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坚挺以待,动转得势
金秋十月,残荷听雨。王阳明却顾不得欣赏西湖的美景,径往浙江镇守太监衙门去找张永。
张永闭门谢客,谁都不见。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王阳明执意要见,门卫只得进去通报,半晌回报说:“张公公让您回江西去。”
门重重地关上了,王阳明的心凉了。
他累了,心力交瘁。
早就可以撒手不管,甚至连平叛都不是他分内之事,何苦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自讨没趣?
早过了不惑之年,像他这把年纪的很多官员已然看透,都在为自己谋划,如同《潜伏》里的吴敬中,千里做官只为财。
想想看也是,世事无常,什么都是假的,真金白银才是最实在的,谁还像王阳明一样为了一些虚幻的苍生大义奔波劳碌?
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你不关心政治,政治肯定关心你。王阳明是在为江西的百姓争,更是为自己争,他奋力砸响了门环。
门刚开一条缝,就被王阳明一把推开。他一边快速向里冲,一边呵斥道:“我见张公公有机密大事,误了事你们哪个担待得起!”
来到大厅,却不见张永的影子,王阳明大声道:“张公公,我有国家大事与你商议,为何躲着不见!”
张永不是慈善家。
作为一个有别于刘瑾的太监,他对文官集团既不憎恨,也不拉拢,和杨一清联袂主演倒刘大戏主要还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当然,对王阳明这样能文能武、勇于担当之人,他还是久仰大名的。但是且慢,敬仰是有限度的,以目前的形势,张永绝不会为了一个王阳明公然和江彬作对。
出于礼节,他还是出来接见了阳明。
这个世界是两个人的。三个人以上,就没有了真诚。现在大厅里只有两个人,两个阅尽沧桑、分量相当的人。
王阳明别无选择,他没有任何资本,有的,只是一片冰心。
他向张永挑明了两点:
第一,江西经过南赣之乱、宁藩之乱,民力已疲,再经不起京军这么折腾。若百姓不堪重负,逃窜山谷,相聚为乱,则江南局势必将不可收拾;
第二,皇上久离京师,如有奸党窥测,趁机煽动,天下定成土崩瓦解之势。
张永清楚王阳明所言非虚,深受感动。然而又能如何?你我都是被时代潮流卷进来的人,根本出不去。离开了潮流,什么都不是。
以正德朝论,朱厚照就是潮流,还是一股随心所欲汹涌澎湃的狂潮,你要做的不是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是顺流直下因势利导,只有这样,事情才有可能挽回。不然朱厚照一动怒,群小一调唆,事态只会更加恶化。
王阳明深以为然,也看出张永公忠体国,愿意跟自己配合。便将朱宸濠交给他看押,自己跑到西湖的净慈寺躲清闲去了。
张永给朱厚照去了几封密信,为王阳明洗脱罪名,却杳无音信。
原来,朱厚照当天各种侠灵魂附体,驾着快船几天就到了通州。他将船停在张家湾,命人星夜赶赴紫禁城,去接刘良女。
刘良女见了来者,吓得花容失色。皇帝单舸来迎,有什么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也不要什么信物了,赶紧奔赴张家湾,跳上了朱厚照的座船。
朱厚照回到临清,带着江彬部的京军继续南下,来到扬州。一路上,江彬都在不遗余力地抹黑王阳明。
张永得知这个情况后建议王阳明直接去扬州面见皇帝,澄清事实。
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回者,机也。
王阳明不敢耽搁,离开杭州,直趋镇江,打算由镇江渡江前往扬州。
镇江不仅盛产香醋,更盛产世外高人,比如说杨一清。
此人是绕不过去,必须要拜访的,原因有三。
第一,当年正是因为乔宇托了杨一清的关系,才把王阳明从龙场给弄了出来;
第二,杨一清和张永关系密切,既然结交了张永,过来打声招呼也是应该的;
第三,人家毕竟是老江湖了,现在形势这么乱,听听老人言总没有错。
对于王阳明,杨一清是爱恨交加。
所恨者,其“异端邪说”也;所爱者,其政治与军事才能也。
阳明以晚辈身份叩见,一番恭维,向杨一清请教进退之计。
杨一清见他态度诚恳,便交了底:你根本见不到皇上。
有些问题只有站在杨一清这个层面才能俯察到全局。比如江彬会阻止王阳明面见朱厚照,比如王阳明当甩手掌柜一走了之,江西必定被许泰和张忠搞乱。
杨一清的意思很明确—赶紧回南昌主持大局。
王阳明有些犹豫,在镇江多待了两天。
两天时间,朱厚照又从扬州到了南京。
这边张永见情势不明,有些慌了。作为一名资深太监,他深知靠紧权力核心的重要性,便星夜兼程赶到了南京。
见到朱厚照后,张永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终于让无知的皇帝明白了一个事实—阳明是个好同志。
反方辩手江彬立刻拆台,中心论点是:王阳明一贯反党反社会,坏得掉渣,坏得流脓。此次丧心病狂勾结藩王,阴谋未成,还想惑乱圣听。
具体证据就是王阳明近在浙江,却不来南京谒见圣躬。即使陛下有旨召他,恐怕他也不敢来,这分明就是目无君上,做贼心虚。
朱厚照困惑了。虽然圣贤教育我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压根没教我们分辨孰明孰暗的方法。无奈之下只好做个实验,下旨召王阳明觐见。
王阳明在镇江闲听落花敲棋子手都快敲酸了,总算接到诏书,当即动身。
动身的结果就是被江彬的爪牙截住了,不让进谒。
一切都如杨一清所料。
不让见就不让见吧,多少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这点心理素质还是有的。他干脆脱下朝服,跑到九华山找和尚道士谈玄论道去了。
张永立即向朱厚照反映了这一情况,朱厚照点头道:“王守仁是个学道之人,应该不会勾结朱宸濠。不要为难他了,让他回江西吧。”
朱厚照的意思是让王阳明代理江西巡抚一职。不仅如此,还擢升伍文定为江西按察使。
但这一切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王阳明你得重写一份捷报。
阳明接到圣旨,明白皇帝的意思,为了满足他的愿望,使其早日回京,他不得不冒着被同僚鄙视的风险,重写了一份捷报。
新的捷报里,一个被称作“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的新人类粉墨登场。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紫禁城里呆着,就遥控了江西的战事,简直就是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的合体,总之不是人,只能是神。
环绕着这尊神的是以江彬为首的半人半神,虽然比神差点,却也个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至于王阳明伍文定之流,不过是神们的棋子,不提也罢。
这回朱厚照满意了,江彬也不吱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