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第八十八章 內破裂
1850年-1911年)
天道不僅由於外來的打擊而遭到了動搖。它在滿清王朝無法再平衡的民族主義反應的壓力下從內部破裂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在中國國內侮辱中國人,外夷證明了「天命」已不再授予這王朝。馬戛爾尼談到秘密會社策動的叛亂。這並不是一種新的現象。但在1850年,它的規模空前壯大,這就是太平天國起義。它特別反映了中國的民族主義,但具有時代特徵的是這種民族主義開始借助西方的武器——為了更好地同西方作鬥爭。這次起義的領袖是廣東的一個年輕農民洪秀全,他在廣州曾同歐洲人有過往來。他從這些接觸中記住了兩件事情:西方的技術優勢和對基督教新教的一些初步概念。儘管方式簡單並帶有空想的性質,他是把西方思想與中國民族主義結合起來的第一個人。
他宣佈自己是「耶穌——基督的弟子」;他的信徒組成了「拜上帝會」,每月禱告兩次,遵守十誡,禁止酗酒、吸煙、抽鴉片和賭博。他們主張男女平等,要求均分土地。因為他們反覆提出後一個口號,便成了毛的先驅。他們關注由於19世紀人口爆炸加上社會保守所引起的農民日益貧困問題。
1851年,洪自封皇帝,稱為「天王」。數百萬與滿清王朝敵對的中國人追隨他。1853年,他攻佔了南京。自封的皇帝很快就控制了18個省份中的11個。但他的力量卻分裂了。在進攻上海時,他遇到了勁敵:西方人從1861年起向滿清王朝提供了武器彈藥、顧問與僱傭軍,以把清朝從太平軍手中解救出來。他們的軍事機器把原已被內哄削弱了的人民起義軍的進攻粉碎了。「天王」服毒自盡,人們把他碎屍萬段。在起義導致的2000萬死者中又增加了一名新的殉難者。
慈禧太后
1861年也是咸豐皇帝死的一年。他的兒子,4歲的同治即位。但同治的母親,貴妃慈禧將在半個世紀裡掌權。她聰明,但毫無顧忌,並與乾隆或嘉慶一樣堅信滿人優於漢人,漢人優於西方人——就像堅信儒家的思想永遠適用一樣。
但一切已不同於以前了。她也極力要重視軍隊,建設軍火庫與輪船,反對腐敗,使用西方科技教材和鼓勵外語教學。只是她不準備觸動體制。這些權宜之計既不能恢復儒家權威,也不能把中國變成現代國家。孔夫子自己就說過:「朽木不可雕也。」
強大的天朝官僚制度既挫敗了太平軍,也挫敗了改良派。農民起義儘管沒有推翻帝國的統治,但已威脅到官僚——文人——地主集團的利益。接受改革就會讓位給已經初露鋒芒的新的精英:作為西方人中介的「買辦」商人以及1895年到1900年的改革中產生的軍人,黃埔軍校未來的學生,其中有在日本培養的蔣介石或從法國回國的周恩來。因此要打擊一切變動的事物,但又不能就此平息起義的旋風。掌權的官僚階級還將頑固地生活在夢囈之中。
瓜分
外夷卻在繼續瓜分中華帝國:1885年法國從他手中奪去了安南,1886年英國奪走了緬甸。7年之後的中日戰爭更使中國無地自容。那些被稱為「矮子」的人從中國汲取了他們文化中的精華,現在卻反過來戰勝了這個國家。朝鮮成了中國這個理論上的宗主國和靠著迅速現代化而想成為實際上的宗主國的日本之間不和的原因。1894年9月17日,日本人在鴨綠江口擊沉擊退了中國的艦隊。他們進入清王朝的本土滿洲裡不到一年後,中國不得不求和。「瓜分」在繼續下去。
戰爭前夕,一艘英國通信艦把日本艦隊司令伊東(佑亨)的一封信帶給已成為他敵人的當年的同學和朋友——中國統帶丁汝昌。這封軍人之間的信件十分清楚地說明了日中兩國在「劇變的世界」裡的反差。這份罕為人知的文件寫道:
「貴國目前的處境……源於一種制度。你們指定某人擔任一項職務時只考慮他的文學知識。這是幾千年來的傳統:當貴國與外界隔絕時,這一制度可能是好的。現在它卻過時了。在今日的世界裡已不可能與世隔絕了。」
「您知道30年前日本帝國處於何等艱苦的境地,您也知道我們是如何拋棄舊體制,採取新制度以求擺脫威脅我們的困難。貴國也應採取這種新的生存方式。如能這樣,就會一切順利,否則它就只能滅亡。
「誰想忠誠地為自己的國家效力,誰就不應該讓自己被面臨的大潮所席捲。最好是改革這個有著光榮歷史、幅員廣大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國,以使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請來我國等待您的祖國要您回去從事維新的時刻吧。」
海戰之後,收信人海軍提督丁汝昌恭敬地面向北京自盡了。
百日維新,最後的機遇
文人作出了反應:中國必須改變!光緒皇帝在1878年24歲時承繼同治登上了帝位。他受到這些文人的影響,設法擺脫他姨母兼繼母慈禧的桎梏。他向百姓發出了呼籲:「西方諸國困我天朝,如我國不能傚法,則毀之於一旦矣」。
這是滿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機會。年輕的皇帝在1898年6月11日至9月20日間的100天裡孤注一擲,但喪失了這個機遇。他受到彼得大帝與明治的啟發,採取了許多改革措施:向國外派送留學生;公開預算;科舉時廢除八股;在北京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農、工、商、鐵路各總局;頒布有關發明與實業的法律;重組衙門;把不用的軍隊所佔土地分給農民;鼓勵開辦政治性的報紙;帝國所有臣民都有權上書言事等。
皇太后周圍的人則對這些接二連三的鬼點子感到氣憤。慈禧斥光緒為「癡兒」,並宣佈光緒為低能兒,把他關在現在頤和園湖中的一座樓裡。他住的那屋子稱為「空房」。她下令逮捕和處決了維新派人士。
令人窒息的無窗鐵屋
為了挽救王朝,慈禧利用了仇外情緒。她玩弄兩面手法,鼓勵建立鄉團,準備反夷的全國起義。在鄉團中一個名叫「義和拳」,即「義和團」的秘密會社發展起來了。百姓中最為落後的那部分人受到文人寡頭政治中極端守舊集團的鼓勵而起來反抗了。而根據魯迅的說法,正是這個文人寡頭政治使中國成了「絕無窗戶」的「一間鐵屋子」,「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
1900年6月,慈禧向夷人開戰,並令百姓「啖其肉,寢其皮。」群情憤激之下首先遭殃的是傳教士及他們的教徒,還有外交官。但她終究不敵在天津倉促登陸的日本與西方聯軍。朝廷逃跑了。後來又談判,但北京已經遭到了劫掠。
西方又一次挽救了被他們破壞的政權,這就把中國禁煙住了——也就使新的革命在這個國家逐漸成熟起來。西方既充滿活力,面對能從中取得巨大利益的這個無窮的勞力智力庫時也就眼花繚亂。例子呢?「要開發這些資源,就應該像埃及、突尼斯或土耳其那樣讓歐洲人來管理。」上海法租界的董事長就是這樣說的:中國受到的監護還不夠……這看法可笑嗎?就在同一時代,嚴復也在考慮「在開始做一二事前」,中國是否應「走印度或波蘭的道路。」遭受奴役難道不是他的祖國為達爾文闡述的規律付出的代價嗎?
姍姍來遲的改良
串通一氣的盜賊最後總會打起架來的。爭奪橫貫滿洲的大鐵路的控制權導致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世界驚訝地看到一個亞洲國家竟能在軍事上打跨歐洲幅員最為遼闊的國家。
所以,西方人並非是不可戰勝的!因襲傳統者與進步人士都從自己的家門口發現了進行結構改革的理由:從1868年起,「日本帝國」正是借此成了新的強國。軍隊重建了:那種「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的騎兵射箭表演可以休矣!
但上面進行的革命與下面進行的革命互相競爭著。1906、1907、1908三年都發生了叛亂。慈禧1908年死時,「天命」降於一個3歲的孩子溥儀之身。他的叔父攝政,並向起義讓步,在1909年成立了各省的咨議局,1910年成立資政院。中國是否在向君主立憲制過渡呢?滿清王朝遭到越來越多的批評。1911年10月10日,幾乎純屬偶然,一個陰謀在漢口的法國租界得逞了。駐軍投向起義者,革命迅速地蔓延開來。漢人把滿人從1644年以來強迫他們蓄留的辮子剪了下來,作為解放的象徵。
共和國在南京宣告成立。1912年元月1日,新的國家正式產生了。格里曆代替了中國的星相歷時,孫中山當了總統。2月14日他讓位於一名獨裁者袁世凱。中國在4000年的歷史中至今就有過這45天的民主。
但無論如何,上天安排的一個時代結束了。馬戛爾尼的可悲預言實現了,也許是因為他在120年前伸出的手沒有被握住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