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之王:圣殿山上的流血

“带有倒刺的铁丝网设防带、雷区、射击点和观察哨遍布整个城市,”阿莫司·奥兹写道,“一道有形的幕布降临,把我们与谢赫贾拉和阿拉伯社区分隔开来。”大街上经常有狙击手开火:1954年,九人遭狙击丧生,还有五十四人受伤。甚至在双方开展合作时,人们也感到极度痛苦:1950年,联合国调解以色列控制的斯科普斯山上“圣经公园”中的一只老虎、一只狮子和两只熊的饲养问题,官方解释称:“可以采取两种解决方案:a. 用以色列的经费购买阿拉伯驴子来饲养以色列的狮子;b. 以色列的驴子经过约旦控制区拿来喂狮子。”最终,这些动物在联合国护卫人员的陪同下穿过约旦领土进入了西耶路撒冷。

铁丝网另一边,努赛贝家族为这场大灾难痛惜不已:“我近乎精神崩溃。”哈齐姆·努赛贝承认。他的侄子萨里怀念起“那些英国人和阿拉伯贵族、随心所欲的新贵、中产阶级的商人、勾引士兵们的暗娼、多元文化融合、主教、穆斯林神职人员和黑胡子的拉比挤在相同的街道上”的场景。

11月,阿卜杜拉诡异地由科普特主教加冕为“耶路撒冷王”——成为弗里德里希二世以来控制这座城市的首个国王。12月1日,他在耶利哥自称“巴勒斯坦之王”,并将他的王国重新命名为“约旦联合王国”。侯赛尼家族和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谴责阿卜杜拉的妥协,并因在巴勒斯坦人的大灾难中他是唯一的胜利者而耿耿于怀。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国王求助于耶路撒冷各大家族,此时他们正经历一场奇异的复兴。他任命拉吉卜·纳沙希比担任约旦首相。纳沙希比拒绝了该任命,但同意担任某部部长。国王还任命他为西岸总督和两个圣地(耶路撒冷和希伯伦)的守护人,赠送他一辆斯图贝克汽车,并授予他“拉吉卜帕夏”的头衔(20世纪50年代,约旦人还授予他奥斯曼头衔)。他的花花公子侄子纳萨尔丁·纳沙希比成了宫廷大臣。[1]阿卜杜拉顺从民意,将遭人痛恨的阿明·侯赛尼正式解职,并任命胡萨姆·加拉拉领袖担任穆夫提——早在1921年,此人就曾在选举中赢得了这个头衔。

阿卜杜拉收到暗杀警告,但是他总是回答:“我的那一天到来之前,没有人可以伤害我;而一旦那天到来,没有人可以保护我。”尽管危险重重,此时六十九岁的阿卜杜拉仍很自豪他拥有了耶路撒冷。“当我还是个孩子时,”他的孙子侯赛因回忆道,“我祖父常常告诉我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随着时间流逝,侯赛因注意到国王“越来越热爱耶路撒冷”。阿卜杜拉对他的大儿子塔拉勒很失望,但他非常喜欢塔拉勒的儿子并决意把他培养成国王。学校放假期间,祖孙俩每天都共进早餐。“我成了他最中意的那个孩子。”侯赛因写道。

1951年7月20日周五,阿卜杜拉和侯赛因——一个十六岁的哈罗公学学生,被命令穿上佩有勋章的军装——驱车前往耶路撒冷。出发前,国王告诉侯赛因:“我的孩子,有一天你将不得不担负责任。”他还补充道:“当我不得不撒手时,我愿意被无名小卒射中头部。那可是最简单的方式啦。”他们在纳布卢斯停下,去会见穆夫提的堂兄弟穆萨·侯赛尼博士,此人曾在纳粹的柏林为穆夫提服务。穆萨·侯赛尼向国王鞠躬并表达了他的忠诚。

就在中午之前,阿卜杜拉和他的孙子、格拉布帕夏、宫廷大臣纳萨尔丁·纳沙希比及虚情假意的穆萨·侯赛尼为周五的祈祷到达耶路撒冷。人群沉闷不悦并充满疑虑;他神经紧张的阿拉伯军团保镖如此众多,以至于侯赛因开玩笑说:“这是什么?一支送葬队伍吗?”阿卜杜拉拜访了他父亲的陵墓,然后走向阿克萨清真寺。他命令警卫退后,但穆萨·侯赛尼离他很近。当阿卜杜拉进入门廊时,清真寺的领袖亲吻了他的手。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从门后出现。这个年轻人举起手枪,紧按枪筒,顶着国王的耳朵,开枪杀死了他。子弹从眼睛里射出,阿卜杜拉倒下了,他的白色头巾随之滑落。每个人都趴在地上,“弯着身子像受了惊吓的驼背老妇人”,侯赛因观察到,“那个时候我也失去理智,猛地冲向刺客”。刺客转向侯赛因,“我看到他的白牙和迷茫的双眼。他拿着枪,而我眼睁睁看着他用枪指向我,然后我看到一股烟,听到‘嘣’的一声,接着感到子弹射到我的胸口——这就是死亡的感觉吗?他的子弹射中了勋章。”多亏行前祖父命令他佩戴上的勋章,侯赛因挽回了一命。

警卫们乱枪射杀了刺客。纳沙希比抱住死去的国王,鲜血从国王鼻子里流出,他不断亲吻国王的手。军团士兵开始横冲直撞地穿街越巷,而格拉布努力去约束他们。侯赛因跪在国王旁边,解下他的长袍;接着,他随同尸体乘直升飞机降落到奥地利人招待所。在匆忙飞回安曼之前,侯赛因表现得沉着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