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开放”政策和“庚子退款”之谜

1861年,在大清刚刚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美国开始内战,从1861年打到1865年,最后完成南北方的统一,史称南北战争。

战争刚一结束,美国就开始进行一项对后来影响深远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经济飞跃发展,国力突飞猛进,到1900年短短35年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占到了全世界的31%,竟然是老牌工业强国英国(占全世界18%)的差不多2倍。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也就是说,从经济实力来说,美国其实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老大。但世界老大只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美国需要加强的,是在西方强国中的政治影响,而美国的政治,也是由经济决定的(市场经济程度很高的国家)。

和所有的西方强国一样,美国一开始也在积极掠夺海外殖民地,1898年,太平洋上的岛国——夏威夷王国并入美国,从此成为美国向东方扩张的海军基地,然后是关岛,再接下来,通过与西班牙打一仗,美国成功地从老牌海上强国西班牙手中抢到了菲律宾。

而这个时候,世界上已经有85%的陆地变成了几个西方强国的殖民地,非洲和南美差不多全部沦陷。在亚洲,除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基本都已或多或少地受到列强控制,世界上最后一块宝地就是曾经的世界老大——中华帝国。为了争夺这块宝地,地球上所有的强国都不远万里而来,准备大抢一场。

很显然,作为新兴的世界老大,美国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模式去重建世界秩序,其实美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找到了一条与争夺殖民地完全不同的发财方法。

这就是——国际贸易。

所谓国际贸易,就是国与国相互不断地做生意,源源不断地进行物品交换。这个发财模式其实自古就有,只不过美国人变得比过去的贸易者更加聪明了。他们除了关心自己在贸易中发了多少财,更会注意对贸易伙伴进行市场开发,竭尽全力地引领和挖掘伙伴国人们的消费需求。你本来只想买匹马的,人家已经造出了马车;你本来已经买了马车的,人家又已经造出了四轮马车;再接下来就是四轮豪华马车。总之,版本是不断“升级”的,每升级一次,你就要买一次,变得“物欲横流”。这样美国人就能把贸易永远地做了下去,原本一块钱的贸易就能够做成十块钱、一百块钱,让他们不断发财。

这种“市场开发”与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重修身而不重物”的传统是大相径庭的。不过,在五光十色又确实能为生活创造方便的“物”的面前,清国人们也很快缴械投降了,仅仅从1895年至1899年五年时间,美国对大清的出口额增长了将近两倍!大清已经成为了美国重要的贸易顺差伙伴,美国的工业产品在国内消费不完,就运到清国来卖掉。

这种大尝甜头的发财方式让美国人终于意识到:过去那种占领清国土地的想法实在是太愚蠢了,清国幅员太广,人口太多,不如维护大清朝廷的政权稳定,让朝廷管着那些人和地,然后我们同他们做生意,说起来我们美国自己的领土还有待开发,占着远在大洋彼岸的黄土地实在是太不划算啊。

于是,在这样新的“发财思路”指导下,美国国会以微弱的票数通过吞并菲律宾的法案后,就拒绝通过任何参与欧洲强国“瓜分清国”,占据清国土地的提议了(美军最初想占据的地方是厦门港),他们只有一个希望:与大清国之间的国际贸易能够平平安安地做下去。

要实现这一点,只有美国不去占据大清的领土是不行的,其他国家也不能侵占大清的领土,如此才能保证清国市场的真正巨大、完整和开放。于是,美国人开始想办法说服其他国家从占领土地走向贸易自由,放弃之前的“占地发小财”模式,接受“贸易发大财”模式。

这个办法就是当时美国人眼中比得到菲律宾更伟大的成就——门户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