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四十六章 君主給封臣的信
(1793年10月3日)
以下是乾隆給喬治三世的覆信,馬戛爾尼是10月3日下午獲悉內容的。信上簽署的日期是9月22日。其實通過宮內文書,我們現在知道7月30日起草了一份稿子,並於8月3日呈報皇帝:在馬戛爾尼見到皇帝前6個星期,即在他把國王的信交給皇帝前6個星期!而這份敕書本應是對國王信件的答覆!也就是在禮儀危機爆發前的6個星期!因此使團的失敗並不僅僅是因為拒絕叩頭。這早就策劃好了。我們現在猜測敕書的措辭由於這些蠻夷的傲慢而更為強硬;但是,從實質上來說,回信的內容不會有什麼不同。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先是接受對方稱臣。慣例式的回答可以事先就擬好,因為它基本上沒有變化;只是要考慮該國臣民或貢使的特點適當填寫而已。
相反,變化大的是敕書的三種文字譯稿的先後譯法。
原文是用中文古文寫的,裡面不斷使用高傲的接近於侮辱人的語氣。
將原文譯成拉丁文的傳教士仔細地刪除了最傲慢的詞句。他們自己就說要刪去「任何帶有侮辱性的語詞」。
最後,就是這個樣本,使團的頭頭也不願意在他們生前予以發表:只有在他們死後才——部分地——為人所知。他們僅滿足於把拉丁文的譯本概述成英文。為此,就出現了一份以後被認為是正式的譯本,但實質上完全是偽造的文本。因為,在被善良的神父們刪改過的譯文中,馬戛爾尼與斯當東還刪除了所有可能刺傷英國人自尊心的內容。這是一個刪節本的刪節本,味道是淡而又淡了。
那麼,我們就借助於中文原文,首次發表下面的全文譯文。
「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咭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繼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繼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准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准復回本國,此系天朝定制,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為無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為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驛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體制,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制,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飾,天朝亦不肯強人以所難。設天朝欲差人常駐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斷准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至更張天朝百餘年法度。若云爾國王為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為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恤。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周備。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飭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內先行動支帑項代為清還,並將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為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里,伊亦何能照料耶?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傚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撫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繼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下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貫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諭,並賜繼爾國王文綺珍物,具如常儀。加賜綵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特此敕諭。」
世界上唯一的文明
這就是那封信:未經修改的,在傳教士為美化它而施行整容術之前的那封信,現在原封不動地展示出來了。馬戛爾尼本人不瞭解原信內容;在他死後,人們不好意思地將它改頭換面了。
喬治三世希望傳播英國的先進技術,並同中國進行技術交流,希望在澳門——廣州的貿易正常化並使之擴大到其他港口,改善歐洲人的居留條件,開闢新的市場,所有這一切都以百餘年法度為理由而遭到拒絕。被法典化了的東西不能有任何改變。被鎖閉的東西不能去打開。可能誰也沒有見過比這更僵滯不變、更封閉的社會。
這份恢復了原貌的敕書不僅是從馬可·波羅到鄧小平時代有關中西關係的所有文件中最奇特和最重要的文章,它也是我所知道的給人印象最強烈的變態的典型。儘管在許多民族的行為中可以發現變態的跡象,但沒有哪個國家比滿族統治的中國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了。對於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種文明——來說,這種變態不僅表現為自視比他人優越,而且在生活中認為世上唯有他們才存在。我們可以形象地稱之為集體孤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