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误读61:内在超越
主要误读: 人们在解析巴菲特的投资体系时,往往忽略了其背后的那些更加无形的东西。
我方观点: 要想成功地仿效巴菲特的投资操作,内在超越是外在模仿的必要前提。
巴菲特投资体系的建立旨在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买什么、买入价格以及怎样买与怎样卖。如果对其进行进一步解析的话,它大致可分为八个部分:(1)基本哲学。(2)市场逻辑。(3)核心理念。(4)投资方法。(5)选股标准。(6)价值评估。(7)操作策略。(8)行为准则。在这八个部分中,前四个构成了其投资体系的基本框架,后四个则解决了具体操作的问题。投资者要想成功地模仿巴菲特,显然需要先对这个体系有一个深入、完整的了解。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然而在这一投资体系的背后,我们认为还隐藏着一些更加无形、更加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对巴菲特投资体系的学习与掌握看作一个外在超越过程,那么对这些“背后事物”的学习与掌握就是一个内在超越的过程。没有这后一个过程,外在超越最终将难以实现。
“内在超越”一词源于儒家思想,意指唯有那些能不断自我超越的人,才最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同样是由人主导的股票投资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巴菲特的成功,正是建立在两种超越的基础上。如果仅有外在超越,巴菲特将难以成功地走到今天。那么,巴菲特究竟实现了那些“内在超越”?隐藏在其投资体系背后的那些无形的东西都是什么呢?下面就选出其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五点与读者一起分享。
1.专注
1991年7月,巴菲特参加了由其朋友安排的在比尔·盖茨的父母家举行的一次小型私人聚会。在事后的一次与朋友的谈话中,巴菲特谈到了那次聚会的一个小片段:“晚饭的时候,比尔·盖茨的父亲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专注’,而比尔·盖茨的答案和我一样!” [1]
“专注”正是巴菲特最为真实、最为准确的写照。许多年来,每当我们想起巴菲特,脑海中总是不免浮现出这样一些影像:一个在年轻时就四处奔波于美国各地,寻找每一个绝佳投资机会的巴菲特;一个在家时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的巴菲特;一个没有什么个人嗜好,满脑子都是如何赚钱与如何投资的巴菲特;一个从11岁开始一直到今天近90岁高龄,一直活跃在资本市场上的巴菲特。
与巴菲特相比,格雷厄姆绝不缺少智慧与学识;论智商与博学,查理·芒格甚至远在巴菲特之上。但为何这两个人无论是在投资的建树上还是个人财富的积累(包括为其客户所创造的财富)上都远不及巴菲特?不够专注恐怕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格雷厄姆与查理·芒格的不够专注,是因为他们志不在此。但对于一个已立志于学习和模仿巴菲特的投资者来说,“专注”则是你走向成功的一个基本前提。
2.理性
翻开字典,对 “理性” 的注解是: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而对 “理智” 的释义则是: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可以看出,理性的关键词有两个:辨别与控制。与此相对,那些未经过人们大脑辨别与控制的轻举妄动与感情用事等,应当不属于理性范畴。那么,人们在股票投资领域中的理性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先天就有的还是经后天磨炼而成的?
对于后面这个问题,我们思考了很久却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后来是巴菲特的一句话让我们豁然开朗。在一个谈论格雷厄姆的场合,巴菲特对他的老师做出了这样的概括:“当适当的气质与适当的智力结构相结合时,你就会得到理性的行为。” [2] 这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清晰的:投资中的理性行为同时来自于先天的赐予与后天的培养,缺一不可。所谓先天的赐予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秉性、性情、脾气以及神经系统的强弱等;所谓后天的培养是指人们对投资知识的学习、实践、认识与再认识直至最终的掌握等。
巴菲特与芒格都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一个基本观点:投资与其说是一场智力竞赛,不如说是一场看谁的行为更理性的比拼。通过对巴菲特的深入了解,我们高度认同这一观点。我们常说,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地走到今天,源于他很早就把自己定位于一个企业持有者,而不是股票投资者,更不是市场交易者。这种角色定位上的理性,又衍生了后来他在“不急于求成”上的理性、在“目标回报”上的理性、在“有所不为”上的理性以及在其他各类投资事物上的理性。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理性行为,才导致了他今日的成功。
3.独立
当大多数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总是表现出犹豫、疑虑、困惑、轻率、盲从以及多变的一面时,巴菲特不止一次地劝诫人们:独立思考是致使投资者走向成功的基本要素。那些投资中的 “旅鼠” 习性,那些在操作中总是不时浮现出的 “偏离轨道的恐惧”,还有那些总是想跟在别人后面搭便车的行为,都不可能让投资者走向最后的成功。
巴菲特传奇的投资生涯,就为这个观点作出了最好的注脚:他在确立投资方法(主流还是非主流)上的独立、在选择投资模式(投资企业还是投资股票)上的独立、在如何看待价格波动(视价格波动为敌人还是朋友)上的独立、在短期还是长期乃至超长期投资上的独立以及在如何进行投资成果评估上的独立等,正是他成功地走到今天的重要前提。
4.坚守
做正确的事是一回事,坚持一直做正确的事则完全是另一回事。这就像人们常说的,一个人做点儿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巴菲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为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投资体系,更在于他一直去维护与坚守它们。
彼得·泰纳斯在其所著的《投资大师》(Investment Gurus )一书中对他所采访过的投资大师给出了这样一个概括:“投资大师们的一个共同特质就是遵守准则。每一位大师都有自己的准则,没有的是那些缺乏决断力的、随时或随市场状况而经常变化的投资方法。大师们的投资哲学可能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他们绝不摇摆不定。”这句话同样准确地概括了巴菲特所具有的特质。
巴菲特自己也常说,他所遵循的投资方法简单而不容易。按照我们的观察与理解,这种不容易更多是源于在各种市场情形下坚守原有投资理念、方法、策略与准则的寂寞与艰难。
5.深谙风险
我们用巴菲特的一段话来阐述最后一项内容的重要性:“从长期来说,市场将出现非比寻常甚至诡异之极的情况。只要犯了大错,无论你过去有多少成功记录,都将会被一笔抹杀。所以,伯克希尔需要那种与生俱来就能辨认以及规避重大风险——甚至是从未见识过的风险——的人。而目前许多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规则,运用在投资策略上,都有一些特定、重大的危机隐藏其中。情绪控制也十分重要。独立思考、心智稳定以及对人性及组织行为的敏锐洞察力,这些都是在投资上取得长期成功的不可缺少的要件。我见过很多聪明绝顶的人,但他们都缺乏这些特质。”(巴菲特2006年致股东的信)
当然,对于我们自身而言,离实现内在超越可能还有很长的距离。但在正确思想的熏陶下、在经历了中国股市的轮番洗礼后,尽管还会有些步履蹒跚,但我们始终在努力前行。
本节要点:
(1)成功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内在超越”比“外在模仿”更加重要。
(2)内在超越要求投资者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专注、理性、独立、坚守与深谙风险。
(3)与“外在模仿”一样,“内在超越”也并非一日之功。对此,投资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1] ㊀ 摘自 《滚雪球》。
[2] ㊀ 摘自 《巴菲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