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六章
第聂伯河中游的冬季战事
基洛沃格勒的危机——参加巡逻的将军——四个师被围——“我们得突出去!”——一个宽大的坦克楔子——第3装甲师堪称典范的机动——钳形攻势——奥运会金牌得主哈塞的牺牲——遭遇科涅夫的坦克第67旅——鲁德尔无情的空中打击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伏尔加河,顿河标志着德国失败的开始,而第聂伯河则是这场世界大战中被鲜血染红的一条河流。几乎就在舍尔纳的集团军级战斗群穿过阿波斯托洛沃与马里林斯科耶之间争夺激烈的通道逃生之际,北面200英里处的第聂伯河中游,另一场冬季战事正接近其尾声。
日期是1944年1月7日,地点是列列科夫卡(Lelekovka),来自柏林第3装甲师的战地指挥部。时值正午,但小小的农舍内却昏天黑地,以至于师作战参谋不得不点上一盏油灯。威廉·福斯中校已将他的座椅移至火炉前,在他面前摆着一张地图桌。
福斯是个大忙人。第3装甲师的新任师长拜尔莱因将军,大多数时间都跟部队待在前线。他按照古德里安、隆美尔这两位老师的原则来率领部队。今天一大早,他又带着一支装甲侦察队出去了,以便亲自了解实际情况。“情况糟糕透顶!”他注意到这一点。
自1月5日起,苏军便以两个机械化军(第7军和第8军)从北面冲过基洛沃格勒,渡过了因古尔河(Ingul)。最新的报告也证实一股强大的坦克部队已穿过镇子的南部。难道,苏军自10月中旬以来在基洛沃格勒以东及其周边地区所进行的激烈战事即将获得圆满的胜利?自10月份他们在克列缅丘格南面强渡第聂伯河后,两个月来,苏军一直试图在这一地区取得进展。但科涅夫并未能获得决定性突破。每次在关键时刻,总是有某些德军部队挡住其前进的道路。第23装甲师便是其中之一。“大德意志”师的装甲团也给科涅夫的坦克旅造成一场惨败。10月18日,星期一,第11连的泽普·拉姆佩尔中士,驾驶着一辆确实需要维修的虎式坦克,击毁18辆苏军坦克。他为此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可还没等勋章挂到他的颈间,拉姆佩尔中士便阵亡于基洛沃格勒的战斗中。
德军第11装甲师也以其掌握的每一个技巧,巧妙应对着一股占据优势的敌军。冯·维特斯海姆将军诱使苏军的一个坦克旅进入到山谷中的伏击圈,他用师里所有的反坦克炮和损坏的坦克构设起这个陷阱。伏击圈入口处,劳赫尔特中校的第15装甲团埋伏于此。苏军坦克旅进入陷阱的那一刻,德军的各种武器一起开火。36辆苏军坦克顷刻间化为乌有。
在基洛沃格勒参加战斗的另一支部队是来自萨克森的第14装甲师。第190高地成为“多马施克”[27]战斗群的战场。
拉姆克将军第2伞兵师的伞兵们在这里度过一个残酷的12月,并证明了自己作为一支“救火队”的价值。在基洛沃格勒的这些日子里,有一个名字在师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施米德尔博士,他是名外科医生,也是第1医护连的副主任。在伞兵中,施米德尔博士享有近乎传奇的声誉,“施米德尔会让你康复如初!”这句话成了口号。他的声望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施米德尔会将每一名重伤员后送至战地医院,哪怕是动用将军的汽车也在所不惜。
基洛沃格勒见证了这场大战的整个悲剧和所有苦难。在东线作战过的老兵,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知道基洛沃格勒。这里是战事为之凝滞的地点之一。德国人坚决不肯放弃,但科涅夫也不肯松劲。最高统帅部的整体计划无情地驱使着他。决定性原因并不仅仅是战略。科涅夫的计划是征服西乌克兰重要的基洛沃格勒[28]工业中心。这样一来,他将包围盘踞在这一重要地区的四个德军师。
正是为侦察这一危险的态势,拜尔莱因将军天一亮便跟着一支巡逻队出发了。
此刻是中午12点。广阔无垠的雪地笼罩在朦胧的光线中。发动机的轰鸣渐渐靠近,履带叮当作响。拜尔莱因的巡逻队返回了。这位将军钻出装甲车,用双手用力拍打了身体几次。在摄氏零下20度的严寒中,待在冰冷的指挥车内毫无乐趣可言。然后,他走进农舍,来到福斯身边。
会师五一城:乌克兰第1方面军麾下的各集团军对准了德国第8集团军后方的布格河。铁钳的另一颌口由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担当。但这个宏大的计划失败了。苏军只构成了一个较小的包围圈——科尔孙包围圈。
“事态越来越严重。”说着,他俯身于地图,解释道:“俄国人正涌过基洛沃格勒。他们已从西面切断了这座城市的补给通道。我从未见过这种情形。一支庞大的补给车队,主要由马拉大车组成,正跟随坦克部队向前推进。”
福斯点点头:“不出我所料,将军先生。我们与军部的电话通讯已中断,电台联络也断了。”
“与我们相邻的各个师有什么消息?”
“他们的侦察结果完全一样,将军先生。他们也跟军部失去了联系。毫无疑问,我们被包围了,陷阱已被封闭!”
陷阱确实被封闭了,在这个陷阱中有四个德军师:第3和第14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和第376步兵师。
拜尔莱因走到火炉旁。他在东线只待过十个星期。第一次冬季战役前,1941年秋季,适逢德军在东线获得胜利的高潮期,随后,他从俄罗斯的霜冻中被调至非洲沙漠的烈日下。在那里的非洲军中,他一直担任隆美尔的参谋长。
所以,他没有经历过1941-1942年那个恶名昭著的俄罗斯冬季,也没体验过1942-1943年的后撤。他从未遭受过苏军兵力或俄罗斯冬季造成的创伤。他从隆美尔那里学到的原则是,战地指挥官的判断远比遵从元首大本营在铺设着绿色台面呢的桌子上签署的书面命令更为重要。
“我们得突出去,”将军说道,“在我看来,基洛沃格勒太像斯大林格勒了。”
“我完全同意!”福斯点点头,“但我们已接到元首严格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座城市。”
拜尔莱因对此表示反对:“傻坐在这里是无法守住这座城市的。要不了几天,我们的战斗力将消耗殆尽,而且,根本没有补给物资运到。接下来,物资储备也会消耗完。但如果我们现在就把握主动,如果我们突出包围圈,从外面展开对基洛沃格勒的行动,那么还有可能实现某些目标。我们现在还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装甲师的用途是机动战,而不是守卫某个强化阵地。”
这就是从“古德里安装甲学校”中毕业出来的德军坦克指挥官的信条。拜尔莱因一直奉行这一信条,并决心继续遵循它。他很幸运,不必寻求上级的批准,因为此刻,他已失去与军部或其他上级指挥部门的联系。电传打字机的联络也已中断;一连数个小时,通讯接收端毫无反应。战地指挥部回归到原始状态。
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二战中的指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讯技术的发展。重大军事决定可在几分钟内下达或传送出去。大股部队的行动可以闪电般的速度加以协调。过去,通讯员和传令兵只能拼命鞭策自己疲惫的马匹,克服各种气候,命令送达时却发现为时已晚。而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份加密的无线电电文,跨越数百英里、利用分米波传输的一通无法被监听的通话,或是用电传打字机进行沟通。
但现代通讯技术带来的好处经常被其造成的问题所抵消——遥远的上级指挥部门可以不受距离限制地对战场上的行动加以干涉。不断提出问题、处分战地指挥官、不根据战场情况而作出更改命令的决定等等。因此,无论苏军还是德军,战地军官和指挥员的自主权受到严格控制。这种情况在出现危机的时候特别容易造成灾难性后果。斯大林格勒便是最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深具说服力的其他例证。因此,突然间沉默下来的电话和电台通讯,对一名战地指挥官来说,可能是个幸运的机会,现在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和作为一名军人的良知来行事。
拜尔莱因将军决定在基洛沃格勒实施突围。另外几个师的师长都是经验丰富的东线指挥官,觉得不能跟着他贸然行事。但拜尔莱因并未泄气。
他与第10装甲掷弹兵师师长奥古斯特·施密特将军商讨了自己的计划,并安排第10师的各个团接替第3装甲师的防御阵地。
分发午餐后,拜尔莱因立即将他属下的军官们召集起来。“今晚我们将实施突围。不是为了逃命,而是为恢复我们的行动自由,”这位将军宣布道。所有的军官都很高兴。作战命令立即被下达——以一种完全非常规的方式,直接下达给各单位指挥官。
他们组织起五个战斗群:A、B、C、D、E。“A”战斗群担任突击队,配备了所有可用的坦克、装甲车连、工兵和自行火炮。“B”战斗群由工兵、炮兵和韦尔曼上校率领的第3装甲掷弹兵团组成。“C”战斗群由补给车队和拖曳着的受损车辆组成,另外还包括伤员和医护单位。“D”战斗群由博伊尔曼中校率领的获得加强的第394装甲掷弹兵团构成。“E”战斗群担任后卫,由戴希恩少校的装甲侦察营组成。侧翼掩护由反坦克和自行高炮单位提供。集结区位于基洛沃格勒郊区的列列科夫卡。突围时间:夜幕降临后。
整个师的集结从未这么快过。军官和士兵们情绪高涨。17点30分,全师做好了行动准备。通讯官给军部和集团军司令部发出最后一份电报:“第3装甲师将向西北方冲出包围圈,以封闭前线的缺口,并在包围这座城市的敌军的后方采取行动。”拜尔莱因随即下令关闭电台,以免收到取消行动的命令。
这是个没有月光的夜晚。空中阴云密布。温度为摄氏零下25度。积雪在他们的靴子下嘎吱作响。整片田野已被皑皑白雪所覆盖。
他们出发了。坦克队列构成一个宽大的楔形。不许开灯,不许点火,不许开枪。拜尔莱因将军坐在他的吉普车内,跟随第一股战斗群一同行动。突然,出现了敌人炮口的闪烁。反坦克炮!为首的德军坦克中弹,随即起火燃烧。火光照亮了范围很大的一片战场。附近的德军队伍也被照亮。但黑暗模糊了所有的轮廓,所有的一切看上去似乎更大、更粗壮、数量也更多。在苏军看来,第3装甲师像一支幽灵部队那样出现在眼前。他们紧张而又疯狂地用所有武器开火射击,从而暴露了自己的阵地。坦克舱盖怦然关闭。进攻!
德军坦克发起攻击。炮兵为其提供火力掩护。工兵和装甲掷弹兵们尾随其后。没用几分钟,最前方的坦克便冲入到苏军阵地中,掷弹兵和工兵们随即将敌人肃清。苏军的抵抗迅速崩溃。他们丢下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四散奔逃。被俘的苏军士兵指出,德国人在诡异的光亮中发起突然袭击,给他们的感觉是至少有一个装甲军发动了庞大而又密集的进攻,结果在这些苏军士兵中造成恐慌,他们原以为自己的阵地是很安全的。
拂晓前,第3装甲师已突破敌人的包围圈,损失相当轻微:一辆坦克及其组员。弗拉基米罗夫卡(Vladimirovka)被德军重新夺回,巨大的缺口也被封闭。拜尔莱因将军立即命令全师向后转,于1月8日早上向奥西科瓦塔(Osikovata)前进,对包围基洛沃格勒的苏军部队的后方发起打击。
第聂伯河与布格河之间的风险程度,清晰地暴露在第47装甲军的作战地图上。
1月7日,冯·福曼将军已被迫将设在基洛沃格勒北部边缘的前进指挥部撤离。城外的苏军坦克突然间消失不见。他将自己的军部转移至西面28英里处的小维斯卡(Malaya Viska)。在他看来,在混乱的主防线中根本无法指挥他这个由7个师组成的超级庞大的军——这几乎是一个集团军的规模。他需要一片宽阔的地区来掌握全局,在小维斯卡,这一点更容易获得。在这里,他的指挥部靠近来自五一城(Pervomaysk)的补给铁路线,并位于第4航空队的大型机场旁,鲁德尔中校的“殷麦曼”斯图卡联队就部署在这个机场,随时准备对战场上任何危机发生地实施干预。
1月8/9日的夜间,冯·福曼将军和他的参谋长赖因哈德上校,借着烛光俯身研究着他们的地图。苏军的主要目标在他们看来一目了然。瓦图京乌克兰第1方面军辖下的各集团军,在基辅赢得了他们的胜利,并在别尔季切夫地区达成突破,现在,他们向东南方而来,直奔比萨拉比亚的布格河,进入到德国第8集团军的后方。科涅夫在基洛沃格勒的突破代表着瓦图京攻势的姊妹篇,是铁钳的第二个颌口,其目标同样是布格河。但这一推进是向西南方。这两股攻势将在乌曼—五一城地区会合。这几乎已到达罗马尼亚的边境。
如果苏军的这场大规模行动获得成功,那么,不仅是第8集团军被包围,其覆灭将使马利诺夫斯基的行动大大提前,德国第6集团军也将在劫难逃。现在已没有什么能挽救克里木的德国第17集团军覆没的命运。其实,这正是斯大林长期以来一直寻求的目标——歼灭德军南翼,取得一场伟大的胜利。
摇曳的烛光下,福曼将军和他的参谋长意识到逼近中的灾难。必须从西北方阻止敌人向乌曼突破——这是第1装甲集团军的任务,曼施泰因元帅已将该集团军调至这一地区。胡贝将军[29]能获得成功吗?福曼对此感到焦虑。但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的第47装甲军必须堵住发生在基洛沃格勒的突破。福曼和赖因哈德忙乱地制订着计划。该怎么做呢?
基洛沃格勒南面的情况看上去非常糟糕。苏军坦克位于城市西南方30英里处,他们与罗马尼亚人的前线之间空无一物。这里只剩下唯一的希望——“大德意志”师已通过强行军调了上来,紧随其后的是党卫军“骷髅”装甲师的一部。他们已对苏军坦克第18和第29军的侧翼展开打击,并与对方发生激战。可他们能成功地阻止住敌人吗?
基洛沃格勒的情况又怎样?1月8日,三个德军师仍被包围在城内——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14装甲师和第376步兵师。希特勒的一道新命令将他们牢牢钉在城内:基洛沃格勒将作为一座“要塞”被坚守至最后。
因此,多亏拜尔莱因的大胆突围,他的第3装甲师是避免基洛沃格勒北面最大的危险唯一可用的部队。该师必须粉碎已达成突破的两个苏军机械化军,从而使被围德军的获救成为可能。这就是第3装甲师必须要做的。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命令、电话、电报。时间是凌晨2点。就在这时,步枪的射击声和坦克炮的巨响爆发开来,打断了正在制定计划的福曼将军。机场上的高炮连开火了。坦克警报!第47装甲军军部里有一位著名的德国运动员:副官哈塞少校。他是德国马术障碍赛骑手,1936年柏林奥运会金牌得主。
哈塞推开地图室的房门,一股风吹熄了蜡烛。黑暗中,少校平静地说道:“我们必须离开,将军先生。苏军坦克已冲入村内。我带军部人员负责指挥部的防御。”
无畏、冷静,就像在马术障碍赛中展现的那样,哈塞少校组织起文员、传令兵、摩托车派件员以及军属通讯营的人员实施防御。他们用地雷、高爆炸药和轻武器抵抗着,装甲军军部没有反坦克武器。
搭载着步兵的苏军坦克穿过村落,炮击着一座座农舍,车辆起火燃烧,他们朝所看见的一切开火射击。这股苏军是一个完整的坦克旅——机械化第8军的第67旅。他们将整个村庄夷为平地,随即对机场发起进攻。
冯·福曼将军和他的参谋长,带着最为机密的文件和作战地图,于千钧一发之际逃出村子。哈塞少校牺牲了自己。他在战斗中身亡。和他一同阵亡的还有传令官贝克尔中尉,以及军属通讯营的许多人。
除两台发报机外,军部的其他通讯设施都已丢失,这些装备非常宝贵,在现代战争中绝对不可或缺。冯·福曼将军和他的指挥部被迫搬迁至新米尔哥罗德(Novomirgorod),第8集团军的一个电话交换站,直到最重要的那些通讯设备得到补充,以确保在这关键时刻至少能以一种简易的方式继续指挥自己的部队。
苏军这个幽灵般的坦克旅继续在德军后方地区活动了一段时间。尽管出现了这些令人沮丧的情况,冯·福曼将军的计划还是获得了成功。拜尔莱因发起大胆进攻,首先扑向苏军机械化第7军,然后便是第8军;他以局部战斗牵制住苏军,阻止其继续向西推进,以此为被困在基洛沃格勒—列列科夫卡的三个德军师提供了他们急需的救援。
24小时后,希特勒终于批准位于列列科夫卡的德军部队自主行事。1月9/10日夜间,通过一场大胆的反击,三个师成功撤过因古尔河,在未遭受进一步损失的情况下进入格鲁兹科耶(Gruzkoye)的西部地区。他们在这里建起一道强有力的防线,左侧与第3装甲师相连,而他们的右侧则是“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显然,拜尔莱因将军的各个团没有让冯·福曼失望。这些经验丰富的部队,与党卫军“骷髅”装甲师一起,阻挡住基洛沃格勒南面的苏军部队。危机过去了。
科涅夫坦克第67旅所实施的突袭,进展如何?作为苏军构思大胆的“布格河会师”计划的开路先锋,著名的罗特米斯特罗夫近卫坦克集团军的这支战斗群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呢?该旅在腹地与德国第47装甲军的追击部队展开激战。许多T-34沦为被称作“空中反坦克炮手”的鲁德尔中校的牺牲品。带着他的反坦克飞行中队,鲁德尔在小维斯卡与格鲁兹科耶之间白雪皑皑的平原上追逐着苏军坦克。苏军的坦克一辆接一辆遭到无情的猎杀。在鲁德尔和他飞行中队的打击下侥幸逃生的苏军坦克,又遇到第47装甲军的反坦克组。这些苏军坦克无一幸免。
1944年1月份这些关键的日子里,冯·福曼将军在基洛沃格勒赢得一场重要的防御胜利。苏军未能实现包围德国第8集团军,从而为歼灭德军南翼创造先决条件的目标。德军实力严重受损但却英勇无畏的各个师,通过大胆而又灵活的行动,以攻为守,给苏军造成严重损失,阻止了他们向胜利的前进,再一次挫败了斯大林的计划。拜尔莱因将军对态势和力量作出明智的判断,大胆违背希特勒的命令,采取了正确的军事行动,从而为此次胜利拉开帷幕。由于第3装甲师从基洛沃格勒包围圈中突围所获得的胜利非常明显,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公报对拜尔莱因和他的部队提出表扬。但拜尔莱因并未获得勋章。因违背命令而获得一枚勋章?这对希特勒来说太难以接受了。尽管如此,四个月后,拜尔莱因仍被调去指挥德军当时装备最精良的装甲部队——装甲教导师。
一连两个星期,德国最高统帅部的公报每天都提及基洛沃格勒的战事,总是与激烈的战斗、严重的威胁、代价高昂的险情相联系。现在,这个名字突然从官方的战事报告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名字。最高统帅部公报几乎每天都以这样一句话为开场白:“切尔卡瑟西南方……”但切尔卡瑟的西南方位于基洛沃格勒北面30英里处。
名字变了,战场发生了转移,但苏军仍在追逐同一个目标: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
在基洛沃格勒遭遇失败后,苏军统帅部并未放弃这个目标。他们继续寻求达成这一目标,但已不再采取大规模战略合围,与乌曼—五一城取得会合的方式,而是实施较小的规模。苏军打算夹断第8集团军的一个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向东伸出,直抵第聂伯河,其顶端位于卡涅夫和科尔孙(Korsun)东南方。该突出部挡住了苏军前进的道路,像个楔子那样将瓦图京和科涅夫的方面军分隔开,从而对他们的侧翼构成一种持续的威胁。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希特勒现在坚持要守住它,一定要在最后一块第聂伯河正面阵地立稳脚跟。他打算,一旦有机会便从这个有利位置再次向前推进,直扑40英里外的基辅,从而恢复第聂伯河上的防线。这个突出部约有60英里深,横跨弧线的直线距离大约为80英里,所涉及的面积约为5000平方英里。
这个危险的突出部由两个军守卫——施特默尔曼将军的第11军和利布中将的第42军,总计六个半师,56000名士兵。
对德军统帅部而言,苏军的目标并不是什么秘密。早在1月24日,第3装甲师的侦察部队便已证实大批敌军集结于基洛沃格勒北面30英里处的克拉斯诺谢尔卡(Krasnoselka)。当然,德军的侦察并未能探明科涅夫集中在此的部队实力:四个集团军和一个骑兵军被部署在德国第8集团军的北翼,面对着施特默尔曼将军的第11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