年,网上下载大约使全世界音乐产品的销量下降了1/5。
《InRainbows》的经历被当成一个重要的例子,说明摆脱了恶毒的版权束缚,这些作品在全世界共享能够带来什么好处。但是这样的策略似乎只对一部分特别的、已经有名气的乐队才有效。
2003年,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开始把那些通过网络共享网站非法下载歌曲的人告上法庭,即使只下载几首曲子也包括在内。这同时给研究人员打开了一扇窗子来研究盗版行为的影响。一群研究人员通过跟踪盗版对音乐购买决策的影响,揭示了有趣的行为模式。不出人们预料,唱片公司发起大规模的法律行动以后的第二个月,共享文件大幅减少,青少年因为害怕进监狱而退缩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人们发现限制盗版对名列榜首的著名艺术家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对不出名的艺术家却起了很大作用。对于首次发行而且在排行榜上位于20名以后的专辑,唱片公司的法律威慑使它们在榜上停留的平均时间从2.9周延长到4.7周。销售量变化表示,尽管盗版对名歌星专辑的影响不大,却减少了那些不出名的艺术家作品的销售量。
1996~2003年,免费文件共享开始大大影响音乐唱片的销售,顶级摇滚音乐会的票价上涨速度是同期通货膨胀率的大约5倍,比电影和运动比赛的票价高得多。但是证据表明,巡回演出无法解决没名气的小乐队的问题。
巡回演出对美国后工业化摇滚乐团“九寸钉”的特伦特·雷泽诺确实有用。2008年3月他推出《GhostsI-IV》,雷泽诺提供了几种不同的销售形式,从5美元的电子版下载到300美元的超豪华套装,包括DVD和其他商品。他把该专辑的第一部分《GhostI》放到“海盗湾”和其他共享网站上供人们免费下载;他还把专辑在一个所谓的“创造者联盟”的名下作了许可,提供该服务的是旧金山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作为普通版权的替代方式,用户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就可以下载使用。第一周里,九寸钉乐团赚了160万美元。《Ghosts I-IV》成为亚马逊网站2008年最畅销的音乐专辑。
不过,雷泽诺的经验也凸显了第一梯队之外的那些流行歌星使用这一策略的局限。2007年11月1日,《In Rainbows》在一片喧闹声中发行3个星期以后,雷泽诺的朋友扫罗·威廉姆斯也做出同样的惊人之举。他推出了由雷泽诺制作并提供资金支持的专辑《The Inevitable Rise and Liberation of Niggy Tardust》,提出两个方案让听众选择:一是免费下载,二是5美元的高音质版本。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下载专辑的共有154 449人次,付钱的只有28 322人次,不到1/5。尽管雷泽诺是互联网力量的真正信奉者,但他对威廉姆斯的大多数粉丝感到失望:这些人把免费理解成一毛不拔了。
“我和扫罗最初的意图是好的,”后来雷泽诺说,“我们对自己的音乐有信心,想把它推广出去。我们尽量不受版权限制,避免像追逐利润的广告和企业化经营那样的做法。我们想不加任何条件,不费口舌,不偷梁换柱,不使用‘如果你买了XX,就可以得到XX版本’之类的下三滥手段,我们绝不这样做。我们只是说,‘看吧,东西就在这里了。我们如果能靠它收回成本,养活自己就太好了。’”对威廉姆斯来说,他那种“你自己决定付多少钱”的模式造成了126177人次—4/5以上—下载了他的音乐却一分钱也没付。按照这个比例计算,要想养活自己可真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