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
做完这一切,王阳明铺纸研墨,平静地写下了七个大字:飞报宁王谋反疏。
与表面的平静相反的是隐藏在这一举动背后的凶险。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据后来的刑部尚书郑晓同志回忆说,当年宁王造反时自己正在杭州参加科考。那几日江西临近各省都有文书发到杭州,或曰南昌有变,或曰江西巡抚被害,就是没人敢明言朱宸濠造反。
很好理解。事涉宗室,情况未明之前谁也不想自找麻烦。再者朱厚照行事荒唐,朱宸濠密谋已久,搞不好就成了朱棣第二,到时候人家就不是造反而是靖难了,原先说造反的人就只有自己打口棺材往里睡的份了。
所以郑晓才会说王阳明此举是“不顾九族之祸”。
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历朝历代都逃不过一种规律:王朝初创时会用严刑峻法惩治犯罪分子,用宽徭薄赋获取群众基础。接着进入烽火相传的阶段,社会经过休息逐渐繁荣,同时,流淌在每一个人血液中的文化痼疾开始潜滋暗长。官场的内耗,国家的虚耗终使社会积重难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荣也逐渐成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体积越来越庞大,而随着肥皂水的张力到达极限,越来越脆弱,然后一触即破。
心学是教会了很多人使用权术,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时候不用,这才是它之于这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最根本的意义。
朝廷接到王阳明的奏疏,立刻作出反应,将钱宁、陆完等朱宸濠的同党论罪下狱,革除朱宸濠王爵,向南方诸省通报宁王反情,着令地方官员配合王阳明剿灭叛军。
吉安附近的大小官员、军队、有志青年都以吉安为圆心,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只待王阳明一声令下,便即为国效命。
总共七八万号人把吉安围了个水泄不通,王阳明却不见了踪影。
这帮人光每天吃喝拉撒就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伍文定拖不起,赶紧找到王阳明,问他怎么不发兵。
王阳明笑着说:“时机未到。”
伍文定着急道:“现在大家士气高涨,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
王阳明只淡淡地说:“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此为兵法最高奥义。”
见伍文定不懂,他解释说,起初敌强我弱,需要用计拖延敌军,争取时间。如今我军实力大增,可以与敌人抗衡,但宁王经营江西多年,根深蒂固,若贸然出击攻城,必然久攻不下,人心思乱,断不可行。不如龟缩不出,示弱于叛军,使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必能取胜。
伍文定彻底服了,不再异议,只一丝不苟地去执行王阳明布置的方针。
朱宸濠被王阳明拖在南昌半个月,既不见京军南下,又不见王阳明北上,天天干瞪着几个下属,看谁都像叛徒,愈发心浮气躁。现在看到了真正的朝廷诏书,才知道被涮了,气急败坏地带着八九万人,坐着千余条战船,沿长江而下,直扑安庆,相当默契地配合着王阳明的预测。
阳明得报后召集众官商议。
众人一致认为安庆作为长江下游的门户,一旦被攻克,则南京不保,所以应该立即去救。
王阳明则认为南昌距离安庆很近,即使日夜兼程,也不可能比朱宸濠先到安庆。并且,我军训练不足,长途奔袭,必遭朱宸濠围点打援,截杀于半道,彼时南昌守军再倾巢而出,首尾夹击,则我军危矣。因此还不如先攻南昌,宸濠志在南京,精锐尽出,南昌守备空虚,容易拿下。朱宸濠知道后院失火,必然回兵来救,其时我军再以逸待劳,定能大获全胜。
计划好是好,问题是安庆能不能抗到王阳明攻破南昌?
据王阳明对安庆知府张文锦的了解,答案是肯定的。
张文锦一贯认为所谓敌人,不过是那些迫使自己变得强大的人,因此他招待朱宸濠的东西只有两样—火枪和弓箭。
朱宸濠久攻安庆不下,就派张文锦的老乡、降官潘鹏前去劝降。
张文锦见了潘鹏,一不客套二不叙旧,直接让人砍了,并不厌其烦地碎了尸,从城墙上一块一块扔了下去。
这就有些骇人听闻了,毕竟那个年代的人还是很讲究乡党之谊的。
遇到这种死磕的主,朱宸濠基本不指望速战速决了,这就为王阳明攻破南昌争取了时间。
事实上南昌的城防比王阳明想象的还要薄弱,伍文定领着一队先锋基本就搞定了,等大军到来时直接入城接收。
朱宸濠的宫眷都在王府纵火自焚,其子成为阶下之囚。
消息传来时,朱宸濠正在奔赴南京的路上。
这是刘养正和李士实的建议。由于安庆久攻不下,眼看朱宸濠的脸越来越黑,俩人便鼓捣出这么一个破釜沉舟的计划。
但当时王阳明的军队已经到了离南昌不远的丰城,朱宸濠怕南昌不保,准备回军去救,却遭到刘养正和李士实的一致反对。
平心而论,宁府造反集团里对朱宸濠忠心不二的也就这俩人—不忠不行,一个有想法没办法,一个有文凭没文化,都指着他飞黄腾达。
因此,刘养正和李士实都坚信人生中有时不去冒险比冒险更危险—反正公司不是自己开的,只有上市才能分红。
于是,俩人绑架了朱宸濠的公司,意气风发地奔向心目中的纳斯达克—南京。
南昌失陷的噩耗传来时,朱宸濠正在吃饭。
他当即放下筷子,找来刘养正和李士实召开董事会。
这次会议不是用来讨论问题,而是用来贯彻思想的,就四个字:鱼死网破。
鱼就是我朱宸濠,网就是你王阳明。
两个CEO还是持反对意见。其实,不管于公还是于私,刘养正和李士实径取南京的判断都是准确的,一旦得手,至少可以占据名义上的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投机分子,形成滚雪球效应。
但朱董事的小农思想害了他,小农思想的特点是小富即安,家族至上,缺乏长远规划,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坐视老巢被端。
于是,凌十一和闵廿四被任命为前锋,朱宸濠领大军随后,回师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