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关于“焦土令”(一)


第23军作训处第9册作战日志(1941年11月1日至1942年1月31日)的附录2中,包含了如下命令: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绝密! 集团军司令部 1941年12月21日

副本 11份副本

第9集团军司令部 副本(2)

作训处,1941年第4534号绝密文件

 

OKH/陆军总参谋部/作战处一组发给中央集团军群的电传命令的副本。

根据12月20日的情况简报会,元首提出如下看法,再度确认了他在“OKH/陆军总参谋部/作战处一组,1941年第1736号绝密文件”中表达的想法。要点如下:

1.必须以各种手段,包括最激烈的措施,给部队灌输一种狂热的精神:坚守其阵地。必须以这样一种信念来激励所有的士兵:敌人的进攻即便在几个地段达成突破,最终也必将失败。只要是这种信念未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段,防线就将出现动摇,根本无法指望在既设阵地再次稳定住防线。每个军官和士兵必须知道,部队的后撤将使他们暴露在俄国的寒冬下,这远比坚守阵地更加危险,且少有后方既设阵地——更不用说这种撤退行为必然会导致大批物资的损失了。俄国人会紧追任何一支后撤中的部队,不会给后者喘息之机,他们会一次次发起进攻,实施打击。在缺乏既设阵地的后方,这些部队无法找到立足点。然后,一场拿破仑式的后撤将噩梦成真。因此,只有在后方确实存在既设阵地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后撤。只有在一名士兵知道,与敌人脱离接触后,他能找到另一处阵地的情况下,他才会理解这种后撤。只有这样,这种后撤才不会破坏士兵与指挥官之间的信任。可是,如果士兵们发现他们不得不离开一处好歹能让他们安顿下来的阵地,而又没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替代,那么,这种后撤就将导致对领导的信任危机。

2.战斗力下降(后略)。

3.一切被迫交给敌人的领土,必须尽可能使其对敌人无用。必须破坏和焚毁每个村子,以防止被敌人利用作住处,不必考虑当地居民的问题。必须做出相应的准备。如未能成功实施破坏,任何未被摧毁的村庄必须随后由空军采取行动加以摧毁。谨记,天寒地冻中,敌人和我们的部队一样都须依赖这些定居点。而他们作为进攻方,面临的困难会更大,我们的部队好歹守在条件尚算齐全的阵地中。

4.(略)

以上的考虑被下达,要求引起下级指挥部门的重视。

陆军将不辜负元首的信赖。

OKH/陆军总参谋部/作战处一组 1941年第3208号绝密文件

 

集团军附注:

补充第3条:未被破坏的区域,需要空军实施行动,必须及时向第9集团军司令部汇报。

集团军司令部代表

参谋长:    

接受命令    

(签名字迹模糊)

上校      

命令副本的确认:

(签名)男爵冯·泽肯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