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贴现率

要花的钱可能太多了。斯特恩的报告发表于2006年,当时他把全世界防止气候变化的价格定为全球经济总产值的1%,换算成今天的货币,大约为6000亿美元。

有了这些投入,斯特恩指出,我们就能够通过节约能源,改用价格更高的非化石燃料,把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450~550ppm,而现在是430ppm。他说,这样可以把温度上升控制在2.5摄氏度以下。当然,这无法保证避免所有的环境损害,斯特恩估计把空气中的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550ppm可以把损失控制在世界总产值的1.1%以内。用今天的币值计算,大约是670亿美元,相当于伊拉克和克罗地亚一年的经济总量。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避免灾难性气候变暖,实际需要的钱很可能比这更多。有些国家非常危险,例如马尔代夫群岛,整个国家的地平面比海平面仅仅高出几英尺,抵御气候变暖的能力更低。斯特恩第一份报告发表几年后,他又建议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最好控制在500ppm以下,这样一来总成本可能会达到全球生产总值的2%。

这就是说,为了那些尚未出生的人我们需要花的钱太多了。斯特恩作出值得投资的结论是基于人类价值的原则的,不管它是不言而喻的还是存在激烈争议的,斯特恩断定,100年后的人的福祉与现在活着的人的福祉是相等的。

斯特恩同意对这种平等的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他承认金钱的价值与多少成反比。多挣到一美元对纽约投资银行的经理来说是九牛一毛,对墨西哥米却肯州的贫穷农民却很难。更不要说,将来某一时刻还可能有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灾难。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以后,人类的福祉也将化为宇宙烟尘,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花钱为未来的人们增加福利,因为那时人类已经灭绝。把这些因素排除在外,跨时空采用人类福利价值平等的基本概念引导斯特恩直接得出一条法则:把当代人收入的某一部分用于防止全球变暖,其利益只要与后代人的收入的比例基本相同就是合理的,不管他们生活在几百年以后。

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它把未来人们的价值看得过高,而把当代人的价值看得太低。这是因为现在的一代人要负担拯救未来很多代人的代价。比如说,未来人类从现代人环保的举措中获得的利益与他们收入的比例高于我们现在的投入占当代人收入的比例,这种投入就是值得的。把拯救未来许多代人需要的投资累计,即使当代人倾家荡产,这种巨大无比的花费也算是合理的。

斯特恩报告中的这种计算方式推导出,预计未来气候变化的成本相当于全世界收入的1/5,“从现在到永远”。他的计算方法是,未来几年的成本可能很低,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

如果采用最普通的经济技术预测未来的价值,人们绝不会同意花这么多钱。假如不考虑关于气候变化的辩论,今天货币的价值比明天同样多货币的价值要高。这不仅是因为通货膨胀,还因为生意人只有在预期回报比银行同期利息高的情况下才会决定投资。

美国过去的40多年里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税前平均为每年6.6%。政府部门用来比较某些项目预付成本与未来收益的“参考贴现率”为7%。选择这种算法是假定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外,今天的1美元—如果按生产率计算—明年就值1.07美元,后年就是1.145美元,两个世纪以后就等于752932美元。这就是说,为了避免200年后752932美元的损失,我们今天只要花不到1美元就可以了。

按照这样的算法,斯特恩的贴现率真是低得不能再低了。如果避免未来1美元的损失与现在花费1美元相等,就相当于采取了零贴现率。斯特恩的折扣率比这稍微高一点,只是略高于人们收入的提高。但是他的这种算法没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哈佛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是研究气候变化模式的杰出经济学家,他坚决反对斯特恩的算法。他和斯特恩一样强烈主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气候变化。不过在投入方面,他设置的限制要严格得多。他指出,斯特恩报告中提到的损害有一半以上要到公元2800年后才会出现,因此他问道,为什么要牺牲当代人这样巨大的一部分福利,来避免如此遥远的将来的灾害?

诺德豪斯强调,我们应该采用能够反映长期投资收益的贴现率来估算未来的损失,使用今天的货币衡量气候变暖的投资并认为回报率太低,这是愚蠢的。因为我们如果投资到别的方面可以有更高的利润,我们可以用未来的投资回报来应对那时的气候变暖问题,还会有盈余。“贴现率过高反映了一个事实,用于减少未来气候变化对谷物、树木等的损害的投资,应该与开发良种、改善轮作以及其他高回报的投资互相竞争。”诺德豪斯写道。

未来人类的后代也会从这些投资的丰厚回报中受益。孟加拉国广袤的冲积平原上数百万贫苦农民肯定欢迎旨在制止海平面上升、淹没他们农田的投资。但是,如果把金钱配置在发展经济上,使人们能够离开海边的农田,到地势较高的山区找到更好的工作,未来的孟加拉人,和今天的人一样,都会得到更多好处。

与斯特恩花费巨额资金拯救未来人的主张相比,诺德豪斯采用贴现率算法,他预计每年为4%,并由此得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比如说,我们应该花多少钱以避免公元2200年气候巨变给世界生产总值带来13.8%的损失,斯特恩报告中预测那一年会出现非常糟糕的局面。如果未来190年世界经济重复过去190年提高74倍的发展速度,按照今天的币值计算,13.8%的损失相当于640万亿美元。采用斯特恩略高于1%的贴现率,我们为避免190年后的灾难,花费将近80万亿美元就是值得的。但是,如果采用诺德豪斯4%的贴现率,我们为此投入大约3850亿美元就是有道理的。如果我们用这些钱仍然达不到目标,把钱用到其他回报率更高的项目上,也足以使我们过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