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58 红色劳工
1919年的中国兵荒马乱。革命什么时候会爆发?
末代皇帝溥仪十三岁,与他的眷属被困在紫禁城里。军阀轮番登场和谢幕。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皇宫里乱作一团。宝藏室和仓库里有些东西不翼而飞。太监被逮捕。年轻的皇帝宣布,他要去永福宫[1]视察皇室的珍宝,那座宫殿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他开始把宝物转移到宫外。
收藏家们闻风而至。英国鉴赏家珀西瓦尔·戴维大量购入存放在银行作为贷款担保物的御瓷。“对于识货懂行而又财力雄厚的买家来说,现在是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他买下一对花色艳丽的青花寺庙贡瓶——瓶身上写着有趣的题词,把它们带回伦敦仔细研究。
景德镇在衰落,罢工频发。皇帝退位,市场也随之消失了。在共和国风雨飘摇之际,谁还会委托景德镇制造瓷器?贸易路线遭到破坏,各国商人不再前来这座城市下单或采购。土匪横行意味着从开采黏土到把瓷器顺着河道运到外面,一切活动都危险重重。
生活条件迅速恶化。“如同我在中国各地看到的情形,整座小城毫无节制可言;没有什么能称得上干净,”一位美国游客报告称,“人体排泄物发出恶臭,人们生活在猪圈样简陋肮脏的小屋里,从不洗澡,身体浊臭。有人头上生有皮癣,皮肤溃烂化脓。污秽和疾病,蚊虫肆虐,这些现象随处可见,南方尤甚。”
抵债童工在这里十分普遍。“少数几个老板和陶工师傅留在城里的大型陶瓷工厂,他们说起话来毫不避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在她的游记《中国的战歌》(Battle Hymn of China)中写道:
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业的封建性质。他们解释说,七八岁的小男孩给陶工师傅当学徒,师傅为他们提供食宿。老板通过陶工师傅每月付给学徒一块钱,师傅从中扣掉二十分,作为自己“传授技艺的酬劳”。
学徒用剩余的八十分,勉强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
一位陶工师傅也许收有十到十五名学徒,学徒始终枷锁缠身——“用皮带约束”——直到家人为他赎身,或者他自己当上陶工师傅。多数家庭都无力为孩子赎身。
景德镇陶工,1920年
一家陶瓷厂的老板既觉得好笑又不无骄傲地解释说:
学徒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肺结核、疟疾,还有千奇百怪的肠道疾病。他们没钱买药,他补充说。他叫来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像展示精选展品似的,让我们看这个患有疟疾的男孩的皮肤是多么绿。他最后说,可是,即使学徒生了病,陶工师傅出于慈悲心肠,仍然养活他们。
景德镇处在江西省东北边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这里是中国最早成立共产党政府的地方。景德镇不是大城市,但它是一座工业城市,非常便于成立劳工组织。这是一座生存维艰的城市,也是吸收共产党员的一个早期据点。
作为毛泽东的忠实追随者,史沫特莱的观察并非不偏不倚。她表达了愤怒,自身也参与其中,在国共内战早期她写道,中国红军占领了景德镇,但他们没有——
毁掉瓷窑,而是允许窑主继续经营,只是必须做出许多改变。学徒年限缩短;学徒期间,学徒和陶工师傅都定期从窑主那里领取工资。窑主和陶工组成联合委员会,共同管理这个行业,由视察人员强制推行这项改革。这种制度持续到红军被赶走。红军走后,封建制度再度恢复。
革命向景德镇许诺了一个未来。人们还须等待多久?
“在红军占领之前和之后,陶工及其家人在黑乎乎、脏兮兮的屋子里供奉有小小的家庭神龛,”史沫特莱写道,“神龛的墙壁上画着代表红军精神的神秘图画。陶工在神龛前虔诚地鞠躬,焚香敬拜。”
[1] 此处“永福宫”(Palace of Eternal Happiness),应为建福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