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王阳明说,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求之于心而非,虽其言出于孔子,也不敢以之为是;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出于庸常,也不敢以之为非。

  但在朱熹看来,只能说“性即理”,至于心,因为它包含了“性”和“情”两部分,“情”就是情感和欲望,未必与天理和本性尽合,所以断不能说“心即是理”。

  王阳明不听他叽叽歪歪,用一个公式解决问题:心=性=理=良知。

  恒等式,可命名为“万能公式”。

  万能公式中的性融合了情,王阳明没有将情一竿子打死,只说将情之过与偏(即欲)调整到合理的范围即可。

  王阳明的话里但凡出现“心”字,可以马上联想万能公式:心=性=理=良知。

  接着,他又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

  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意就是人的意识活动,具体怎么活动的,请参考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喧哗与躁动》、《墙上的斑点》等。

  意识一旦发动,必有所指,比如你感觉到渴了接下来的行为必然是去找水,五毛想多赚点钱给女朋友买戒指了接下来的行为必然是开动马甲四处发帖,这种“意”之所在,便叫做“物”。“物”指“事”,即与意识相关的人事行为,而非其字面意思“物体”。

  到此,由“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此心在物则为理”三大命题构成的“心即理”说圆满自洽。

  心外无理:普遍规律只有与你的心灵融合才有意义,才能渗透到你的信念与情感中,从而有效地影响你的行为,否则只是一种空疏的概念、束缚主体的桎梏。

  心外无物(事):心之发动处谓之意,即我们所说的“动心”。意不可能悬空,必有落实的对象,一切活动(事)都是意识参与的活动,因此,离开主体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如果只有这两个命题,自己玩自己的,那心学确实就和禅宗没有什么区别了。

  最后一句才是重中之重。

  此心在物(事)则为理:具体的理体现在心与外部世界所存在的关系中,脱离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理没有意义。

  的确,王阳明虽然肯定“物即是事”,但他始终没有明确把实在的客观物体(山川草木)排除在心外无物这个命题的适用范围之外,这就不得不面临一个存在论的问题。

  事实上,王阳明压根就没有兴趣去讨论这个问题。但却很好回答:离开了主体,客观存在对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比如你凭什么把你扔东西的那个箱子叫做垃圾桶?那明明就是一长方体的铁皮。你凭什么认为粉笔只能用来写字?有的小学老师就从不板书,而喜欢用粉笔砸人,在他看来粉笔就是提醒学生认真听课的工具。

  看过《移魂都市》、《异次元骇客》等科幻电影就会明白,人类集体感知到的这个世界有可能只是一套制作精密的程序,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罢了。

  唯一靠谱的是回归内心。

  这也是为什么人人都读孔子却人人无法成圣,人人都看巴菲特人人都成不了股神,人人都这个奶酪那个弱点的最后该是什么人你还是什么人。

  外在之理包装得再炫目多彩,不经过与作者同样的心路历程,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孔子之前已经有人尊敬父母,爱戴兄弟了,这便是“心即理”的明证,而孔子的出现不过是对这些行为命名罢了(孝、悌)。

  孔子可以告诉你怎么说怎么做,却无法告诉你这么说这么做的心理依据。

  同“应该怎样”比起来,“为何这样,如何这样”更重要、更根本,这需要你自己到心上去求。

  所以,日本籍明矾,“明治维新”领导人西乡隆盛说:“读经宜以我之心读经之心,以经之心释我之心。”

  任何经典不过是对人心的记载,对它不应当做教条顶礼膜拜,而是取其有用者用之。

  如果你足够刁钻,非要在存在论上驳倒王阳明,非要将“存在即被感知”这一命题彻底粉碎,那就只好再把薛定谔家的猫牵出来。

  虐猫狂薛定谔闲来没事意淫的时候,构思了一套惨无猫道的装置。此装置安放在一个密封箱里,由原子激发。

  箱子里有一只可怜的猫和一个毒气瓶。

  实验开始。每当原子衰变放出一个中子,它就会激发一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那个毒气瓶。

  事实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毒气瓶被打破,猫就会挂掉。如果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会好好活着。

  实验的结果是:当我们没有观察时,那只猫是又死又活的。

  如果把量子力学中这条“测不准原理”放大到宏观世界,那么不仅仅是猫,一切的一切,当我们不去观察时,都处在不确定的叠加状态。这是因为万物皆由原子组成,原子服从不确定性原理,万物亦无法逃脱此理。

  甚至可以极端地说:当我不观察时,月亮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月亮也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当你转过头去不看月亮,一大堆粒子就开始按照波函数弥散开去。于是,月亮的边缘开始显得模糊而不确定,它逐渐“融化”,变成概率波扩散到周围的空间里去。

  一句话,当你不观察月亮时,它就会从确定的状态变成无数不确定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