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66:查理·芒格

主要误读: 谈起伯克希尔和巴菲特,人们会经常忽略查理·芒格及其对巴菲特的影响。

我方观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查理·芒格就没有今天的巴菲特。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公司的副董事长兼巴菲特的长期合伙人,于1924年1月1日——早于巴菲特近七年——出生于巴菲特的故乡奥马哈市,他在35岁时才首次与巴菲特见面,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50多年的传奇般的朋友加合伙人关系。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当时的查理·芒格是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并拥有着似锦前程的律师。在与巴菲特相识后,芒格在其劝说与影响下,逐渐放弃了父亲与祖父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法律事业,于1962年与一位朋友开办了一家从事股票投资业务的合伙公司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1962—1975年间取得了高达19.8%的税前复合收益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芒格与巴菲特之间仅仅是朋友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在芒格与巴菲特分别以自己旗下公司的名义共同投资了蓝筹印花公司后,两人便由朋友关系逐渐转变为合伙人关系。我们认为,芒格与巴菲特之间独特而亲密的关系链条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情感链:了解芒格和巴菲特的读者都知道二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如前者性格直率而后者委婉温和、前者涉猎广泛而后者兴趣专一、前者在投资时喜欢买入优秀的大公司而后者则在“捡烟蒂”上乐此不疲(两人相识后前10年的情况)。但即便是这样,他们却能在首次碰面后维持了数十年的友情,我们认为,这主要源于彼此的相互欣赏。

第一次遇见巴菲特时,芒格便觉得 “这不是一个普通人” [1] 。43年后,在威斯科金融年会上,芒格用这样的一段话来对初识时的印象做出了注解:“如果没有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影响,沃伦也同样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投资者,而且比格雷厄姆更伟大。如果他从没有遇到过其他人 (我们认为这是芒格在淡化自己对巴菲特的影响),他也会一样的伟大。他会在任何一个需要高智商、多才能以及冒风险的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

在与芒格相识后的数十年里,巴菲特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对自己的这位合伙人给予了高度赞许,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芒格传记《绝对正确》一书序言中的一段话:“41年来,我从没有看过查理试图利用哪个人,也没有看到过他将其他人做的事情归功于自己。实际上,我所看到的查理恰恰与此相反:他总是有意把功劳让给我和其他人。失败时他承担的责任重于他应该承担的,而成功时他领受的功劳又轻于他应该领受的。从最深层的意义上来说,他是高尚而宽容的,从来不会因为顾及自我而忽略了理性。”

其次是资金链:查理·芒格与巴菲特在资金链条上建立关系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共同投资蓝筹印花公司后开始的。当时巴菲特刚刚取得伯克希尔公司的控制权不久。由于蓝筹印花公司拥有与巴菲特较早前收购的保险公司一样的“浮存金”,巴菲特和芒格就分别以伯克希尔和旗下合伙公司的名义买入了蓝筹印花的股票。这之后,两人又通过蓝筹印花公司分别在1972年买入喜诗糖果、1973年买入威斯科金融以及1977年买入布法罗晚报等公司的股票。1983年,蓝筹印花公司被全额并入伯克希尔,芒格被巴菲特选为公司的副董事长,两人公开的合伙关系便从此开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最后是思想链:谈到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基础,被市场广泛传播的一句话应来自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所著的《巴菲特之道》中巴菲特的一段自我表述:“我有15%像费雪,85%像本杰明·格雷厄姆。”由于我们掌握的文字资料有限,一直无法查到这段表述出自何处。不过在我们看来,此话至少漏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查理·芒格。毫不夸张地说,巴菲特作为职业投资人,其前20年的成就是属于格雷厄姆的,而后30年的成就,则有相当大的比例应当是属于查理·芒格的。

在谈及芒格对自己投资思想的影响时,巴菲特从来不吝于给出客观的高度评价:“世界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个人是我的父亲、格雷厄姆和芒格。我的父亲教育我要么不做,要做就去做值得登上报纸头版的事情;格雷厄姆教会了我投资的理性框架和正确的模式,它使我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能冷静地退后观察,不受众人的影响,股价下跌时不会恐慌;查理使我认识到投资一家获利能力持续增长的优秀企业所具备的种种优点,但前提是你必须对它有所把握。” [2]

其实,仅从智商上来看,格雷厄姆、巴菲特和芒格这三个人似乎谁也不会输给谁。但为何三个人的早期投资思想脉络竟是如此的不同呢?我们认为这可能与他们不同的阅历有关。格雷厄姆工作与生活的年代正好处于美国股市大起大落和长久大萧条的阶段,这在他的思想中深深地刻下了对风险的恐惧。他之所以在其所著的 《聪明的投资者》 中将 “安全边际” 视为成功投资的秘诀和座右铭,恐怕与他的这段经历有着直接的联系。而查理·芒格则几乎没有经历过格雷厄姆那样的 “悲惨世界”,在其1962年组建自己的合伙公司时,美国股市正处于一场波澜壮阔的牛市浪潮之初,这与格雷厄姆合伙公司所处的境遇几乎是天壤之别。而早期巴菲特与芒格的思想差异则源于其 “捡烟蒂” 的成功经历。尽管他很快就显现出了与格雷厄姆在某些问题上的不同做法 (如集中投资),但安全边际的思想对他影响实在是太深了,实在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转变。

然而,如果将巴菲特投资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转变完全归功于查理·芒格的影响,似乎也过于简单了。我们的观点:是那段时间巴菲特继续按照“捡烟蒂”的策略而实施多项收购的惨痛经历以及与“捡烟蒂”策略正好形成鲜明对照的几项成功投资,再加上查理·芒格的影响,共同促成了巴菲特投资思想的转变。前者包括对伯克希尔、丹普斯特(制造风车与灌溉系统)、桑伯恩地图以及廉价百货公司的收购;后者包括对美国运通、喜诗糖果和威斯科金融的投资等。在这些失败案例与成功案例的强烈对比中,巴菲特才深刻地体会到了芒格投资优秀企业和“伟大生意”的思想的重要意义所在。

光阴飞逝,50多年一晃就过去了。关于巴菲特与查理·芒格近期的关系,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有限,不知有否已发生了变化。隐约看到有新闻报道提及,两人的工作往来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密切了,例如,巴菲特在1998年对通用再保险的巨资收购以及后来的多项重大收购似乎都没再事先认真征求查理·芒格的意见。

但不管怎样,查理·芒格还是一如既往地出现在伯克希尔的公司年会上,与巴菲特一起回答股东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坦诚、直率,对他认为愚蠢的事情还是那样不留情面地予以批评和训斥。最近几年,在伯克希尔年会的“书虫精品”摊位上一直热卖着一本记录查理·芒格智慧的书——《穷查理宝典》,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买来一读。

本节要点:

(1)投资者在谈到格雷厄姆和费雪对巴菲特的影响时,不要忘了还有一个人对巴菲特的重要影响:查理·芒格。

(2)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表述,芒格给予他的影响和帮助甚至在费雪之上。

(3)如有可能,我们建议投资者把所有关于芒格的书都买来一读,它们对你的启发性可能不会低于那些关于巴菲特的书籍。


[1] ㊀ 摘自 《滚雪球》。

[2] ㊀ 来自巴菲特接受 《福布斯》 的采访,1993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