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六十一章 黑暗中的微光
(1793年11月8日-11日)
船隊在大運河上航行了600公里後接近杭州,在那裡松筠將讓位於長麟。正赴任的新兩廣總督將陪同使團,因為「獅子」號突然出發以及馬戛爾尼拒絕搭乘「印度斯坦」號打亂了整個計劃。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松筠最後一次發揮作用:向馬戛爾尼說長麟的好話。任命這樣高的人為兩廣總督表明皇帝有意同英國商人建立更好的關係。這個任命難道是使團獲得的唯一具體成果嗎?不管怎麼說,松筠便出的心理攻勢說明是有效的:乾隆的形象又帶上了仁慈的光環,而馬戛爾尼又重新抱有希望。他正在草擬的、準備讓馬金托什船長從「印度斯坦」號上傳遞的文件證實了這一點。
完全紳士派的總督
確實,長麟可以被看作是「左右局勢的人」。新任兩廣總督是滿人,乾隆的親戚。他享有正直的美名。1792年,他為幾名被和珅誣告犯有陰謀罪的人辯解而失寵,現在他已走出了政治上的低谷。
兩人之間的第一次接觸至關重要。兩個人將互相觀察並作出評價。從宮內文書看不出長麟對馬戛爾尼的看法——中國人一般不作心理分析:他們的記載更著重道德的判斷。而馬戛爾尼作為真正的西方人,喜歡具體說明他的印象,並詳細敘述他們談話的內容。
11月9日早上,船隊在杭州附近停泊。總督的遊艇立即靠向勳爵的船。馬戛爾尼說:長麟「先與松筠談話,然後前來對我表示歡迎」。
英使馬上對他產生了非常好的印象。長麟除了受過良好的教育外,為人直率、儀態高雅——一個真正的紳士。他的談話與松筠全然一樣。他肯定地說他接到皇帝的命令,要對在廣州的英國人表現出最大尊重;他們有事可以直接找他。
這些西方人把最可鄙的物質主義和天真幼稚如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東方人如何能不嘲笑他們呢?這個十足的紳士在對英使大獻慇勤的同時,卻希望把采珍珠的漁民訓練成作戰潛水員去破壞英國船隻。
長麟不停地說著如長途航行勞累等寒暄話,並說英使進京「非常討得皇帝的喜歡,他不斷地表示自己極為滿意」。他甚至交給馬戛爾尼皇帝送給國王的又一批禮物:繡金的絲綢,尤其是一張:「福紙」——即天於御筆寫的福字。「一位中國皇帝對另一位君主表達友情的規格不能比這更高的了」,這是馬戛爾尼為他的英國讀者寫的。他沒有指出這種姿態對皇帝來說不要付出很高的代價;沒有指出對於這一巨大的行動來說這只是個微不足道的成功。
大家記得乾隆的本意是,這「福」字應該意味著向即將在舟山登船的使團「告別」。路線的改變使這字蒙上了一層滑稽可笑的含義,馬戛爾尼對此並未察覺。他也不可能知道這些禮物原先應由松筠轉交給他。作為好朋友,松筠把這事留給長麟去辦,後者因此可以借此作為愉快的見面禮。
來年,遭到可怕虐待、備受凌辱的荷蘭使團也將得到皇帝御筆來書的福字,那是送給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荷蘭國王的!……
迴避的技巧
使團在杭州要停留幾天,以便把人員和行李一分為二,一部分人與物將同馬金托什繼續前往舟山搭乘「印度斯坦」號,另一部人與物將同馬戛爾尼與長麟一起走陸路去廣州。「印度斯坦」號留下除了等候船長外,還在等待把在當地換取的貨物帶走的許可。既然它還停留在那裡,最好是把貨艙裝滿!誰知道呢?因為這樣做就將開創一個先例。中國人懂得下的賭註:不是幾噸茶葉,而是一條原則。因此長麟向馬戛爾尼和馬金托什作了迴避技巧的精彩表演。
他解釋說:「舟山的商人沒有與外國人通商的習慣,另外,他們也沒有能使英國人感興趣的貨物。最後,他們希望用現金支付——也就是說用銀幣。」而長麟知道英國人沒有銀幣。可能受馬金托什的鼓動,馬戛爾尼建議以貨易貨。他並沒有明確指出,但是內閣檔案反映出皇帝的憤怒。
實際上乾隆密切注視著事態的發展。松筠的建議使他大為不悅:
「前因該貢使等懇請在寧波置買茶葉、絲斤,原已降旨允准。今該貢便又以銀兩無多為詞,欲將洋貨在彼兌換。
——真可鄙。
「應赴澳門、黃埔將貨物交易。」
然而他還是個好君主,他允許和珅提出一個改良方案:
「今已將絲斤購備運往,如該貢使等購買無多,不妨酌量准其交易,倘伊等因松筠飭諭不復在彼置辦,即聽其前赴澳門、黃埔購買亦無不可。」
乾隆又一次用硃筆添上:「若聽其一事,彼又生法求恩不已矣。」
長麟重彈松筠一再提出的異議。馬戛爾尼放棄了在寧波貿易的計劃。強行突破行政封鎖是辦不到的。對私人——即「奸商」不能抱任何希望,他們明顯已經起不了作用。為什麼要試圖同這些人作交易呢?天朝的等級制度隨時會使之付諸東流的。使臣抓住賜於他的微薄的補償不放。總督向他宣佈,作為特殊的恩賜,「印度斯坦」號將免付出口稅。馬戛爾尼對這些一本正經地不斷重複的句子已經聽膩了,對那種毫無意義的永恆的微笑也看夠了。但是,他還是想,皇帝的優待,對自古以來的慣例的違反,儘管並無驚人之處,難道不是具體地說明他的使團並非毫無用處,而新的做法將會逐步建立嗎?
托馬斯從特使和他父親的隻言片語中猜出了他們的想法,他堅持說:「長麟極為謙恭,非常客氣。」
馬戛爾尼對他著了迷。他越來越慶幸自己一再堅持走陸路去廣州,讓「印度斯坦」號只把使團的一個分隊送走,而不是相反。展望他將要與一個決定廣州和澳門歐洲人命運的人一起度過幾周使他日益感到這是他使命出人意外的延長——一種挽救使團的決定性的好運氣。
「不許民人與之接觸」
從第2天——11月10日一起,總督又來看特使,並重彈老調:「皇帝陛下對你們大有好感。」馬戛爾尼不愧是個好外交官,他馬上就試圖使這樣的好感具體化。他從另一條戰線發起進攻:關於絲綢的某些秘密在意大利和法國尚不為人所知,而英國人在這方面也一無所獲。正是在杭州附近種植的桑樹最多,養的蠶也最多;而在城裡製造出最有名的絲綢。馬戛爾尼曾詢問過他船上的船夫:一些人認為紅桑起主要作用,另一些人則認為是白桑。究竟如何?很顯然,總督對此一竅不通。中國的等級體系裡從上到下的人都對外國人的好奇心加以迴避。又是一個不適宜的問題:搞間諜活動。
可是,斯當東不是成功地發現了一個工業秘密嗎?「蠶是在特地搭起的蠶室內養殖的,那裡遠離各種嘈雜聲;因為中國人認為哪怕是狗吠聲也會妨礙蠶的生長。」讓我們再往下看:「繅絲之前總是把蠶悶住。為此,他們把繭放在匾上,再把匾用水氣蒸。當繭被繅完絲時,中國人就大嚼蠶蛹。」如果說中國人津津有味地品嚐長滿其身的虱子,他們就不可能對蠶蛹的滋味無動於衷。繼工業秘密後,又發現了一個集體行為的秘密:英國人識破了中國人的心理現象。他們的猜疑不是得到了證明嗎?
這種猜忌不僅反映在絲綢方面,而且也反映在對杭州這座城市的本身。在歇腳的數天時間裡,英國人被關在船上不許登岸。乾隆的朱批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不許民人與之接觸,不令貢使從人等上岸。」這些蠻人沒有想到皇帝為他們費了這麼多的朱墨。
托馬斯的日記證實了這種隔離措施:「那位大官來到勳爵的船上同他談話。但是我們還沒有到達城牆邊上,我們不得不在郊區夜間睡覺,白天閒呆著。」這是他在11月10日的日記中寫的話。
喬治爵士記敘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一部分運往廣州的行李被錯運到前往舟山的船上。3個英國人被派去尋找行李:唯有他們能認出這些行李。他們由一名官員及其僕人陪同騎馬前去,他們從東面繞過城市。終於可以自由一會兒了!抵達河邊後,他們登上牛車,每輛由3頭並排套在一起的水牛拉著,用一根繩子穿過鼻孔來駕馭它們。牲口飛速奔向河裡,在水中它們只要能站得住便前進。隨後,旅行者們從牛車上到船裡。到了河對岸,他們乘坐轎子前去舟山運河。
事辦完後,英國人又騎上馬,用馬刺刺馬的兩側朝城裡飛奔而去。當他們已看見城牆的時候,追著他們的中國官員叫守城的衛兵在他們到達之前關上城門。然後對英國人解釋說城門打不開了,因為只有巡撫有鑰匙。他們因此不得不再次繞著城走。關城門的命令引起了軍隊的警惕,馬上動員起來作好戰鬥準備。王大人「見到3個英國人居然能在中國防禦得最好的城市之一造成驚慌不禁啞然失笑」。
然而在他們到達的第2天,王大人已經同巴羅和李神父一起去熟悉杭州南面上船的地方;他們那時是穿城過去的。小斯當東寫道:「他們回來後,對城市和店舖作了出色的匯報!」他們那些被迫呆在船上的夥伴則像被禁閉者那樣表現得十分不耐煩。
望遠鏡裡的漂亮文人
建造於錢塘江和帝國運河之間的杭州是兩條水路的必然通道,貨物在此換船轉運。這是聯繫南北的大商埠。「可以想像貨物的轉口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它的人口幾乎同北京一樣多,城裡到處是店舖,它們可以同倫敦的店舖相媲美:絲綢店、毛貨店、英國布匹店應有盡有。」
在鋪著大石板的狹窄路面上,萬頭攢動;夷人一出現就引起交通堵塞。女人們都打扮得十分吸引人,但只是在衣服的顏色、髮型和頭上插的花上作些變化。一件絲織內衣代替襯衫。外面穿著燈籠褲和皮裡上衣,一件厚厚的飽子套在最外面,腰間扎一根腰帶。
中國女人「認為體態豐腴是男子美的標準,而在婦女身上則是個大缺陷。她們極為注意保持自己身材的苗條。」她們把指甲留得很長,「以表明她們有人侍候」,她們把眉毛修成「細長弧形」。
畫家亞歷山大作了如下概括:「我們見到的大部分婦女不能算美,尤其是用小腳快速行走的平民婦女。上流社會的婦女很少出來。我們通常在遠處見到她們。例如我們用望遠鏡有時會無意中見到一名婦女正在關窗。在我們看來,她們是漂亮的,但可能是因為她們化了妝的緣故——主要用補粉和胭脂。」
雷峰塔
古今都一樣,旅遊在中國從來不是盲目進行的。王大人「有禮貌地邀請巴羅先生和其他幾位團員乘坐一艘華麗遊艇游西湖,一條準備飯菜的船跟隨其後,湖面上蕩漾著無數條供遊人消遣娛樂的小船。岸上有達官貴人的宅第,一座皇帝行宮,還有不少寺廟。自山邊冒出的小溪流入西湖,上面跨著美麗的石橋。」這副景象沒有任何變化。《儒林外史》並不過分誇張地斷言:「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個真山真水的景致。」
在樹林中,有「幾千個修築得像房屋一樣的墳墓,墓是青色的,配上白色楹柱,排列得像是一條條小街道。差不多每個晚上都有人拿著火把前來湖邊的墳地向其家屬的遺骸祭供。」
在一座山峰上矗立著幾座寶塔;其中一座位於岬角邊上,名叫「雷峰塔」。「塔頂已毀壞,上面長滿了綠苔和荊棘。據可靠的說法此塔是孔子時的建築物。」在傳統戲劇《白蛇傳》中,這座著名的塔被用作佈景。始終不變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