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成熟公司的五个标志
每一位创业板的狂热投资者,大概做梦都希望自己能碰到“下一只大牛股”。虽然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并非绝不可能。
不说遥远的纳斯达克,近在眼前的香港市场,同样是土生土长的内地公司,有的就成为了“大牛”。比如2004年上市的腾讯控股(HK.0700),6年间股价涨了3862%;同年上市的李宁公司(HK.2331),股价也涨了1095%;卖火腿肠的雨润食品(HK.1068),5年股价涨幅达549%;前一段时间大红大紫的比亚迪(HK.1211),过去5年也涨了244%。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就在前不久,李宁公司公布了它上市后的第六份年报。这家中国最著名的体育品牌企业交出的成绩单如下:年营收增加25%,接近8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到9.45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增长超过30%。这样的成长速度与国内创业板公司相比,似乎并不令人瞩目。毕竟第一次披露年报的后者很多都实现了动辄100%的增长,但有没有一个创业板公司敢打包票说能够像李宁公司这样持续6年都能实现年营收增长25%以上,而且每股收益增长超过30%?我想恐怕无人敢接腔。
上市公司的未来并不以投资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越是花团锦簇的招股书,越有可能是一场“击鼓传花”游戏的开始。
事实上,对于成长股投资的爱好者而言,第一时间抢购新股绝非明智之举。想一想马云的阿里巴巴(HK.1688)套牢了多少散户。彼时,这些新上市公司大多披着投资银行家们为其量身定制的“华丽新衣”,你很难看清其真面目。
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有本书叫《从优秀到卓越》,但他只讲了后半段,没讲如何从平凡到优秀。在资本市场的洗礼下,一个新上市企业只有通过5年左右的稳定发展,才能证明它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而成熟是迈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识别一家可投资的成熟公司,我想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除了基本的财务数据,以下五点就是成熟公司的基本标志:
1.连贯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很难。一个连续多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拥有良好的自由现金流和净利润的公司,比那些数据大起大落的公司更可能具备竞争优势。如果你觉得10年等待时间太长的话,5年是最基本的。
2007~2008年,曾经有很多内地明星公司在香港上市,包括阿里巴巴、SOHO中国等。它们很多并未完整经历过一个以上的经济周期,往往是在一轮经济起飞时创立,在高峰时上市。但过往炫目的增长成绩有可能是靠风险投资的大量输血而实现的,一旦宏观经济不景气,业绩就出现滑坡,市盈率也不再支撑股价。
顺便说一句,业绩的分水岭往往出现在新股上市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因为这时候风投基本退出,大股东禁售期结束,而超募来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2.稳健
成熟的企业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竞争方式。未上市时敌在明、我在暗,上市以后我在明、敌在暗。再新颖的商业模式、再独特的竞争力都可能被对手反复研究。
这个时候,强者会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大力投资于研发和渠道,适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收购。但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绝不一时冲动,犯下致命的战略错误。腾讯上市后紧紧围绕着IM(即时通信)的核心业务做扩展,所有的收购都是为了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的缺陷,但目标一定是自己能快速吞下而且绝对不会消化不良的对象。
成熟的企业知道如何控制节奏。在经济周期低谷时布局,在顶峰时保守。请相信,快速的、可控制的自然增长,比高速的、不确定的外延增长要更靠谱。一个市盈率在30倍以内、营收和每股收益年增长超过25%的公司,远比一个市盈率在60倍以上,但必须通过不断收购才能维持高增长的公司要安全。千万别忘了分众传媒的教训。
3.平衡
一位有眼光、有魅力的精神领袖和一个精明强干的执行官是企业的最佳组合。在腾讯,是马化腾和刘炽平;在恒安国际,是施文博与许连捷;在苏宁电器,是张近东和孙为民;在微软,是比尔·盖茨和鲍尔默;在苹果,是乔布斯和库克。
在通常的情况下,创始人是理想主义者,是造钟的人,而执行官则是现实主义者,负责准点报时。他们之间的无缝合作,能够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而他们的合作时间越长,公司的未来越靠谱。
大多数的内地民营企业,在上市之前往往都是创始人一个人说了算。上市后如果还这样,创始人的天花板就会变成企业的天花板。曾被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的美邦国际,上市一年后业绩很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板周成健太过强势,下面的职业经理人与之离心离德。
4.和谐
套用一句话,“和谐比黄金更重要”。中国的商业环境凶险四伏。一个成熟的公司必定要学会“与环境友好”。一个企业要成长,不光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客户和员工甚至政府、社区负责。而之所以要创造出友商环境,就是为了降低不可控的风险。
弓弦拉得太满容易折断。蒙牛曾经是过去数年成长最快的消费品公司,但为了财务报表好看,过度追求轻资产运营模式,对上游原料放任自流,结果一起“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把蒙牛的股价打回原形,更逼得牛根生不得不转让控股权。
富士康国际是“台湾股王”鸿海精密在香港的上市公司。2005年上市以来,股价曾一路上涨4倍,但由于长期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导致员工意外事件频频,引发“血汗工厂”的争议,甚至连累到了大客户的面子,结果股价自2007年后就一路下滑。
真正的成熟公司,宁愿要低风险下的良好收益,也不羡慕高风险下的超额回报。
5.坦诚
国内的成长型民营企业,大多草莽出身,一路野蛮成长,不得已为了上市而规范治理,但又有几个真能与过去一刀两断?只要是家族生意,都希望保持神秘感,虽然公司已经公众化,但老板仍会把企业视为私人玩具。
而资本市场喜欢透明,但并不喜欢高调,更不希望企业把所有故事都寄托在一个老板身上。靠纸巾和卫生巾发家的恒安国际(HK.1044),原来是福建晋江的一家民营企业,1998年上市,老板施文博虽然从不见媒体,但财务报告却做得非常规范,与分析师沟通时不打马虎眼。
说到做到当然是一种美德,但真遇上天灾人祸,真需要业务调整,再牛的公司也很难保证每个季度都精确地符合分析师的财务预测。这个时候,有的公司习惯报喜不报忧,粉饰报表。就像当年的欧亚农业曾经干过的那样,最终跌入谷底。而还有的公司有困难讲困难。恒安国际上市之后就遇到金融危机、高管遇害,但却敢于直面问题并积极解决,2001年之后,公司业绩一路向上,股价也涨逾30倍。
本文写于2010年7月,正是创业板新股如火如荼的时候。那些动辄市盈率上百倍的新股能不能给股东带来真正的回报,值得怀疑。站在股东价值的角度去看公司,好坏是另外一种标准。
微博一问:
一直以为内地的价值投资人关心的主要是茅台、招行、平安这样的公司,最近几天跟深圳的几个朋友交流,发现腾讯也帮他们赚了很多钱,有些人甚至是从腾讯上市以后就开始做的。事实上,芒格一直在推动巴菲特,用价值投资的哲学来选择最好的成长股。在中国怎么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