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其他几个帮你赔钱的技术理论
击败多数常用的技术交易策略之后,学术界便将威风凛凛的矛头指向一些更为稀奇花哨的技术理论。如果没有技术分析师,金融分析的世界会平静得多,也沉闷乏味得多,下面的内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裙摆指标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有些技术分析师不满足于只研究股价的变动,于是拓展调查研究的范围,将其他领域的变动也纳入自己的分析视野。在分析师创造的技术策略中,最迷惑人心的一种是由创立者艾拉·科布利(Ira Cobleigh)亲自命名的“牛市与裸膝”理论。根据该理论,如果你查看一下任何一年女士连衣裙的裙摆高度,你便会知道这一年的股价走势。图6-2显示了这样一种松散的关系:女士穿着娇膝裸露的连衣裙时,股市便是向上攀升的牛市;喜爱观察女士的人大失所望时,股市也低迷不振。
例如,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股市相当沉闷,女士的裙摆也拖得很低,显得乏味无趣。但之后随着裙摆上移,人们也迎来了20世纪20年代的大牛市;接下来女士又流行穿长裙,伴随而来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股市大崩盘(实际上,图6-2撒了一点谎:女士的裙摆在1927年是下降的,而这轮大牛市最波澜壮阔的阶段发生在此后)。
图6-2 女士的裙摆高低与股市的牛熊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情况却没有这么相合。1946年夏季股市大幅下挫,大大早于1947年以长裙为标志的“新风貌”的问世。同样,1968年年底股市开始暴跌,而中等长度裙在1969年才非常流行,在1970年更是风靡一时。
在1987年股市大崩盘期间,裙摆理论的表现又如何呢?你或许以为裙摆指标失灵了。毕竟,1987年春季,时装设计师开始将秋季裙装发向市场时,超短裙是理所当然的秋季流行款式。但大约在10月初,当秋风乍起吹遍全美的时候,一件奇怪的事开始发生了:多数女士认定迷你裙不适合自己了。她们重新穿起长裙,时装设计师也因此转而设计长裙。比尔·布拉斯(Bill Blass)[1]就宣称说:“现在短裙在我看来太滑稽可笑了。”此后便是股市暴跌的历史了。21世纪前十年,股市遭遇了两次严重的熊市,情况又怎样呢?很遗憾,你已经猜到了,长裤成了时尚,女性商界领袖和政界人士在公众场合出现时总是穿着长裤套装。现在,我们知道这段时间股市走熊的真正元凶了。
即便看起来确实有一些证据对裙摆理论有利,也不要过于乐观地指望它能帮你找到合适的股市进出时机。女士现在已不再受裙摆高低这种时尚潮流不断变化的残酷束缚了。正如《时尚》(Vogue)杂志所言:“现如今,你可以穿得像个女人,也可以穿得像个男人,下摆多长都没有问题。”恐怕这个理论在股市已无用武之地,该寿终正寝了。
超级杯指标
2009年,股市为何上涨?对于使用超级杯指标的技术分析师来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超级杯指标是指根据哪支球队赢得超级杯来预测股市的未来表现。如果超级杯由一支国家橄榄球联盟(NFC)的球队赢得,那么就预示着股市走牛,如匹兹堡钢人队赢得了2009年的超级杯;倘若超级杯由美国橄榄球联盟(AFC)的一支球队赢得,那么对股市便是利空消息。2002年,新英格兰爱国者队(美国橄榄球联盟的一支球队)打败了圣路易公羊队(国家橄榄球联盟的一支球队),股市果然剧烈下挫,应验了超级杯指标。虽然超级杯指标有时也会失灵,但它预测正确的时候比错误的时候多得多。自然,这并没有什么意义。超级杯指标的预测结果最多不过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将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有时也是可能的。事实上,马克·赫尔伯特(Mark Hulbert)[2]曾报道过,股市研究者戴维·雷恩韦伯(David Leinweber)发现与标准普尔500指数最密切相关的指标乃是孟加拉国的黄油产量。
零股理论
零股理论认为,除了永远正确的投资者之外,无人能比永远犯错的投资者更有助于你制定成功的投资策略。许多人很迷信,认为“零股交易者”就属于这样一类人。因此,如果零股交易者卖出股票,你就买入股票,包赚不赔;如果他们买入股票,你就卖出股票,肯定没错。
零股交易者是指买卖股票不足100股(称为整股、一手)的人。股市上有很多业余投资者拿不出5000美元购买一手(100股)交易价为50美元的股票。他们更可能买入零股,比如说拿出500美元买入10股,做一笔为数更少的投资。
通过考察零股买入与卖出的比率(这类业余投资者在某一天买入的零股数与卖出的零股数的比值),以及零股交易者究竟在买卖什么样的股票,据说人们就能够赚到钱。这类信息不灵通的业余投资者,大概买卖时全凭感情用事,没有专业投资者的洞察力,像正在街上被拖向屠宰场引颈待戮的羔羊。根据传说,他们总是出错。
事实却是零股交易者并非愚蠢的糊涂虫。有点儿傻?倒有可能。有迹象显示零股交易者的投资表现可能略逊于股市平均水平。然而,就可利用的证据来看,了解零股交易者的买卖情况对于制定投资策略并无助益。
道指狗
这个有趣的策略利用一个与一般人所持观点相反的信念进行操作,认为失宠的股票最终往往会扭转方向,重获青睐。使用这一策略,需要每年买入股利收益率最高的道琼斯30种工业平均指数中的10只股票。这10只股票最不受欢迎,因此一般而言不但市价与账面净值比非常低,市盈率倍数也很低。该理论由一位投资经理提出,此人名叫迈克尔·奥希金斯(Michael O’Higgins),他在其著作《战胜道指》(Beating the Dow)一书中公开了这一投资技巧。詹姆斯·奥肖内西(James O’Shaughnessy)使用远至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数据检测了这个理论,发现道指狗战胜了总体指数,每年多盈利2个百分点以上,并且没有额外风险。
华尔街分析师好比“犬科分遣队”,其中有一部分成员竖起耳朵注意到这一理论,并营销募集了数十亿美元的共同基金,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投资。后来怎么样?有人可能预计到了,道指狗遭到了失败。它们的业绩持续逊于市场整体表现。道指狗之星奥希金斯说,“这个策略变得太流行了,”最终遭到自我毁灭。道指狗后来不再出来狩猎了。
1月效应
有些研究者发现,对于股市收益率来说,1月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月份。在1月前两周,股市收益率往往特别高。就市值较小的股票而言,1月效应看上去尤其强烈。即便将风险因素考虑进来,小市值股票看起来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异乎寻常的丰厚收益,其中超常部分主要产生于每年最初几天。这样的效应在其他好几个国家股市中,也有反映。正因为如此,便导致了一部书的出版,书名颇有煽动性,叫作《难以置信的1月效应》。投资者以及股票经纪人,尤其是后者,脑中想象着大量佣金在四周飞舞,便纷纷设计投资策略,以充分利用这一据信非常可靠的“反常现象”。
然而,很不幸,相较于买卖市值更大的股票,买卖小市值股票的交易成本要高得多(因为小市值股票的买卖报价差更大,流动性更小),任何普通投资者都无法利用这一反常现象。此外,这种效应也并非年年可靠。换言之,要捡起1月“散落的零钱”,代价太高,并且在有些年份,1月效应到头来只是一场幻想。
再来几个体系
要是继续回顾技术交易策略,恐怕对你来说很快就会“报酬迅速递减”了。很可能没什么人当真相信关于股市的太阳黑子理论能为他们赚到钱。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通过密切关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涨与下跌股票的比率,便可以发现一个可靠的大盘是否见顶的重要指标,你会相信吗?利用计算机进行的一项细致研究告诉你:不能相信。你认为空头仓位(股票的卖空股数)增加是多头信号吗(因为持有空头仓位的人最终会购回股票平掉仓位)?对此进行的彻底检验显示,无论是股市整体还是个股,都不存在这种关系。你认为电视财经新闻网所推崇的移动平均线系统(例如,若一只股票的价格上涨超过此前200日均价,则买进;若跌破这一均价,则卖出)能引导你在股市收获超乎寻常的投资回报吗?如果你买卖股票时还得支付交易费用,那么这种移动平均线系统就不可能给你带来超常回报!你以为你应该“5月到来,卖股离开”[3],直到11月再开始重新操作吗?实际上,在5~10月,市场常常是上涨的。
技术分析大师
技术分析师可能做不到准确地预测股市,但他们毫无疑问都是些多姿多彩的人物。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最大的股市大师是一个名叫罗伯特·普莱切特(Robert Prechter)的年轻人。在耶鲁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普莱切特对社会心理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后,他在一个摇滚乐队做鼓手混了四年,之后加入美林证券担任初级技术分析师。在美林证券,普莱切特偶然接触到籍籍无名的会计师R.N.艾略特(R.N.Elliott)写的一本书。艾略特创立了一个玄而又玄的神秘理论,谦逊地将这一理论命名为“艾略特波浪理论”。艾略特理论的前提是:股市存在着可以预测的如同波浪一样波动的投资者心理,并且波动的投资者心理会推动市场自然而然地潮起潮落、涨涨跌跌。艾略特认为,通过观察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可以识别市场的重要变动。普莱切特发现了这个理论,兴奋无比,1979年便从美林证券辞职,跑到不太合适的佐治亚州盖恩斯维尔市写起了投资通讯。
普莱切特初试身手的几次预测都准确得不可思议。20世纪80年代早期,他预测一波大牛市即将到来,道指有望攀上3600点的高度。普莱切特是这个时代的“金甲骑士”,他指引着自己的追随者满仓踏入他所预测的“稍作停留的2700点”。
1987年10月之后,普莱切特股市大师的光环渐渐失色。应该夸他一句的是,在1987年10月5日,他的确说过股市“下跌10%的可能性是五五开”,此时道指仍处在2600点以上,他还建议短线交易者和只是短期玩票的投资者抛空股票。不过,他建议机构投资者应坚守仓位,以迎接道指最终抵达3686点。1987年10月股市大崩盘之后,道指接近2000点,普莱切特转而长期看空,推荐投资者持有短期国债。他预测“这轮大牛市很可能已告终结”,并预测到20世纪90年代初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将暴跌至400点以下。因为没有建议投资者再行购买股票,普莱切特错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整个大牛市。对于大受欢迎的投资导师来说,这不啻为致命的创伤。不过,此后他一直看空股市,在21世纪初股市崩盘期间,他的确重新获得了一些人的追捧。这也只能证明,一个人若始终预测股市下跌(或上涨),总有蒙对的时候。
普莱切特之后的股市大师,便是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执行副总裁伊莱恩·加扎雷利(Elaine Garzarelli)。加扎雷利并非只关注某个单一指标的一根筋,她一头扎进金融数据的海洋,使用13种不同指标来预测股市的走向。她总是热衷于研究极其重要的细节问题。在孩童时代,她就经常从自家附近的屠夫那里弄来动物器官,乐此不疲地解剖研究。
加扎雷利可谓是预测1987年股市大崩盘的“罗杰·巴布森”。这年8月,她转而看空股市,在9月1日之前不断建议客户出清股票彻底离场。到10月11日,她几乎全然断定崩盘已迫在眉睫。两天后,她做出近乎看穿未来的可怕预测,告诉《今日美国》(USA Today)[4]道琼斯平均指数很快就会下挫500点以上。未出一周,她的预测不幸言中。
但是,对这次股灾的准确预测却成了加扎雷利的绝唱。正当媒体给她加冕“黑色星期一预言大师”,颂扬文章在《大都会》(Cosmopolitan)和《财富》等各类杂志上频频刊载之时,她却“淹死”在自己对未来的预测之中,或者说因恶名远播而“溺毙”。因为股灾之后,她说不愿再碰股市,并预测道指还将下挫200~400点。这样一来,加扎雷利便错过了此后的股市大反弹,而且,那些把资金交给她管理的投资者更是痛苦失望。当被问道为何不能始终表现优异时,她给出了技术分析师由来已久的解释:“我没能相信自己的图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为灿烂夺目的投资大师或许是一帮来自比尔兹敦(Beardstown)的朴实的祖母级人物(平均年龄70岁)。专门做宣传的人把她们誉为“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投资思想家”。这些声名鹊起的老奶奶捏造投资业绩,煽风点火大肆炒作,卖掉100多万册有关书籍,在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和周刊上频频亮相。她们竟然生拉硬扯,把投资的成功秘诀(恪守“处于中心地位”的辛勤工作和常做礼拜这两个美德)与美味烹调食谱(股市松饼——确保蓬松)搅和在一起。在1995年出版的畅销书《比尔兹敦女士的常识投资指南》中,她们声称自己10年来的投资回报率年均为23.9%,大大超过了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均14.9%的回报率。她们表示,寻常百姓若遵循她们的投资建议,也能和她们一样干得出色。这是多么不同凡响的故事啊:来自中西部的老婆婆,凭借常识就能把华尔街报酬过高的专业人士彻底打败,甚至还能让指数基金颜面尽失!
不幸的是,人们发现这些女士写的书也是“烹调出来”的。据说,比尔兹敦这伙人对于她们的“投资俱乐部会员费”也算作股市投资的一部分回报。有关部门请来普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算出这些女士过去10年的真实投资回报率是年均9.1%,这几乎比大盘年均回报率还低6个百分点。想通过崇拜投资偶像得以致富的故事,就说这么多吧。
上述故事给我们的教益是显而易见的。既然有这么多的技术分析师在预测股市,总会有一些人说对一次甚至几次行情反转,但绝对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一贯正确。对于以上故事,可用一句类似《圣经》上的警句来做一个总结:“谁若回首市场先知所做的预言,必将死于悔恨。”
[1] 比尔·布拉斯(1922—2002),美国著名时尚女装设计师。——译者注
[2] 马克·赫尔伯特是《赫尔伯特金融文摘》的创办人,该文摘专门评价各种各样以财务顾问面目出现的投资通讯,在美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译者注
[3] “5月到来,卖股离开”:英文原文是“ Sell in May and Go Away”,是一句华尔街流行语。——译者注
[4] 《今日美国》,一份发行全美、富有影响力的日报。——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