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在圓明園邊上

(1793年8月22日)

英國人住進他們的新住所——在圓明園邊緣的一座「別墅」,後來歐洲人把圓明園叫做「夏宮」。「別墅」本身建在一個巨大的花園裡。園內有一些架有拱橋的小溪。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房間裡裝飾有圖畫:斯當東很欣賞風景畫,配景規則在畫裡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他不像天文學家那麼嚴厲,在後者看來,這些風景畫「說明對配景規則一無所知。遠景的人物比近景的房子還大,而且腳離開地面」。不過,兩人都一致認為中國人不懂陰影與倒影。喬治爵士補充說:「如果一個湖泊的四周有樹和房子,畫家就不畫樹和房子在湖水中的倒影。」啊!西方藝術家是多麼為掌握了立體藝術而自豪!

在斯當東看來,光線的變幻、明暗對比、閃色等這些歐洲的發明標誌西方的絕對優勢。西方制訂了「科學的規則」。同樣,它又掌握了「藝術的規則」。這些英國人在中國畫面前就像在「十二脈醫學」面前一樣有一種優越感。歐洲的藝術和科學已經完全成熟,而其他文明的藝術和科學尚處在初級階段。而王致誠神父卻承認,應該改信中國藝術才能懂得中國藝術:「我曾不得不忘卻我已學的一切。」啟蒙時代的英國人對不同於他們風格的另一種風格無法想像。因此,他們便歸罪於中國畫家的笨拙。這種解釋是錯誤的:恰恰相反,中國人是很手巧的。使團最好的畫家亞歷山大說:「他們非常精細地根據別人給他們的歐洲油畫複製品臨摹歐洲油畫。」

那就是兩種文化互不相容的撞擊。

憤怒的囚犯

斯當東對後勤工作感到不安:這些房子「過去是給外國使節住的;但很明顯,這房早已沒人管了」。安德遜說得更加直率:「屋子裡到處是蜈蚣、蠍子和蚊子。」

英國人不得不睡他們海上航行時用的吊床和行軍床。「這個國家老百姓睡的床都很不舒服。」或更確切地說,不同的文化有

不同的床。今天大多數的中國人仍然滿足於睡木板床;或者,在冬天時睡磚砌的炕。睡前,從炕下把炕簡單燒熱。

住地圍有高牆,戒備森嚴,和外界完全隔絕:「不管我們用什麼借口,他們都不讓我們出去。所以通道都派有官員和兵士把守。這座宮殿對我們來說只是一所體面的監獄而已。」

本松中校是一名傑出的軍官,但為人脾氣暴躁。他「因為沒讓他出去而覺得受到極大侮辱。他惱羞成怒,但結果遭到衛兵的粗暴對待」。「英國外交官在世界文明國家裡享有最大的特權,現在竟受到如此對待,他們覺得是一種恥辱……」從高貴的爵士到普通的兵士,人人都把自己看成是征服者,因此他們永遠沒想到會受到這種陰險而輕蔑的對待。

無論是霍姆斯、安德遜和其他同級的英國人都不知道馬戛爾尼和中國高級官員會談的進展情況。但是每個派往國外的使團其每一級別的成員都同對方相應級別的官員要作正面的較量。英國和天朝的低級官員之間的這種較量變得激烈起來;英國使團的低級官員毫不懷疑他們沒有受到皇帝所希望的那種接待,指控中國官員惡意待人。使團不正是想要在北京為在廣州的英國人所受到的歧視鳴不平嗎?現在他們已到達北京,可他們就先不得不考慮要求皇帝糾正其下屬在首都所犯的錯誤!

霍姆斯支持本松出去,而安德遜覺得最好不出去,「勇敢地順從命令,雖然這些命令非常令人不快。不過,這些命令出自我們來請求照顧的政府,而且可能就是這個國家傳統制度的組成部分」。

馬戛爾尼一開始就認為這所館舍是「無法接受的」。誠然,「這座鄉間別墅及其花園十分幽靜雅致」。但他尋求的並不是來隱居!

他的希望是住在北京。如果他在中國的逗留期不該像他所希望的那樣長,那至少能讓他在中國生活的中心居住吧!他不相信在那裡會像在這座皇家園林裡那樣被嚴密隔離起來。他在帝國皇權位置方面犯了一個錯誤:他越接近北京,離皇帝的駐地卻越遠了。

一次騙人的旅行

馬戛爾尼從徵瑞8月22日的禮節性拜訪起就提出住宿問題。「欽差大臣告訴我,一名負責解決我們問題的大學士正從熱河前來,還說第二天就給我派一名或二名歐洲傳教士。見他情緒顯得比平時好,我便乘機向他談起我們的住宿問題。」使他十分吃驚的是欽差大臣竟立刻回答說「他認為這不會有問題」。

實際上,一座在北京的館舍已安排好供英國使團從熱河歸來時使用,以便使團參觀首都美景。和珅曾指示:「派內務府人員量為糊飾打掃以備給住。」這些修繕活尚未開始干。不過,既然馬戛爾尼堅持要住,那就用4天時間把館舍修繕完畢。

在這同一個指示裡還安排了一個細緻的旅遊日程。英使將看到該看的東西,規定以外的一律不准看:「可以允許他遊覽圓明園以及萬壽山湖,他可以在萬壽山湖觀賞水上遊戲。等他來首都聽取諭旨時,可允許他觀瞻富麗堂皇的宮殿。這些地方都要作好水上遊樂的準備工作。最後,皇帝同意英國貢使乘坐龍舟遊覽昆明湖。湖水必須相當深,你們要派人疏浚昆明湖,務使一切完美無缺。」

政府對一切都作了精細周密的安排。即使波將金給葉卡捷琳娜二世看的村莊也不比這佈置得更好了。這是一次事先為欺騙馬戛爾尼而安排的旅遊。不過,即使這麼一次裝門面的遊覽如同深入中國內地一樣可使人瞭解不少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