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的父亲被谋杀,在他死后的三年里,亚历山大两次打败决定东撤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一开始,他并没有追捕大流士,而是沿海岸线进军埃及,并命令耶路撒冷为他提供军需。起初,大祭司表示拒绝。但这并未持续很久:当提尔起而反抗亚历山大的统治时,亚历山大围攻了这个城市,并在此城陷落后,将它的所有幸存者钉死在十字架上。
亚历山大“匆忙赶赴耶路撒冷”,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很久以后写道。约瑟夫斯声称征服者在城门口受到身穿紫红色长袍的大祭司和身着白衣的耶路撒冷人的欢迎。他们把他领进圣殿,他在那里为犹太人的上帝献祭。这个故事可能是一厢情愿的:有可能是大祭司和半犹太血统的撒玛利亚领导人在拉什·哈·阿伊姆(Rosh Ha Ayim)恭候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效仿居鲁士,承认犹太人有按自己的法律生活的权利。[1]随后,他继续前进,征服埃及,东征之前他在埃及建立亚历山大里亚市,但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在灭了波斯帝国,将他的霸权统治延伸到巴基斯坦后,亚历山大开始了融合波斯人和马其顿人,利用这两个民族建立精英统治的伟大计划。即使这方面不太成功,但他仍比历史上其他征服者更多地改变了这个世界。他将自己心中的希腊文明——包括希腊文化、语言、诗歌、宗教、体育竞技和荷马式的君主体制——推广到从利比亚沙漠到阿富汗山麓的每一个角落。希腊生活方式和19世纪的英式生活方式抑或今天的美式生活方式一样普及。从那时开始,即使信奉一神教、与希腊哲学体系和多神文化格格不入的犹太人也不禁通过希腊文化的透镜来观察这个世界。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公元前323年6月13日,征服已知世界八年后,年仅三十三岁的亚历山大因发热或中毒奄奄一息地躺在巴比伦,他那些忠诚的士兵泪流满面地走过他的床前。当他们问他把王国留给谁时,他的回答是:“给最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