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上帝会复兴吗?
提出这个话题,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年前,我撰写了一篇报道,内容是基督教新教福音派力图在美国西班牙族裔中发展信徒,把他们从天主教阵营中拉过来。我陪同一群南方浸礼会成员到加州的安大略去,他们要在拉丁裔为主的社区附近的一家超市布道,传递福音。这些人的热情和决心真令人终生难忘。他们安排了大约十几个人在超市的停车场中来往穿梭,向那些匆匆路过的顾客不厌其烦地宣讲加入基督教会的好处。一位妇女推着满满的购物车来到她停放汽车的地方,马上有人在她手中塞进了一张传单,她还没来得及细看,一群福音派的教徒宛如从天而降,把她团团围住。这些人工作起来不知疲倦,我的采访进行了一个星期,他们邀请我皈依上帝不下十几次之多。与我自幼在墨西哥所见到的单调冗长、催人入睡的天主教弥撒相比,这些浸礼会教徒的表现简直就像举行摇滚音乐会一样活力四射,同时他们对于信仰如何改善人们放纵的生活作了详尽的承诺。
不过,美国人对于上帝独一无二的依恋力量还可能有另外的解释。我猜测与此有关的事实是,美国很富裕,但又存在着为数众多的穷人。社会学家指出,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宗教抵御天灾人祸的保障作用降低,人们对宗教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减少。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社会发展使人们感到更安全,他们有了收入,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教育,政治迫害和种族冲突的风险也随之降低。但是,这种状况是不均等的。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国家,仍然有贫苦地区和大量的弱势群体。在这些贫穷的角落里宗教得以兴盛,给人们带来今生的安全感和来生幸福的憧憬,上帝在这里充当了最高形式的保障角色。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居发达国家之最,这样的穷苦地区和群体还很多。
这样看来,在世界上的一部分地区,尽管世俗化在其他方面有了进展,宗教还在增长,原因很明显:贫穷的、宗教影响大的国家里,人们生的孩子比富裕的、世俗化的国家的人生的孩子要多。从整个世界看来,社会发展使生育率降低,富裕国家的家庭选择少生孩子,加大对每个孩子的资源投入。相比之下,那些守旧的穷人,却固守传统的大家庭观念,反对节制生育。
以色列极端正统派信徒的收入不到非正统派信徒的一半。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里的每个妇女平均生育7.6个孩子。对比之下,以色列其他犹太妇女的生育率平均为2.3个孩子。在美国,信教人数最多的州,往往也是生育率最高且最贫穷的州。新罕布什尔是联邦各州中最不敬畏上帝的,据报道,那里有21.4%的人口是无神论者或者没有宗教信仰,但他们比较富裕,2007年人均收入为74625美元,2006年平均每千名妇女生育42个孩子。与此相对照,密西西比平均每千名妇女生育62个孩子,但该州很穷,中等家庭收入为44769美元,据报道,该州人口中只有5.8%的人不信教。
尽管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经历了世俗化的浪潮,我推测世界上信教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增长成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的办法。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大量高效地利用资源,世界进入空前繁荣的新时期。
但是,这一时期可能正在走向终结。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为了经济繁荣正在透支有限的固定资源。随着资源的枯竭,经济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牧师宣称“人口增长的力量远远超过地球向人类提供生存必需品的能力”的时代已经过去200年了,“马尔萨斯陷阱”似乎在不远的未来向我们招手。
如果我们耗尽了所有的资源,就可能回过头来祈求上帝。经济停止增长带来的不仅是贫困,人们和社会之间不得不激烈竞争来增加经济产出,宗教的道德规范会很现成地用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人们会搬出上帝来对世界作超自然的解释,把这种解释作为人类与无可改变的命运之间的慰藉,甚至鼓励人们发动战争,征服对手,因为资源争夺已经演变成零和游戏。
对很多人来说,在反乌托邦的未来,不管宗教要求人们作出多大的牺牲,拥有信仰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