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 庞升东 王兴

这是SNS社区战中最有意思的三个玩家。

早在陈一舟做Chinaren的时候,我就已经认识他。这些年曲曲折折,有他自身性格中善变的原因。从社区最后回到社区,只能说他认清了自己的长与短。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陈的想法很大,兴趣广泛,视野很开阔,对资本市场的好恶非常敏感,缺点是执行力稍弱,有些好大喜功、喜欢铺摊子。

我一直觉得他如果不创业的话,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家。至少他在买卖公司这块,还是表现出国内企业家少有的精明,颇有巴菲特的眼光(据说他炒美股的成绩很好)。无论是SP、猫扑还是校内,他的出价通常会让原来的创始人难以拒绝,当时让人觉得很贵。但事后一包装,就能卖出几倍的价钱。

这又带出他的另一个本事,就是能将半成品打造成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成品。虽然陈自己很少能够从无到有做好一项业务,但能把收购的公司整合成具有战略价值的资产,这是类似思科的钱伯斯的本事。

陈有个经典的比喻:说北京的互联网创业家喜欢讲概念,把蓝图规划得无比之大,而且希望事情离钱不要那么近。上海及江浙的创业家很擅长把互联网变成一种赚钱工具,而广东的创业家最能理解用户,特别是非中心城市以外的用户,最会做产品,细节抓得好。

相比我下面要说的两位,陈在管理方面最老道,吃的苦头也最多,濒死过好几回。关键时候,教训肯定比经验值钱。其实,千橡的阵式是最成型的,只要不出大错,他就能成气候。

在上海见过庞升东之后,我相信他有成为下一个史玉柱的潜质。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貌似草根,其实非常精明。很好的商业嗅觉,营销手段一流。他完全土生土长,特别知道如何赚钱,知道如何推销自己。虽然有人讲他做事手法有点“邪”,但在中国,“有争议的才能赚钱呀”。

按照华兴资本包凡的话说,庞的情商非常高。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别人想要从他这得到什么。这个“别人”,包括他的投资人,也包括他的团队。他会让这些人都感到很舒服、很满足。

为什么选择巨人,其实是马云先找他的。马云对他的社区也最有需求。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之间水火不容,如果选择跟马云合作,势必公开与另两家为敌。而巨人,在互联网业看来只是个游戏公司。选择它,既能与之互补,又不用担心被大象吃掉,更不怕得罪人。

史、马两家争51.com,庞在这件事的处理上表现出高度的社交智慧。他不漫天要价,他请史玉柱去跟马云沟通,两个人都在《赢在中国》当评委,最后史老大劝退马老大。

庞的团队非常厉害,因为多元化,有高中毕业的草根创业者,有海归,有台湾同胞,还有几个有政府背景的。除了主管产品的是“80后”,大部分成员的年纪比庞大。

很多人在某一方面都超过庞,但庞却能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这有点像刘备。而且,庞在做人方面很大气,舍得花钱,舍得给股票。他也知道放权,知道如何四两拨千斤,真是一个地道的浙商。

庞的学习能力很可怕。沈南鹏、史玉柱都是他的老师。我们吃饭那天晚上9点半的时候,他的手机铃声响了,庞说这是他自个儿设的,提醒他结束工作,开始读书。

但我相信,庞是有野心的,他的目标是QQ。在一个订餐的电话中,他清楚地告诉对方服务生,他姓庞,庞大的庞。

对于庞,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他的对手马化腾是一个“石佛”李昌镐般几乎从不犯错的人,庞的任何自大、轻敌甚至着急,都可能会让自己死得很惨。但庞要想活下来,又必须烧钱,必须快跑。

最后是王兴。他是三人中最年轻、最纯粹的一个,也是我最欣赏的一个创业者。因为这种类型的技术创业者,在国内是比较稀有的。按陈一舟的话说,他是那种硅谷神童,“脑袋很大,眼睛发亮”。他是真懂技术,而且自己就是最活跃的用户。他的身上还有些学生气,看起来比较单纯。

也许是曾留学美国的缘故,他的做派有些美式作风。据说,他和同事中午出去吃饭,也都是AA制的。没有见过王兴的团队,但从海内网上感觉,这些团队成员跟他的气质有相似之处,偏精英文化,这也意味着海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曲高和寡。

但我还是希望,王兴能够坚持这种纯粹,坚持这种精英和开放文化。有趣味,但不要庸俗,没人充大佬,讨论很平等。今天这些人可能只是小众,但他们很可能是潮流趋势的引导者,只要等到恰当的时候,抓住一个引爆点,海内也许能取代天涯、MSN在白领人群中的地位。

校内也好,51也罢,都有一些老板的影子,而更多的只是他们的产品而已。但海内的确有王兴内在的精神气质在其中。说实话,我很希望海内能够成为一块“社区民主”的试验田。

王兴的缺点是什么呢?我感觉也许是骨子里的傲气和桀骜不驯。这可能会让国内VC业的老江湖不太爽,反而那些有国外背景的投资人可能更愿意接受他。他的事业,不管是海内还是饭否,都是需要长期经营的,要投资他的人也得有足够的耐心吧(希望他不要太急着卖公司)。

性格决定命运,运气左右成败。三人之中,论智商,王第一,陈第二,庞第三;论财商,陈第一,庞第二,王第三;论情商,庞第一,陈第二,王第三。

至于胆商,三人不分伯仲。(查了一下他们的出身,都是极普通的人家。陈来自湖北武汉,庞是浙江天台,王是福建龙岩,这三个省份都是中国著名的商贾发达之地,也许有些影响吧。)

谁能笑到最后,或者都能笑到最后,这是一个问题。商业丛林里,多几个不同的物种,总是件好事。

 

 

本文写于2008年7月。事实上,最后赢得中国SNS之战的是QQ。千橡把校内变成了人人网,王兴放弃了海内,做饭否和美团,51.com已经不复盛时荣光。创业之路艰险漫长,人生有起有伏。

 

微博一问:

Facebook5亿用户,私募市场估值400亿美元,平均每个用户价值80美元;QQ7亿注册用户,估值400亿美元,平均每个用户价值57美元;新浪微博5000万用户,二级市场估值15亿美元,平均每个用户价值30美元;Twitter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37亿美元,2亿用户,平均每个用户价值18.5美元。为什么社会媒体用户的估值低于社区用户?有什么办法提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