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数码相机曝光组合的设置
相机成像最重要的过程就是“曝光”。曝光量直接影响着成像的质量。通常来讲,曝光量太大,照片会过亮,反之,曝光量不足,照片会偏暗甚至黑到无法辨别内容。光圈、快门、ISO(感光度)是相机用来控制曝光量的三个参数,用好了这三个参数,就能掌握最核心的拍摄技巧。
光圈、快门、ISO光圈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到达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通常装置在镜头内。光圈大小是用f值来表示的,f数值越大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则光圈孔径越大。因为光圈f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所以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允许穿过镜头的光线总量就越多,每一级的进光量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f5.6的进光量便比光圈f8的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大一级。
光圈除了起控制进光量外,还起着调整景深的作用。所谓景深,是指前后物体都能在胶片上清晰成像的范围;
徕卡镜头光圈叶片
快门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镜头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快门和光圈配合共同控制进入镜头的光量的多少。快门从开启到闭合的这段时间内,光线进入镜头。一般所谓的曝光时间1/50秒、1/100秒、1/250秒等就是指快门从开启到闭合过程所用的时间。
快门除了控制曝光量外,还对表现物体的动感有影响。低速快门可以让运动物体在感光元件上“拖尾”,高速快门可以凝结住运动的瞬间,比如水滴掉落。
胶片相机的机械式快门
用慢速快门表现动感的车流曝光:F8,20S,ISO100,自动白平衡,S档
ISO
ISO(感光度)是代表数码相机中传感器(CCD或者CMOS)对于光线感应的灵敏程度,ISO数值越高,对光线的感应灵敏程度就越高。下表中总结了ISO设置对拍摄参数以及画质的影响:
ISO数值越低
更低的噪点
更清爽的画面
需要更充沛的光线或者
更大的光圈设置或者
更长时间的曝光
ISO数值越高
噪点增加
画面细节有损
需要光线较少
可采用小光圈或者
更快的快门的速度
三者的变化关系
光圈、快门、ISO对曝光量有互动的影响,这里通过实例进行说明:以下组合获得的曝光量相同:
F2.8+1/250s+ISO100
以下说明均为与第一组设定值比较
F4+1/125S+ISO100(光圈降了一档,快门升了一档)
F4+1/250S+ISO200(光圈降了一档,ISO升了一档)
F2.8+1/125S+ISO50(ISO降了一档,快门升了一档)
F2.0+1/250S+ISO50(ISO降了一档,光圈升了一档)
F2.8+1/500S+ISO200(快门降了一档,ISO升了一档)
F2.0+1/500S+ISO100(快门降了一档,光圈升了一档)
通俗一些的表达,把“拍一张照片”,比作“接满一盆水”。快门相当于控制开放水龙头的时间长短,光圈相当于水龙头的口径,ISO(感光度)相当于这个盆子的大小。在ISO固定的情况下,光圈和快门组合起来便能控制总的出水量,也就是感光量的多少。光圈和快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需要得到最合适的曝光效果,就必须恰当地设置好两种调节,如果更改光圈值使光圈变小,就要将快门速度设置得慢些。反之,如果光圈变大,快门速度就要设置更快一些。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的组合可以得到同样的曝光量,不过因为不同光圈形成的景深不同,不同快门速度对运动物体的凝固效果也不同,所以拍摄出的照片并不会一样。
ISO值为50的胶卷
以下两张照片使用了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但曝光量相同(图像亮度相同)。
光圈:F2.8,快门:1/250S,ISO:100
光圈:F4,快门:1/125S,ISO:100
APEX曝光公式
APEX曝光公式为:EV=AV+TV 其中EV表示曝光值,它决定了感光元件所受光线照射量的多少;AV与光圈有关,TV则与快门速度有关。 基本曝光方式可从上述APEX公式出发来进行分类。手动曝光:AV和TV均由用户调节;光圈优先AE:用户调节AV,TV由照相机根据AV值自行调节;快门优先AE:用户调节TV,AV由照相机根据TV值自行调节;程序曝光AE:AV和TV均由照相机调节。下面我们分别以光圈、快门、ISO来作为主线,讲述其互动关系。
光圈为主线
光圈除了控制曝光量外,在成像效果上还有两个作用:1.控制景深;2.控制照片中光源发出光线的弥漫程度。
光圈优先(相机上的A档)是最为普遍的拍摄模式。足可以应付90%以上的拍摄场景需要。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然后利用相机的测光获取相应的快门值。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从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程度。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此处还需提及的是,光圈还可以控制照片中光源的光线弥漫程度,如果在夜间使用较小的光圈(F5.6以上),照片中的灯光就会发出星芒般的效果。如果使用较大的光圈,则会形成较大的光晕,及发光体周围会出现较平均的亮环。
大光圈可以很容易达到背景虚化的效果曝光:F1.8,1/80S,ISO100,自动白平衡,A档
快门为主线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相机上的S档)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物体的运动速度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进行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至少需要1/1000秒。
运用不同的快门速度可以营造不同的画面气氛,可以用高速快门使运动中的物体“凝固”于画面,也可以用慢速快门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具“动感”。
1/20S的低速快门造成被摄体“拖影”
1/500S的高速快门可以将被摄体“凝固”
以下是一些常用场景下的快门参考数值,同时,结合这些实例,相信你能更清晰理解快门的功效。
拍摄“凝固”性的运动照片,必须采用高速快门。一般情况下,1/500秒的快门已经可以完成任务,如果达到1/2000
秒,几乎能“凝固”拍摄所遇到的任何场面。在实际使用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需要的快门速度越快;动体距离相机
越近,需要的快门速度越快。
拍摄具有“动感”的运动照片,则要使用慢速快门,使动体出现虚幻模糊的效果,夸张速度和力量。1/60秒、1/30秒甚至1/8秒都能使运动中的画面更有速度感,渲染紧张的气氛。快门速度越慢,动体虚化得越厉害,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使画面既达到渲染的效果又不至于模糊到无法观看。
拍摄同一副喷泉的照片,使用高速快门,
水珠会被“凝固”在空中;使用低速快门,水
珠会连成线,形成轻纱一般的效果。
左图使用中速快门,很好地再现喷泉流水的质感,即能表现清楚形态,又不失流水的动感。
下面左图使用高速快门,使图中的喷泉喷射出的水珠“凝固”在空中,仿佛跳动的音符,使画面呈现优美的动感!
下面右图长达10秒的曝光使流水呈现像丝般的质感,用来表现神秘、幽静的自然环
境。在用慢快门表现水的雾状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过曝,形成白茫茫的一片,这里就要把光
圈调小,并根据情况减半挡或1档EV曝光补偿。
曝光:F8,1/500S,ISO100,自动白平衡,S档
曝光:F4.8,10S,ISO100,-1.0EV,自动白平衡,S档
ISO为主线
相对光圈和快门,ISO的设置则要简单多了。在胶片时代,ISO是固定的,选用了何种胶卷,在这一卷拍摄完成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只有光圈和快门。但在数码相机上,你的选择就多了。
很多时候(比如拍摄小孩子),我们不得不禁用闪光以防止造成伤害,结果却得到的是模糊的照片(特别是当小孩子乱动的时候)。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室内或者环境比较昏暗的场所,比如聚会或者烛光晚餐。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有三脚架或者可以保证数码相机稳定拍摄的话,可以通过增大光圈或者使用慢速快门来进行拍摄,但是在缺乏三脚架支持或者手持数码相机无法保证稳定拍摄的情况下,就只得选择较高的ISO值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我们先看看下面两张照片。它们都是在相同的环境下面拍摄的,第一张采用了ISO400的设置,第二张采用了ISO1600的设置,两者总体的曝光量(照片亮度)最后相差无几,但是如果查看图像属性,会发现ISO1600的时候快门速度为1/60秒,而ISO400的时候则是1/6秒;如果不采用三脚架,那么在ISO400时将会出现严重的抖动,这将使得照片最后的效果完全不具备可观赏性。
ISO400,噪点较少,但快门时间过长造成图像模糊
ISO1600,噪点较大,但快门时间适中使图像清晰
当然,如果提高ISO设置,会使得照片的颗粒感变得比较明显,这就需要拍摄者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了。这张照片需要在光线复杂的室内车展上拍摄,因为模特儿通常会动,所以使用高ISO以保证高速快门。
快门:1/125S,ISO:800
白平衡
说起白平衡关键还是要从一个不同光源具有不同的色温。为了“白”字上入手。对了,这个“白”就在不同色温不同光线色彩的情况下,是指的我们眼中看到的“白色”。一朵让数码相机依然能和人眼一样,依旧在枝头顾盼摇曳的白玉兰花,一叠洁白准确的判定出什么是标准的白色,这无瑕的稿纸或者是小学生们身上雪白的就称为数码相机的“白平衡”。正确衬衫,我们都把它们的颜色称为白色。设置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对拍摄出一无论是在明媚的阳光下,还是在白炽灯张色彩还原真实的数码照片尤其重的黄光映照下或者是阴暗的天空下,我要。那么,如何使用和设置数码相机们的人眼都能很清晰的分辨出准确的白的白平衡功能呢?色。然而对于数码相机而言,情况就不现在的数码相机大多拥有各种白是如此了,在白色日光下看到的白色玉平衡功能,常见的功能有:兰花,放在黄色的白炽灯光下,数码相自动白平衡:相机自动调节适用机就会把它拍成一朵黄颜色的花了。于任何光源的白平衡。若是又把它放在荧光灯下,数码相机拍预设白平衡:根据不同的光线类摄出来的白玉兰又好像带上了一层青型选择相应的白平衡设置,晴天、阴紫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这是“色天、荧光灯、钨丝灯…… 温”在作怪。自定义白平衡:在复杂的光照条
自定义白平衡的方法是:用相机镜头对准某个你认为是白色的物体,使这种白色充满整个画面。然后,按下手动白平衡按钮(目的就是让数码相机将这样的色彩定义为标准的“白色”),这样就完成了在复杂光源条件下相机白平衡的设置。
也许有的朋友要问,应该找什么样的物体做白色参照呢?专业的用户,会特意带着一种一面是灰色,一面纯白的小卡片,用其白色的这面作为手动白平衡的依据。这块卡片叫做“灰卡”,它所带的白色非常标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一张白色的宣传资料或是一堵尚未装饰过的石灰墙壁,甚至只是一件纯白的汗衫都能作为手动白平衡的对照依据。
除此之外,数码相机还有一个“白平衡补偿”功能,让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来控制画面的色调。白平衡补偿功能可以在“自动”、“预设”、“自定义”式白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在一些光线极为复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此功能对白平衡做最为精确的设置,以便得到最准确的色彩还原。件下希望获得精确的白平衡时,在想要使用的光源下将照相机对准白色物体调节白平衡设置。
餐厅复杂灯光下需要调整白平衡才能获得正常的色调
利用白平衡补偿功能让画面偏红调
调整EV
从理论上讲,在APEX曝光公式: EV=AV+TV中,EV表示曝光值,它决定了感光元件所受光线照射量的多少。而EV究竟有什么用,怎样使用?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
相信大家在拍摄过程中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冬日里突降大雪,兴奋地拿起相机拍摄白茫茫的雪景,可拍出的照片却是灰黑色的雪,大煞风景。而拍摄身穿黑色衣服的人物或者有大面积的深色时,照片上的黑色也成了灰色。为什么黑的黑不了,白的也白不了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摄影是如何捕捉、检测光线强度的原理。
18%灰板,试着拿到不同光线环境下使用相机对其测光
生活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景物反射率都不相同,但是经过专家研究,把不同反射光色调混合后,会产生一种反射率为18%的灰色调,而以此色调为基准曝光能准确地还原大部分的景物。所以,现在自动相机的测光基准就是18%。使用自动相机拍摄时,相机内的反射光测光表会对景物进行测光,当测得的反射率高于18%,相机会“认为”景物过亮,自动减少曝光量,使之反射率达到18%;相反,当测得的反射率低于18%,相机会“认为”景物过暗,自动增加曝光量。现在我们知道了,在拍摄白雪时,“聪明”的相机认为景物过亮而自动减少了曝光量,使白雪成为18%的灰色;而拍摄深色物体时也是一样道理,黑色成为了18%的灰色调。
闪光补偿
除了曝光补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补偿方式——闪光补偿。
闪光补偿(闪光输出补偿)的目的类似于曝光补偿,就是允许用户对闪光灯输出闪光强度进行调节。一些手动功能丰富的数码相机为用户提供了范围从-2EV到+2EV的闪光补偿设定。当照相机的闪光测量系统不能按照拍摄环境准确输出闪光,导致过曝或欠曝时,闪光补偿就能起到很好的修正作用。
TIPS
需要注意的是,曝光补偿控制前景和背景,闪光补偿只控制前景曝光度
闪光补偿实例曝光:F1.8,1/500S,强制闪光,闪光补偿-0.5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