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读6%
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目录
自序:创业是一胜九败的事
推荐序一:商业的真问题/李开复
推荐序二:你看风景,风景里的人也在看你/牛文文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第一章 山寨之国的丛林现实
美国没有史玉柱,中国没有乔布斯
那些被乔布斯所激励的创业者们,最终会不会变成史玉柱的信徒呢?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都是“海盗党”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海盗党”的一员。巨人与大卫,站在大卫这边;庙堂与江湖,站在江湖这边;新思想与旧道德,站在新的这边;天理与人欲,站在人欲这边;权威与叛逆,站在叛逆这边;固守与变革,站在变革这边……
创新的园艺学
也许要很长时间之后,我们才能发现这些人工培养的“异种”企业是否潜藏着某些基因缺陷,一旦它们占据了主流地位,这些缺陷会不会引发新的生态灾难?到那时会不会已经晚了?
制造业主的一声叹息
美国中产阶级的形成是从福特汽车一天给工人发一美元工资开始的,而不是从互联网时代才开始。制造业是所有产业的根本,制造业如果完蛋了,那些失业的年轻人会把更多的金钱投入网吧吗?
中国商业的深层原力
理解中国商业种种吊诡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认识这种原力的黑暗面。
第二章 从零起步
船长
据说,这个世上只有25%的人适合创业,而其中仅有5%的人适合当真正的创始人。大众在迷茫中渴望指引,他们自己给自己指路。
W和L
中国没有一个所谓的“全民的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是人为割裂的。它既存在于精英的ThinkPad笔记本上,也存在于草根的MTK(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寨机中。
给海归技术创业兄弟们的九个忠告
中星微是不是国内IC设计公司以及一大批海归创业的高科技公司值得效仿的对象?我表示怀疑。如果把联发科作为参照系,那么中星微所选择的另一条道路看起来很光彩,却很可能越走越窄。这或许也能解释另外一个事实:在中国,大多数成功的技术型公司都不是由海归派创立的。
在一个不伟大的行业里,做一个伟大的公司
在任何一个行业里,只有当做好事的人比做坏事的人赚钱多的时候,人们才会主动去做好事。反之,则劣币驱逐良币,甚至有可能把一个伟大的产业做成不伟大的产业。
当创业遇上“黑天鹅”
我相信对于创业者而言,研究失败远比研究成功更加靠谱,研究成功者如何挨到好运降临远比记住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更有价值。
第三章 商业模式的迷思
别把商业模式当成“葵花宝典”
事实上,一个企业死掉的原因,归咎于创业者犯错误比归咎于商业模式不成功要多得多。但反过来,一个企业要大成(注意是大成而非小成),正确的商业模式可能比创业者的主观愿望更重要。
关于商业模式的那些迷思
商业计划书里构想的模式一定是你今后的商业模式吗?这不重要。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真正考验创业者的,不是你写商业计划书忽悠钱的能力,而是你根据环境变化,不断改造、升级甚至推翻商业模式的能力。
ITAT会让多少人裸泳?
据说,历史给人们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永远不会从历史中领受教训。以ITAT为例,它很可能只是再一次证明了VC业那个流传已久的悖论:最耀眼的案子从来都不是成功的案子。
毒奶、新农业与模式的命门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演变成为一个坏的商业模式的?“公司+农户”模式为什么承载不起中国的现代农业?土地自由交易有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免费”的终结
在中国,“免费”经济似乎拥有一个比美国更肥沃的商业土壤。内容的原创与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来没有真正帮助从业者赚过大钱。还有什么是比“免费”更好的遮羞布?遮羞布下上演着什么,你真的知道吗?“免费”还能否继续gelivable(给力)?
第四章 “资本”是个什么样的主义
好VC、坏VC
现在是创业板高潮未退、中国概念一卖就灵的时候,根本看不出谁是好VC,谁是坏VC。但我相信,不出三年,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将会出现一地鸡毛的局面。点石成金的,反过来也可以点金成铁。只是未来,好VC上天堂,坏VC会下地狱吗?没有哪个投资人的脸上会写着“我是坏VC”。那么,对于下定决心要引入风险投资的创业者来说,学一点辨别知识就非常有必要。
VC不是无辜者
拿破仑一生赢过无数仗,但从他固执地选择在莫斯科过冬开始,好运气就离他而去。今天那些还被光环笼罩着的明星投资人,错误的种子或许已经种下。
谁比牛根生更需要毒丸?
当黄金时代顷刻间变成了青铜时代,创始人的大胆承诺被无情的现实戳破,投资人发现业绩增长怎么也达不到预期,那一份份对赌协议就从“紧箍咒”变成了“上吊索”。创始人与投资人之间的战争随时可能出现。
假如朱新礼在硅谷
如果早期的硅谷创业者都还在坚守自己的公司,政府和舆论永远同情保护弱者,阻止一切以大吃小的行为,那么最可能出现的情形就是一群小公司仍在无序地厮杀,大家都在互相抄袭模仿,没有创新的动力。产业做不大,投资者得不到回报,也不敢再介入其中。这样的情况,在今天中国的很多产业中都可以看到。
六问创业板
创业板究竟是“小小板”还是“创新板”?主板的“计划经济”和过度“行政化”,创业板能否避免?
第五章 可疑的成功
可疑的成功
对于创业者而言,失败当然最可怕,等而次之的就是平庸。而“可疑的成功”是造就平庸公司的元凶。
山寨机王能持续成功吗?
当你追赶的对象,这个行业曾经的标杆,突然崩塌了,你该怎么调整自己的方向?
势在人为
如果你已经练得超过1万个小时,又不能把握运气,想要创业成功的你还能做什么呢?那就是,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谭木匠、Google与价值观问题
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价值观对一个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源于创始人自身的道德和信仰,也是后来一切商业行为的出发点和奠基石。
成熟公司的五个标志
识别一家可投资的成熟公司,我想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除了基本的财务数据,成熟公司的基本标志有五点。
第六章 商业风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销
中国人的营销观念是一种“加法思维”。所谓“加法思维”,就是1+1+1+1+……完全一进制,累加扩展,元素是单一的,组合也是单一的。但最终的结果呢?不是无穷大,而是0。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能够让广大人民操心的不再是偶像制造的成品,而是这个流水线生产的过程,以及自己动手大家胡搞带来的乐趣。
可怕的年轻化
今天的商业世界,跟今天的足球世界一样,更快、更乱、更晕眩、更物质化。
《大长今》的22条学习笔记
坚持信念比坚持任何其他事物都更重要。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PK,恒信者才能挺到最后。
绝不妥协
必须让那些侥幸生存下来的企业知道,其身后逼人的寒气来自何方。
关于QQ圈子的胡思乱想
总有一天,机器会比你自己更懂你。因为它知道你不知道的,它也知道别人和你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不需要你开口,那是潜意识引导的行为。没有一个机器老大哥的存在,只有一个Matrix(矩阵),我们都是从其中孕育而生。我们的智慧,取决于群体智慧的提升。远离圈子,我们会很安全,很孤独,很无聊,很笨蛋……
未来谁在创造内容
一小撮专业生产者根本无法满足用户海量的信息需求。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所有人为所有人服务。我们既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信息产业的整合是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
2012创新商业十大预测
我斗胆希望,下面的部分预测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而且实现,还有一部分预测,能够促使大家去改变它。
第七章 他们凭什么是最牛创业家
柳传志:长盛不衰的秘密
“我这些年一直都在做这样的事,制订一个比较远大的目标,分阶段,每个阶段又分许多子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把这些目标实现。”
“天下第七”的印象
老头的智慧是很朴素的: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你们只看到我吃馒头,不知道我挨饿。
王传福:我没有技术恐惧症
“像微软、Google,它们是真正赚钱的公司,它们就是靠人。中国现在要有一个企业家出来,敢和微软、GoogIe斗。它们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配一个人。电脑,中国公司买得起,大家就是斗人。”
“天使”没有翅膀
“如果你不够‘善良’,还是做不好投资的。‘善良’意味着你对被投人充分信任,同时还要发现工作中的美。”
陈一舟庞升东王兴
在一个新兴产业里,三个性格和行事风格截然不同的人,他们如何来卡位市场、管理成长、拓展模式、使用资本,真是各有各的精彩,这样的赛跑,非常值得一看。
李东生与马化腾
前辈提携后进,创业者能遇到“天使”,能得到管理方面的指点和帮助,总会大大提高成功率。成功人物深知“花无百日红”,可以预先播种,给自己另留条路。
后记 我不是一个好的旁观者
附录 申音、孙陶然、牛文文聊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