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他能够直奔主题就好了!”

“好吧,就给她5分钟时间,到点她就必须马上出去。”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今天我不能见他,我时间不够。”

“别接电话,可能是艾伦,她一说起话来就没完没了。”

“这是我第一次向高层经理做报告,我必须表现得优异些,速战速决。”

“这是哪门子备忘录啊?我可没有时间去读这满满五页纸的文件。”

“天哪,他足足说了一个小时,可我还是不清楚他究竟要干什么。”

“假如我有机会在会议上发言,而且必须言简意赅,我能够表达出自己全部的想法吗?”

“我怎样在15分钟的面试中说清关键点呢?”

“他们是作风硬朗的商人,不可能听我说太长时间的话。”

“他说只要两三分钟,但他肯定会说上15或者20分钟,不管怎么说,都是在浪费双方的时间。”

在这匆匆忙忙的世界里,上面这几句话听起来都很耳熟吧?

为什么30秒是说出关键点的理想时间呢?有两个清晰明确且具有说服力的原因。

高效生活要求说话简明扼要

第一个原因是时间限制──这种限制不仅施加在你的身上,也存在于你所试图说服的对象身上。

在电影和电视行业工作期间,我目睹了时势与品位的变迁。如今,快餐、快车以及快速交易已经随处可见。时间不等人,生活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加快脚步,你必须简明扼要。

你是否思考过“其他人评判你”以及“你评判其他人”的方式呢?你的交易、工作、金钱以及成功全都与第一印象息息相关。仅仅几句话之后,第一印象就已经在人类大脑中成形,我们也会据此行事,不是吗?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说出几句话,所以,这几句话最好恰如其分。几年之前的一小时,时至今日,就只余下30秒而已。为了在商业领域或者任何其他社会关系中存活下来并且更上一层楼,你就必须在30秒钟之内迅速而简洁地说清自己的关键点。

人类保持专注的时间只有30秒

30秒之所以界定了说清关键点的理想时间,第二个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即便其他人有很多时间听你诉说,他们保持专心致志的时间也不过30秒而已,只能接受这么多的信息。

你或者任何人能够心无旁骛地听其他人讲话多长时间呢,在你心猿意马地想到男女之事、金钱或者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之前?我曾经做过这个小调查,得到的答案从4个小时到4秒钟不等。某位商人由于最近一次的商业会面不够顺利,情绪极其低落,他认为自己生意伙伴的注意广度简直就是零。这种猜测或许是正确的,但那也是因为该商人的讲话总是时间又长,内容又很无聊,未待他开口说话,听众已经心生反感了。记住,普通人的注意广度就只有30秒钟。

举一个例子。你不妨环顾一下自己的房间,然后注视一盏台灯。你会发现,不出30秒钟,你就已经心猿意马了。假如这盏台灯能够移动或者发出声响,或者能够自动开关,那么它就能够再次捕捉你的注意力,并维持30秒。但是,倘若没有任何运动或者改变,它就无法吸引住你。

不妨再将人类的注意广度想象成一台自动贩卖机,这台机器必须吞下前一份25美分,才能接收下一份25美分。假如你一次塞进去50美分或者1美元,那么不仅浪费了金钱,还可能卡住贩卖机。正如自动贩卖机每次只能吞下25美分,你的听众每次也只能集中30秒钟的注意力。

所以,想让听众放弃那些关于男女之事或金钱的想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的话,你只有30秒钟的时间,这就是人类的注意广度。

广告——“30秒注意力广度”的完美例证

上述观点在广告领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多媒体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观众的注意力广度仅为30秒。正因如此,我们每一个人在收听广播和观看电视时,无一例外地都在实践30秒注意力广度的理论。电视和广播中基本所有的广告长度都是30秒,倘若在这段时间内这些广告无法销售产品──不论是推销冰箱还是政客寻求选票,那么广告的整体理念早就发生重大变革了。

我在自己举办的沟通工作坊中与参与者进行交谈时,大家反反复复说的一句话是:“这么短的时间里我根本不可能说清楚。”

我的回应是广告一直以来都做到了这一点。广告不仅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力,还能告诉你产品的相关信息,以及什么时候、去哪里能够购买到这款产品,比如,汽车销售商盖尔平·福特(译者注:福特公司在全球销售量最大的经销商单店)的一支30秒长广告:

盖尔平购入了大量移动房车,但连绵不断的大雨将顾客拒之门外。本公司所存储的移动房车数量过多,快利用三天特价时间购车吧。与正常价格相比,最高可节省18000美元。节省下的钱足够您多年度假之用。全款您12年还清即可,大多数还款方式中, 11.9%的价格可享受财务计划优惠。车价为16996美元起,详情请见《洛杉矶时报》本周五的体育版块。切勿错失良机,否则追悔莫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其结果就是全美最大的经销商之一盖尔平·福特完成了房车销售史上最大的一笔订单。这则广告将所有必要信息都传递给了潜在的消费者,而且时间也并未超过人类的注意广度。概而言之, 30秒的话语足够表达、涵盖诸多内容,人为制作的广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也一定行。

话语片段——新闻播报的黄金30秒定律

广播和电视新闻节目也会充分利用30秒的注意广度,它被称作“话语片段”。我曾邀请我的好友——电视新闻女主播兼记者特里·梅奥向一众商业人士解释何为话语片段,她说道:

受到注意广度的限制,所有电视新闻故事的时长平均下来都是一分半钟。记者们需要用30秒钟的时间搭建起故事框架,用30秒钟时间验证事实,也就是开展访谈或者使用摄像机记录事件经过,再用30秒的时间去总结并结束这个故事。去采访别人时,我很希望对方在30秒钟之内说清关键点,这样我才能将其剪辑播出。从整个访谈过程遴选出的30秒片段,还需要再经过演播室的编辑,其定稿就是所谓的“话语片段”。倘若受访者无法在30秒钟之内表明立场,那么我就无法使用这段素材,它也无法播出。

对于电视新闻中的30秒准则,特里还说:

我们发现,假如一个人在30秒钟内说不清楚一件事,那可能他根本就怎么都说不清楚。如果掌握了适当的方法,你可以在30秒钟之内非常清晰地表达自己。

下面这段感人至深的文字出自一条富有戏剧性、动人心弦的电视新闻故事,正是对特里观点的完美演绎:

一位老人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下水救起了两名溺水的7岁儿童。记者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时,他还满身湿漉。他说道:“也是,我已经65岁了,那又怎么样呢?任何会游泳的人都会去救那两个孩子,我做的其他事或许更加重要,但这会让其他人意识到,即便一个人60多岁了,也并不只是每天混吃等死。你还具有生产力,而且,退休也并不应该是一件强制的事。”

在这30秒不到的时间里,蕴涵了动人的信息,观点表达得也比较清晰,它出自一个面对压力的普通人之口。此事充分表明:只要掌握了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30秒信息总是具有应用价值的,且适用于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它是一种基本的工具,当你掌握了它之后,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二本性。它能够建构起一套全新的观念模式,能够改变你每天进行思考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你将发现,自己每时每刻皆可发自内心地做好准备,去使用30秒信息。

掌握了若干基本原则之后,任何人都可以掌握30秒信息的艺术,而这恰恰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