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和布局

  王阳明在南昌讲学不休,北京城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朱厚照死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朱厚照再不死,大明朝就该死了。

  他人生华丽的谢幕是在返京途中跑到清江浦去摸鱼,结果鱼没摸着,自己倒不慎落水,差点被淹死。

  回京后,惊惧交加元气大伤的朱厚照身体每况愈下,御医尽心调治,终不见效。

  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彬密询御医,见统统摇首,便向内阁走去。

  在内廷排得上号的死太监里,张永跟文官是一条心,张忠跟边将许泰、江彬是一条心,魏彬跟太后是一条心。

  魏彬找到杨廷和,道:“皇上不豫,医力已穷,不如悬赏巨金,求诸草泽。”

  表面上看是说御医已经回天乏术,不如试试民间的名医。其弦外之音却是针对朱厚照无嗣的现实,暗藏汹涌:从民间找一个婴儿即位,对外宣称是朱家正统。

  杨廷和清楚这是太后授意,让他试探自己,毕竟内廷也不敢擅作主张,冒此天下之大不韪。

  杨廷和沉吟半晌方道:“御医久侍圣躬,必多经验,正如人生伦序,当先亲后疏。”

  这就向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必须从藩王中选。

  杨廷和早就料到了这一天,他将面对一个极其复杂的局面。

  站在杨廷和的立场上分析朝局不难发现,有四伙势力如同四朵阴云笼罩着紫禁城。第一,以江彬为首的边将集团;第二,朱厚照的生母张太后。这个女人不哼不哈,闷声不响地经营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将张氏族人安插于朝廷各处;第三,宦官集团;第四,文官集团。

  文官当中山头林立自不待言,宦官基本上和太后穿一条裤子了。但这些都不重要,当务之急是除掉江彬。江彬手握兵权,弄不好就会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朱厚照驾崩当天杨廷和就找到张太后,首先达成的共识是秘不发丧,商量好由谁继统先。

  按照惯例,没有子嗣便兄终弟及。问题是明孝宗是单传,朱厚照没有亲兄弟,最妥善的方案是从孝宗的侄子亦即朱厚照的堂弟里面找一个即位。

  但张太后不这么想。本来如果朱厚照争点气搞出个娃,人现在就不叫皇太后而叫太皇太后了。可要是从藩王里选个程咬金出来当皇帝,日后连皇太后的地位都将不保。

  但很显然张太后还没有胆大到狸猫换太子的地步,不然她也不用派魏彬去试探杨廷和,直接单干得了。说到底,没有文官她还是玩不转。想绕开杨廷和?可惜她没有这个实力。因此,她必须让步。

  于是,谈判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继嗣和选谁。

  符合条件的藩王有三个,杨廷和青睐的是兴献王世子朱厚熜,亦即后来的嘉靖帝。

  表面上看是因为朱厚熜好读书、有贤名,实际原因是他在这三者中年纪最大,已经虚岁15,另外两个都是褦襶无知的小孩,容易被太后控制,导致垂帘听政,外戚专权。

  深谋远虑的杨廷和最后开出的条件是:朱厚熜加继嗣。继嗣说白了就是喊张太后为妈,喊明孝宗朱祐樘为爸。这样一来,内廷干政的隐患消除了,张太后也不用担心被新皇帝一脚踢开,两全其美。

  事实上,张太后并没有多少谈判的砝码,唯一吸引杨廷和的是她可以下懿旨召江彬入见。

  众所周知,朱厚照常年的办公地点在豹房,而豹房在紫禁城外。因此,作为武宗宠臣的江彬很少到紫禁城里转悠。

  但针对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军事统帅,抓捕地点你设在哪都不安全,只有将其孤身一人骗进午门,即使困兽犹斗终究插翅难逃。

  恰逢坤宁宫落成,正拟安置屋上的兽吻,邀请江彬参加祭典是很合适的借口。就这样,江彬被骗了进来,皇城六门齐齐下钥,守城兵一拥而上。江彬被捕下狱,随即凌迟处死,余党一网打尽,张忠、许泰流放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