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温室效应代价几何?
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把气候变化的特征描绘为“化学事故”。我们怎么会知道自己每踩一下油门、每点一次炉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都会在大气中停留多年,凝结热量,慢慢提高地球的温度,直到对大自然脆弱的平衡构成威胁?不过,这也是市场制度失败造成的。全球变暖和许多物种消失、土壤退化以及其他类似的迹象,预示着地球已经遇到麻烦,难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凸显了世界经济无法给大自然的恩赐定出合理的价格。
在市场制度下价格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工具。当需求超过供给,价格会上涨,平稳地调整供需平衡,吸引更多生产商进入并把那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挤出去。但是,对于大自然的慷慨恩赐,事情就未必这样了。我们不论消费多少,总认为是“免费”的。如同其他免费的东西一样,缺少价格的调节会导致人们过度消费,直到把所掌握的资源耗尽。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定价偏差可以解释垃圾满溢的填埋场、水银污染的河流、消融的极地冰层以及大西洋日益枯竭的鳕鱼资源等现象。从捕鱼者的观点看来,鳕鱼是免费的,他的成本只是如何到达鱼群所在海域和如何捕捞,也就是说,他想捕捞多少就可以捕捞多少,而且他附近的渔民也有同样的想法,其后果必然是过度捕捞—捕捞速度超出鱼类的繁殖速度。
我们对大自然的其他“免费”资源也采取同样的做法,例如清洁的空气和水。水在全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都属于公共用品,成本非常低;水的价格还远未提高到足以反映它的稀缺性的程度来鼓励人们厉行节约,谨慎消费。氮流渗透到溪水里需要处理,它的成本一般并不计算在庄稼的价格之内。清洁的水与空气,缺少了价格调配机制,它们的命运也就和其他免费物品一样,已经开始渐渐缺失,这一动向对人类未来的威胁,在气候变化方面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了。
能源或许是定价最不当的产品了。加油站汽油的价格构成包括了寻找油矿的成本,给油井所在国的统治者交纳的租金,把油开采到地面上并且提炼成汽油的成本,以及把它运到加油站的费用等。一般情况下,它不包括汽油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大气污染的成本。
如何对此进行测定极端困难,它牵涉采用什么标准对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进行价值评估。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排放的社会成本—衡量排放到大气中每吨二氧化碳对此后一个世纪的环境造成的负担—为每吨40~68美元,到2040年将会上涨到每吨105~179美元,因为那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更高。
假设燃烧1加仑汽油产生20磅二氧化碳,由此得出开车对环境影响的成本,即应该征收每加仑大约62美分的排放税。美国平均每人每年排放20吨二氧化碳,按照环保局的计算,每个美国人每年分摊的环境成本为1224美元。这个数字可能还是低的,环保局另一项评估把每吨二氧化碳的社会成本定为159美元。如果我们推行这样的法案,征收能源使用税,人们很可能会更加注意节约能源。
欧洲人做得好一些,主要是因为高税率提高了能源价格。2009年,德国家庭每千瓦时电费约为0.23欧元,粗略计算是美国的3倍,他们的汽油价格也大概是美国的3倍。因此他们使用能源时就更注意节约。德国大约每人每年消费4吨多汽油,相当于美国人的一半,德国每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10吨,也是美国人的一半。
美国人也可以减少碳排放,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他们为碳排放付钱。美国是个“车轮上的国家”。2000年,90%的美国人开车上下班,而1960年只有2/3。平均每1000个美国人就有820辆汽车在国内的大街和高速公路上飞驰,相比之下,德国每1000人有623辆车,加拿大是557辆,印度尼西亚仅有76辆。美国平均每人在交通方面消费的汽油几乎是澳大利亚的两倍,是英国的将近4倍,是中国的30倍。
就算我们喜欢开车,也可以设法让人们开更节油的车。对于1999~2008年汽车销售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油价每提高一美元,诸如丰田卡罗拉一类低排量车的销售量就会增加24%,福特F150之类皮卡的销量就会下降11%。但是,这还不足以把美国改造得像英国那样。在英国,汽油价格是美国的3倍,2009年最畅销的汽车是小型的福特嘉年华,它每英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158克,与此对比,美国人的宠儿福特F150则是每英里大概660克。无论如何,如果把油价提高3倍,很可能说服美国人过上更加节能的生活。
确切地说,因为对能源课税不重,人类就大肆消费,每年因使用能源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高达390亿吨,比1980年增加了60%。其他方面的变化,例如森林毁坏,可能再增加200亿吨。大气中聚集的二氧化碳比工业革命开始时增加了一半以上,全球平均温度比那时已经升高了大约0.5摄氏度。
我们面临的警示还会更多。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声称,按目前的趋势,2000~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增长25%~90%。这样发展下去,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会升高1.8~6.4摄氏度。
我们可以对照一下,从冰河时期到现在,地球温度仅仅提高了5摄氏度。
地球温度不用提高很多就足以带来环境灾难。即使温度上升接近2摄氏度,气候变暖就会扰乱降雨模式,在印度、中国和南美地区引发洪水和干旱,亚马孙雨林的一部分就会成为热带草原,全世界有15%~40%的动植物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果温度继续上升,造成的破坏就会演化成灾难。随着格陵兰岛的冰盖不断融化,海平面上升将淹没荷兰、孟加拉的冲积平原以及佛罗里达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大约1/3。不论人们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珍惜与否,这都会成为大问题。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5亿。按照目前的趋势,那时的人均淡水供应将比现在减少10%。
直到最近,对于气候变暖的呐喊还仅限于物种消失和极地冰川融化等主题。不过,几年之前,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师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在提交给英国财政部的一份报告中,改变了辩论的议题,他用严格的经济学模型详细计算了气候变化的成本。
斯特恩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按照目前的速度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在21世纪和22世纪给地球造成的伤害将十分可怕,“从规模和程度上,将会与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伤害之和大致相等。”
2006年发表的《斯特恩论气候变化与经济》预计,人类这些愚蠢行为带给未来的成本,“从现在到永远”有可能达到全球经济产出的5%,甚至高达20%。全球生产总值的1/5折合大约12万亿美元。这样的损失大约相当于美国经济的4/5,或者中国、日本和印度经济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