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库尔斯克后遗症

苏军四处出击——别尔哥罗德和奥廖尔失守——阿赫特尔卡的意外事件——“你们的将军还在树林中吗?”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尽管1943年中期的情况极为困难,东线德军仍设法取得了一些非凡的成就。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在莫德尔大将[2]的指挥下,成功地守住奥廖尔突出部。德军的疲惫之师再次阻止了苏军突破至布良斯克和第聂伯河。

但苏联红军并未停步不前。7月17日,两个方面军的强大力量,在伊久姆两侧对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位于顿涅茨河中段的阵地发起进攻。冯·马肯森大将再次率领着他那些被严重削弱的部队挡住苏军的攻势,并使局势得到部分控制。然而,沿霍利特将军第6集团军[3]在米乌斯河上的防线(自1941年12月以来,这条靠近亚速海的河流争夺得异常激烈),苏军在斯大林诺东面,米乌斯河东岸的古比雪沃(Kuybyshevo)附近成功达成突破,并一路杀至马里诺夫卡(Marinovka)德军第294步兵师的防区。第513掷弹兵团被迫弃守这座小镇,但该师还是设法封闭了这一危险的突破。

曼施泰因从北面投入党卫军第2装甲军,从南面投入经验丰富的第16摩步师,随后还包括第23装甲师。这些快速部队再次阻止住苏军向顿涅茨中心地带的推进,从而遏制了一场严重的危机。可是,现有兵力不足以消除危险。“太少,太晚”的灾难性模式再度上演。

8月3日,就在德军刚刚完成其反击,恢复了第6集团军原有的旧防线后,党卫军第2装甲军再次被抽出,派往北方。

的确,拖了很久的库班桥头堡疏散工作现在终于启动了,第13装甲师和其他一些部队从克里木向北而去。但就在这些权宜之策在米乌斯河和顿涅茨河中游成功遏制住危险的态势时,8月初,一个新的威胁出现在“南方”集团军群北翼的别尔哥罗德地区。德军的空中侦察发现,强大的苏军部队正位于别尔哥罗德以东地区。看来,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发起一场经哈尔科夫直奔第聂伯河的大规模攻势已迫在眉睫。

斯大林打算重复他在1942年春季失败的尝试:他想从后方切断“南方”集团军群的交通线,给该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造成一场不可避免的失败。1943年8月3日,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和他的军事委员会委员赫鲁晓夫,从别尔哥罗德两侧发起大规模攻势。这次行动,他们动用了5个集团军。

根据苏联方面的资料,与德军相比,瓦图京在大炮和坦克数量上占有六倍的优势。沿突破正面,他在每英里的战线上部署了370门大炮和迫击炮。步兵师身后是两个精锐坦克集团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他们集中起坦克,以提供强大的突击力量:每英里前线上拥有112辆坦克。

沿第2装甲集团军在奥廖尔地区的防线,激烈的战斗爆发开来。但南面的局势更为严重。面对苏军重新发起的进攻,尽管第6集团军暂时守住了他们收复的主防线,但德军南线的灾难目前正迅速逼近别尔哥罗德的两侧,由于一些机动部队已被抽调给第6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群位于奥廖尔的南翼,别尔哥罗德的德军防线被严重削弱。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苏军近卫第5和第6集团军辖下的步兵师突破德军防御,瓦图京投入了他的两个坦克集团军。他们沿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与其南面相邻的“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之间的结合部撕开德军防线,深深插入到德国人的防区内。他们绕过哈尔科夫,直奔波尔塔瓦。冯·曼施泰因元帅赶紧从前线各处抽调战术预备队,但别尔哥罗德的失陷已无法挽回。

令这场灾难雪上加霜的是,莫德尔在北面的奥廖尔突出部陷入到更大的麻烦中。第2装甲集团军最终被迫撤离奥廖尔,以免遭到合围。

别尔哥罗德失守!奥廖尔丢了!哈尔科夫已处于绝望的境地!这一次,大崩溃不可避免了吗?

克里姆林宫当然希望如此。因为,8月5日晚,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进行了一场雷鸣般的火炮齐射仪式,自战争爆发以来,这还是第一次。特别公报自豪地宣布:别尔哥罗德和奥廖尔已被收复。乌克兰和俄罗斯中部这两座历史悠久、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交通中心获得了解放。庆祝和评论清楚地表明,克里姆林宫已不再担心其控制权会有任何改变。苏军意识到,他们正向胜利而去。莫斯科的礼炮激励着别尔哥罗德地区的苏军指战员奔向更大的目标,斯大林元帅在九个月前曾向他们描述过这个目标——迫使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离开第聂伯河,退往亚速海,在那里将其歼灭。

曼施泰因命运已定?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与“肯普夫”集团军级支队之间,存在着一个宽达34英里的危险缺口。通往第聂伯河之路向苏军敞开着。另外,希特勒命令劳斯将军正沿公路撤向哈尔科夫的第11军进入这座城市,并再次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哈尔科夫!”这给斯大林帮了大忙。

霍特大将带着他的第4装甲集团军向西南方退却,以便在哈尔科夫北面构建起一条新的防线。问题是,这一点是否还能做到?来自下萨克森的第19装甲师跟随着第48和第3装甲军一直在苏军突破处苦战,现在正穿过苏军防线,一路向西退去。

8月6日下午,第19装甲师师长古斯塔夫·施密特中将正在第48装甲军的战地指挥部里。军长冯·克诺贝尔斯多尔夫将军在地图上向他指出自己打算在格赖沃龙(Grayvoron)—阿赫特尔卡(Akhtyrka)地区建立起第4装甲集团军拦截阵地的位置。“施密特,最重要的是尽快将我们的部队带到那里。‘大德意志’师的先头部队已占据拦截线。我们必须阻止俄国人,否则,整个集团军群将面临一场彻底的崩溃!”

施密特点点头,自信地答道:“我们会做到的,将军先生!”他立即命令辖内的各个团向阿赫特尔卡赶去。可他并不知道,他的第19装甲师已被苏军超越。苏军坦克部队深深地进入到他的后方,并于8月7日晨在格赖沃龙切断了公路,而第48装甲军新设立的斜向防线正是从这里经过。

没人注意到这场即将到来的灾难。就在几个小时前,第19装甲师的运输单位驶过这条公路,并未遭遇任何意外,师部人员毫不知情地赶往阿赫特尔卡,以便占据新防线,为行动做好准备。

 

施密特将军坐着他的指挥坦克,行进在队伍最前方。他的无线电操作员拨弄着旋钮,对副官克内中尉说道:“俄国人的一股无线电通信,似乎不太寻常。他们叽叽喳喳,就像在战斗中那般兴奋。”

还没等克内中尉作出回答,犹如晴空霹雳,地狱之门突然敞开了。反坦克炮弹发出巨响和火焰,这些炮火来自道路两侧的树林。德军车队遭到伏击,车辆被击毁,一股股火焰腾空而起,弥漫的烟雾中混杂着车辆燃烧的气味。

师长所在的那辆坦克,车头前发出一声爆炸,坦克陷入到弹坑中。“快出去!”施密特将军喊道。他们爬出坦克,跳入路边的壕沟中。

苏军的T-34出现在道路上,没用几分钟便将这支德军车队消灭殆尽。克内中尉看见师作战参谋冯·翁格尔中校被一串机枪子弹击毙。一辆T-34径直向他们驶来。一个接一个,他们朝树林逃去。到处都是大群大群的苏军士兵。施密特将军、克内中尉、驾驶员许特下士和他们的无线电操作员隐蔽在一颗大树的树干后。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火力仅仅是两支卡宾枪和两把手枪。

一群苏军士兵发现了他们,并试图活捉他们几个。他们的卡宾枪子弹很快便打光了。

施密特将军低声对克内中尉说了几句。然后,他大声对许特下士和无线电操作员说道:“没希望了!你们俩设法逃出去。克内中尉和我想办法引开俄国人,尽量给你们点火力掩护。”

许特惊讶地看着他的将军。引开俄国人?火力掩护?他们刚刚躲到这里时,将军和克内中尉的手枪里不是只有四发子弹了吗?

古斯塔夫·施密特中将来自温斯特鲁特河上的卡斯托尔夫,他出生于1894年,是一名骑士铁十字勋章橡叶饰获得者。他猜到了这位陪伴自己多年的司机的想法,他微笑着,故作严厉地重复道:“你们快走吧,这是命令!”他又对许特说道:“要是能做到的话,去看看我妻子,告诉她我爱她,再把这一切都告诉她。”

两人撒腿逃离,无线电操作员冲在前面,许特跟在后面。但他们并没能逃太远。他们一头撞上一群苏军士兵,结果被俘。他们被带到一间陈旧的工具房,这里被一名肥胖的苏军少将当做自己的指挥所。就在许特他们接受审问时,一名苏军中尉走了进来,向将军汇报了一些情况。

苏军少将通过翻译问许特:“你们的将军还在树林中吗?”

许特小心翼翼地答道:“我们也不知道将军在哪儿。”

于是,苏军少将让他们俩跟那名中尉一起去,中尉还带着五名苏军士兵和一辆手推车。施密特将军和克内中尉的遗体倒在树干旁。

他们带着两具尸体回到苏军旅部,许特和无线电操作员在那位苏军少将面前立正,许特说道:“将军先生,我们请求您批准安葬我们的将军和中尉。”

一旁的翻译做了解释。苏军少将点点头,对那名中尉说道:“给他们找个好地方。”

他们将两具尸体埋葬于别廖佐夫卡村的边缘。日期是1943年8月7日,时间是下午15点。五年零三个月后,许特下士从苏联战俘营回到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