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二章 一载帝国——也先的可汗梦
继承父志统一蒙古,“土木之变”俘虏大明皇帝,也先的功业不可说不大。但他成为“大元天圣可汗”后,却只建立了“一载帝国”。
如果一个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十分杰出,无论他愿不愿意,便要承受与生俱来的压力。他即使与祖、父一样出色都会被看作无能,他只能青出于蓝,才会被人们承认。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被这样的压力压垮。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也先就生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当中。爷爷奠定了卫拉特人的霸主地位,父亲统一蒙古高原。他们留给他的任务太艰巨了——一个由他绰罗斯家族建立的新的蒙古帝国。
为了这个目标,他在父亲在位时,便抓紧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自己的经验。
接替父亲成为太师之前,他的训练场在西部,而陪练,则是东察合台汗国。
一、西方攻略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在1346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察合台汗国后被帖木儿帝国取代。而东察合台汗国则一直坚持了下来,到1414年时,第八位可汗歪思汗成为统治者。
歪思汗在东察合台汗国也是一位雄主,被称为“英武过人”,即位后放逐了曾经拥立过六位察合台汗的权臣忽歹达,独掌大权。身为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也频频向外发动“圣战”。
脱欢时代,因为卫拉特人都不信仰伊斯兰教,歪思汗视为“异教徒”,屡屡发兵来犯。
从法统上来说,东察合台汗国应该是北元的属国,属国君主攻打宗主国太师,实在是犯上作乱。可在大元朝鼎盛的时候都不买账的察合台后裔,哪里还管这些?
脱欢自然不能坐视西部边陲出事,何况那里还是自己家族的“龙兴之地”,于是派出自己的儿子也先前去经略。
初出茅庐的也先激情澎湃,几乎不间断对歪思汗发动攻击,史书记载双方“总共打了六十一次仗”①,除了一次之外,每次都取得胜利。歪思汗损兵折将,丧城失地,在明拉克一战中自己也被俘虏,也先表现得相当大度,将之施放。
可歪思汗也是钻牛角尖的人物,并不甘心,再次提兵来战,结果不久又在吐鲁番被也先俘虏。这回也先不打算无条件放人,必须得到某种保证。歪思汗不得不女人换自由,将妹妹哈尼木公主嫁给也先。
从此,歪思汗终于愿赌服输,不再与也先交兵。也先也放过了大舅哥,开始向北部经营,降服了乞儿吉斯人。乞儿吉斯人从此便成为卫拉特人的属民,虽然屡有反复,却直到清朝乾隆时期,卫拉特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准噶尔帝国灭亡后,才彻底改变了这种状态。
在这一系列战斗中,也先日益成熟,声望也逐渐提高。为他日后接父亲的班,以至于完成父亲未尽的心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①《拉失德史》汉译本,第一编,第248页。
二、吞并诸卫
有了许多显赫的战功,又是嫡长子。到父亲去世时,也先接替“太师”一职,内部没有任何的动荡。
成为太师的也先,开始颇有政治手腕。对于“岱总汗”脱脱不花十分恭敬,几乎所有大事都以大汗的名义行事,而脱脱不花也想在和平中壮大自己的实力,心甘情愿地成为也先的助手。
一切后顾之忧都已经排除,也先可以放心实施建立自己帝国的计划了。
他的运气非常好,这个时候,大明王朝继承成祖事业的仁宗、宣宗都已去世,在位的是九岁登基,如今只有14岁的英宗皇帝朱祁镇。皇帝年纪小倒也没什么,但在太皇太后张氏和宣宗重臣“三杨”或去世或致仕后,司礼监太监王振便接管了朝政。
宦官处于非男非女的状态,若是使坏,可以集中两者的优点,胆大包天又阴狠刻毒;可要治国便又可以集中两者的缺点,自高自大又自私短视。
这样的人专权,大明王朝的盛世结束了。结束了盛世的明朝,对于边防便不再关心。不关心边防的明朝,对于边境的蒙古诸卫被别人控制便不会在意。
而吞并诸卫,正是也先初期目标。
明初,明廷在辽东地区设置兀良哈、泰宁和福余三卫。安置归附的蒙古部落。在西北设置哈密、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和赤斤蒙古诸卫。作为明王朝护卫边疆的“屏蔽”,尤其是朵颜三卫,更在明成祖“靖难之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但是,这些卫对于明廷只是名义上隶属,实际上一直处于独立自治状态。在北元与明的战争中右逢源,对谁都不是死心塌地。
朵颜三卫因为成祖许诺赐予大宁之地却未兑现,一度从“屏蔽”成为边患,后归附阿鲁台,阿鲁台败亡后重新向明朝臣服,但实际上独立发展。
而西北诸卫中的哈密、安定、阿端和曲先等卫的统治者是察合台第六子拜答儿的后裔。不但在元朝时封爵显赫,明朝对之也是封王、赐印,完全是一个个自主小王国。赤斤蒙古卫的首领冒称为蒙古丞相之后裔,也是福威自操,拿全额的明朝俸禄,只履行愿意履行的臣子义务。
朵颜三卫首先成为也先的目标。
也先先用政治手段,促成脱脱不花汗迎娶嫩科尔沁郭尔罗斯部首领沙布丹之女为妻,自己则娶泰宁卫首领拙赤之女为妻。希望以此笼络朵颜三卫,可事与愿违,诸卫首领更倾向于脱脱不花汗,逐渐成为脱脱不花的直属部落,同时仍坚持与明朝的朝贡关系,对这位太师并不买账。
敬酒不吃,只好吃罚酒。1446年,也先率大军进攻朵颜三卫。
三卫首领本与建州女真争斗,突然被攻,腹背受敌,顿时“大困”、“艰窘至极”①,各首领先后被杀,也先“几歼三卫达子”②。之后,也先又扫荡女真诸部,一路北上,直抵黑龙江,在受到野人女真的阻击后才撤军。
收拾朵颜三卫的同时,也先也在向西北方向下手。
向对于对付朵颜三卫的铁血手段,也先在收复西北诸卫时则要温柔的多。脱欢在世时,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哈密王卜答施里,生下了王子道瓦答施里,后继位为哈密王。哈密王数代都很“庸懦”,无法控制领地内的局势,权臣趁机架空王权。也先于是派兵进驻哈密,帮助外甥剪除权臣,安定局势。道瓦答施里对这位舅舅感激涕零,遂归附也先。
西北诸卫中,哈密最大,哈密王的态度迅速带动了其他首领,纷纷向也先投效。1444年,沙州卫首领喃哥接受也先以大汗名义授予的平章职衔,其弟锁南奔被封为祁王,其余头领为参政、三平章、大使等。同年,赤斤蒙古卫首领阿速与也先联姻,接受蒙古印诰,确立臣属关系。1446年,罕东卫首领班麻思结也与也先结为姻亲。
原本是明朝“西陲屏蔽”的西北诸卫几年之内便改换门庭。也先在其地恢复了元代甘肃行省的建制,统一管辖诸卫事宜。
到1448年,也先掌握实权的北元汗廷控制了东起女真,西达哈密及其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抵叶尼塞河上游,南临长城的广袤地区,“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③。
也先只差一步,便可以将自己的太师头衔换成可汗了。
①《明史》卷三二八,《朵颜传》
②《李朝实录》,世宗二十九年闰四月戊子
③《明英宗实录》,正统十二年正月
三、土木大屠杀
也先所差的这一步,便是打击明朝,使之不会成为自己篡位的障碍。
当年东西汗廷对立,明朝忽而助彼攻此,忽而助此攻彼,坐收渔人之利。现在,“岱总汗”脱脱不花还有很强实力,受到很多正统派贵族支持,不把明朝搞定,这样的情况还会发生。
早在1447年,也先便召集朝会,决定南征明朝。聪慧过人的脱脱不花汗自然知道也先的目的决不会是“求大元一统天下”①,而是为篡位做准备,于是坚决反对。其时,东北的战事还未平息,也先便暂时作罢。
到了1449年,大漠南北尽数平定,也先再次把南征提上议事日程。脱脱不花汗、知院阿剌都表示反对,但慑于其威,又没有拿得出手的理由,违心赞同。
以也先的战略,并不是要以此消灭明朝,他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而是要“使其田不得耕,民不得息”②,削弱明朝实力。只要明朝皇帝丧失干涉北元内政的能力便达到目的。
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在太祖、成祖时代强悍无匹,差点使蒙古人亡国灭种的大明边军,会衰落得那么彻底,自己的进兵顺利得匪夷所思。
1449年7月11日,也先以四路大军直逼明边:自己率军进攻大同;脱脱不花汗率军进攻辽东;阿剌知院进攻宣府;将军阿乐楚攻打陕西。
7月30日,也先率军到达大同,首战击败明朝参将吴浩所部,斩吴浩,攻陷大同边外诸堡。
8月3日,大同总督军务宋瑛、总兵官朱冕、都督石亨等,在太监郭敬的监督下与也先激战于阳和(今山西阳高县)。既然有太监监军,明军自然“师无纪律,全军覆没”③,宋瑛、朱冕均弃尸战场;石亨只身逃回大同;郭敬躲藏于草丛中,幸免一死。
同时,知院阿剌所部直抵宣府,围困马营(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断绝明军水源。马营守备杨俊,不敢出战,弃城而遁。知院阿剌继而挥戈南下,连续攻破独石(今河北赤城县东北)、永宁(今北京延庆县东),击毙守备孙刚,直逼居庸关。
将军阿乐楚所部到达陕西镇夷所(今甘肃高台县北)后,与明朝总兵官任礼、都督刘永、镇守肃州卫指挥胡麟激战于临水堡之西,大败明军,斩胡麟与左参将阮和、谷聪。接着,又败右参将都指挥刘震等,斩杀指挥阎震。虏获人、畜万余。
四路大军中,脱脱不花汗最不愿作战,很不卖力,但也收获颇丰。到达广宁(今辽宁北镇县)附近时,明朝总兵官王翱闭门自守,不敢迎战。脱脱不花汗于是将广宁卫和辽东卫(今辽宁辽阳市)之间的站路破坏殆尽,掳掠人、畜数万。
也先的长驱直入,不但他自己深感意外,北京城中的王振也没有想到。这位大太监不懂军事,却在此时爆发出男人一面的豪情,怂恿年仅22岁的英宗皇帝亲征。英宗皇帝年轻气盛,又想到祖父辈们都曾经亲征,很想寻个刺激,于是仓促间下令准备二日,即行出发。朝廷上下顿时一片混乱,大臣们伏阙极谏,认为不可行,但王振和英宗根本不理。
7月17日,英宗皇帝、王振与扈从的文武大臣率数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儿戏般的地开始了亲征。由于准备极不充分,一路之上,“士兵乏粮,僵尸满路”,没等作战便开始严重减员,扈从文武纷纷上书劝止前行,均被王振呵斥。
八月初一,英宗的亲征军抵达大同,蒙古军佯退。这时,太监郭敬赶到,报告了明军惨败的消息,王振这才决定撤退,可在撤退途中,大太监又勃发了女人的虚荣,想让英宗到自己的家乡蔚州巡幸,让自己光彩一番,于是向蔚州出发。可行进了40里后,王振发现军队沿途损毁庄稼,出于桑梓之情,又让大军掉头东去。
几十万大军在这样胡乱的指挥下越来越混乱,士兵疲弊不堪。八月初十到达宣府时,也先兵马追到,恭顺侯吴克忠任殿军抵御,兵败战死。之后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4万人出战。结果又被包围全歼。
在听说大明皇帝亲征的消息时,也先原本想见好就收,撤回草原。哪想英宗的亲征军未战先退,行军路线又一再变动。便尾随而来,一经接战,发现明军不堪一击,胆气顿壮,准备与之决战。
8月14日,英宗大军到达土木堡,这里仅离怀来20里。诸文武奏请让皇帝先入怀来,但王振因为自己千余车辎重未到,下令就地驻扎。
次日,也先率军赶到,为了争取时间,他身边只有先头部队2万骑兵,但仍然迅速占据桑干河,将土木堡包围。
明军虽然无能,但毕竟人数众多,也先知道强攻无法取胜,于是主动派遣使节谈和,骗得英宗将营中所带金银珠宝交出,便伪装撤退。
看到也先准备解围,王振再次从女人变为男人,断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在这样的命令下,明军行列大乱,士兵争先奔逃。
一直等待这一刻的也先立即集结骑兵四面突击,蹂阵而入。
如果说这是一场决战,实在有些抬高了也先,这是一场2万人对数十万人的大屠杀,虽然双方都有武器,但根本没有交战,只有一方对另一方的砍瓜切菜。王振这回无论是做男人还是女人都没了活路,与数百扈从文武一起死在乱军之中。英宗皇帝无处可逃,被也先俘虏。
公平的说,明军的战斗力绝非如此之差,也并非没有可战之将,例如死在军中的英国公张辅,便是曾经平定安南,威震远邦的名将。可惜,王振将一切优势变成了劣势,数十万大军成了待宰羔羊。
这著名的“土木之变”,实在是王振导演,也先主演的“土木屠杀”。
这场胜利,对也先来说,是无意间的乐透大奖,他如果在大明皇帝被俘,明朝京军损失殆尽,北京城中一片混乱之际迅速推进至北京,以当时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将之攻陷。
但是,也先梦寐以求的,是建立自己的帝国,代替黄金家族成为蒙古的可汗。如果这个时候攻陷了北京,最为得益的,便是北元的“岱总汗”脱脱不花,自己若要篡位反而会增加困难。于是,他带着英宗皇帝于24日出边,到威宁海子、九十九泉、黑河等地“观光旅游”,在大青山两侧游牧一个多月,才又进入明边,决定将英宗皇帝送还北京,让明朝皇帝感激自己,从而不干涉自己篡位。
而这个时候,大明朝中的兵部尚书于谦已经和朝臣们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下诏各地兵马勤王,在北京集结了20余万军队,下定决心不会答应也先的任何条件。
而也先阵营中,脱脱不花汗在得知俘虏英宗后,迅速从辽东赶来与也先汇合,希望一鼓作气拿下北京,“还于旧都”。但没想到也先根本没有进攻北京的意思,只是想把英宗送回,获取更多利益。脱脱不花汗于是再次消极怠工,到古北口后顿兵不前。知院阿剌在此次南征中所部损失不小,而也先的缴获最多却不分与他,于是也磨洋工,在宣府停留。
也先失去了先机,又没有了战友的配合,单独到北京后,明朝君臣拒不迎接英宗。双方激战五天,也先损失惨重,弟弟孛罗、大将卯那亥战死,兵力损失数万,无奈之下只得撤兵。
虽然遭受失败,也先却看出景泰帝对英宗不能回去的期望,于是“成人之美”,将之送回。埋下“正统还入,则与景泰必有猜疑,以成内乱。如此,徐观其势,欲施其策”④的伏笔。
1450年8月初三,也先将英宗皇帝送回,结束了与明朝的战争。日后,英宗和景泰帝兄弟二人果然同室操戈,演出了“夺门之变”的惨剧。然而,那时这出大剧的策划也先,已经不在人世。
①《正统北狩事迹》
②《明英宗实录》,正统十二年十一月丁未
③《明英宗实录》,正统十四年七月癸巳
④《李朝实录》,世宗三十一年十月乙丑
四、“大元天圣可汗”
外部的事情处理完毕,也先准备完成自己最迫切的心愿了,而且必须尽快下手。
在他送还英宗的时候,脱脱不花汗征服了海西女真,斩杀其首领不剌吹、剌塔、别里格等人,将嫩江、松花江广大地区纳入自己控制,实力大为增强。也先再不动手,脱脱不花汗也要来铲除他这个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了。
毕竟有多年君臣之义,如果毫无由头便起兵交战,有违常理。也先很容易便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请大汗更换太子。
脱脱不花汗的正室是也先的姐姐,而他所立的太子却并非正室所生。也先名正言顺的要求脱脱不花汗将正室所生之子,也就是自己的外甥立为太子。
插手汗室的立储,这是明显的挑衅,脱脱不花汗当然知道,自己如果示弱,也先便会得寸进尺。既然早晚都要翻脸,还不如趁早动手。
1451年冬,“岱总汗”脱脱不花集合汗廷人马,并传谕各部共同讨伐也先。
大汗讨伐太师,北元顿时大乱,阿剌知院等卫拉特贵族自然支持也先,而阿哈剌忽知院、孛罗平章等黄金家族贵族站在可汗一边。
由于事发突然,也先初战不利,折了大将圭林奇,阿剌知院也受伤,只得退到杭爱山南麓休整,脱脱不花汗率军进逼,决心一举将之歼灭。
情势对也先不利,但他并不惊慌。他很清楚,能够致人于死地的,不仅仅是钢刀弓箭,还有阴谋。而脱脱不花汗身边,有人可以让他尽情施展阴谋。
也先派遣部下趁夜色潜入可汗大营,见到脱脱不花汗的二弟阿巴噶尔济,提出如果只要其临阵倒戈,杀死脱脱不花后便拥立其为汗。阿巴噶尔济利令智昏,不顾儿子哈剌苦出的劝诫,决定背叛大哥。
弟弟的背叛,脱脱不花汗毫不知情。他已经准备在1452年之前解决战争,用也先的人头作为对祖先的新春献祭贡品。那个时候,他就可以骄傲地对祖先们宣布,自己终于让黄金家族重新复兴,以后再没有权臣。他将独自率领蒙古铁骑南征北战,重现大元荣光。
他决不会想到,自己的梦想,结束在1451年12月28日这一天。
天刚刚放亮,也先的大军在阿巴噶尔济的配合下突袭可汗大营,脱脱不花汗大败,人马损失殆尽,妻子儿子全被也先俘虏。自己仅带10人逃走。
被弟弟出卖的脱脱不花汗无处可逃,只能前去投奔岳父郭尔罗斯部首领沙布丹。
被亲人出卖一次已经很可悲,脱脱不花汗却一下经历了两次。岳父沙布丹并不想为了这个已经失势的女婿得罪也先,不顾女儿的哀求,将脱脱不花汗杀害。为了不让女儿太伤心,他收养了脱脱不花的两个幼子马尔古尔吉斯、脱古斯蒙克,这两个孩子日后都被权臣拥立为可汗,但结局比父亲还要悲惨。
脱脱不花既死,那个愚蠢的阿巴噶尔济便没有了用途。也先请其赴宴商讨拥立其为汗事宜,阿巴噶尔济欣然前往,结果刚入席就掉入事先挖好的深坑当中,与护卫一起全部被杀。其子哈剌苦出虽是也先女婿,但也没能幸免,随即在逃亡路上遇害。
紧接着,也先开始政治大清洗,“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①,几乎将忽必烈直系子孙斩杀殆尽。除了上文所说的沙布丹保护的两个外孙之外,只有脱脱不花的三弟满都古勒因逃到合赤温后裔领地得以活命。
一切的障碍都已经排除,1453年夏,也先宰杀五头黑牛,九匹白马祭天,自立为汗,称为“大元天圣可汗”,年号“天元”②。他终于完成了祖父和父亲都没能完成的心愿,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
当然,他不会想到,自己也是最后一位。
①《明英宗实录》,景泰四年八月甲午
②《明英宗实录》记载年号为“添元”,而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认为是“天元”,这里取沈氏说法
五、可汗梦碎
高处不胜寒,站在高处的人,往往会迷失自己。
登上汗位后的也先,以成吉思汗流亚自诩,目空一切。曾经的谨慎小心全部抛在脑后,迅速成为了“荒于酒色,又残忍”①的人。
登基为汗,应该封赏功臣,与成吉思汗一样,与功臣贵族共天下。
而也先却不这么认为,天下是自己的,那么一切的一切都应该归自己所有。而对于其他贵族,他最常用的封赏是杀戮。
黄金家族各部贵族不用说了,杀戮不用理由,没有隐瞒,想杀便杀。土默特部的蒙克拜、永邵布部的索尔逊均因一言不合而被杀,科尔沁部的锡布古台是蒙古各部中著名的神箭手,拥有崇高威望。在也先与脱脱不花汗之战中站在脱脱不花汗一边,阵斩也先大将圭林奇,结果归降后也被无端处死。
而对自己赖以起家的卫拉特各部的贵族,也先也没有丝毫的客气。对于自己多年的部下阿剌知院,先是拒绝了其就任太师的请求,以自己的儿子阿失帖木儿为太师。之后,为了削弱阿剌知院,先后将其两个儿子暗杀。
刚当上可汗,也先就亲手把自己的根基弄得相当松动,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寡人”。
看着人们噤若寒蝉,也先感到高枕无忧了。在“形势一片大好”中,他开始了自己的宏大计划——南征明朝。
他知道,自己成为可汗绝不是名正言顺,如果自己不能取得如成吉思汗、忽必烈一样的功业,绰罗斯家族完全代替黄金家族是不可能的。统一蒙古主要是父亲完成的,自己必须有更大的成功。
那除了征服明朝,还能做什么呢?
1454年刚一开始,明朝的景泰皇帝便感到从北方来的风越来越冷。
2月,边关的守将不停的向朝廷奏报,越来越多的蒙古骑兵在沿边活动。
5月,有被俘虏的蒙古人招认,“天圣可汗”也先是派他们前来侦查,为在秋天大军入关做准备。
6月,传来朵颜三卫在也先的胁迫下,“尽发丁壮”随他南下作战的消息。
8月,也先准备南下的消息已经坐实,不但朵颜三卫随征,西北的赤斤蒙古诸卫也接到汗廷谕旨,起兵作为策应。
景泰重臣,兵部尚书于谦认为“意外不测之患,难保必无”②,开始加强边关警戒。
然而,明军枕戈待旦许久,欲想的战争却没有到来。反而很快得到了也先被杀,蒙古大乱的消息。
长出一口气的明朝君臣不仅面面相觑,那个也先,怎么这么快就走上了绝路?
他们并不需要奇怪,无数历史造就证明,一个用征服建立霸业的人,如果只知道用杀戮来维持霸业,那么,败亡可立待。
结束也先的,正是他曾经的得力助手——知院阿剌。
这个为也先卖命多年,一无所得,又被连杀两子的老人。怒火早已不可遏制,但在表面上还“益敬顺也先”③,暗中寻找着机会。
与也先一样,他也知道阴谋要比刀剑更容易致人于死地。
而对于志得意满的也先来说,给别人的杀掉自己的机会并不困难。正当他准备大举伐明的8月,在一次出猎中,阿剌准备的三万骑兵迅速将他包围。
面对着惊愕不已的也先,阿剌知院笑着说了番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你双手沾满了可汗的血,也沾满了朵颜三卫众多首领的血,天道循环,今天该轮到你了!”
在绝对优势的时候仍然不敢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阿剌知院实在难算一个人物,他可以杀死也先,却无法代替也先。随着他的手起刀落,也先的生命和卫拉特人的霸业一起结束。
虽然是被数万人围攻而死,但也先应该算作死于暗杀。
也先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可汗梦,虽然他称汗时仍坚持“大元”国号,但西方很多史家还是习惯称他的政权为“卫拉特帝国”。
这个帝国,只存在了一年。
蒙古高原再次分裂了。卫拉特人的团结也不复存在,也先的绰罗斯家族分裂为准噶尔和杜尔伯特两部分,从此以后卫拉特人再也没能统一起来。而谁能够想到,没能统一起来的卫拉特人,在日后的历史中会创造出更为辉煌的历史?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蒙古的可汗还是要回到黄金家族手中,但他们又能守得了多久?
①郑晓:《皇明北虏考》,《吾学编》本
②《明英宗实录》,景泰五年二月丁亥
③郑晓:《皇明北虏考》,《吾学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