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假说的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形式

学术界已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帮助投资者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方面,基本面分析较技术分析毫无优越性可言。尽管如此,因为存在喜好于琐碎问题上争论的倾向,学术界很快又为基本面信息的精确定义争吵起来。有人说基本面信息就是指现在已知的信息,又有人说还应包括可知的信息。正是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分歧,有效市场理论原有的强式有效形式便有了分野。“半强式有效”形式认为任何公开信息都不能帮助分析师挑选出价值低估的股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市场的价格结构已考虑到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股利等因素中可能包含的任何公开信息,专业人士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只会徒劳无益。“强式有效”形式则断言,关于一家公司任何已知的甚至可知的信息,都不会对基本面分析师有所助益。不但所有已公开的消息,而且所有可能获知的信息都已在公司的股价中反映出来。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的“强式有效”形式,即便是“内幕”信息,也帮不了投资者的忙。

“强式有效”形式显然夸大其词了,因为它不承认从内幕信息中有可能获得好处。当别的交易者还没意识到英国已获胜时,内森·罗斯柴尔德(Nathan Rothschild)的信鸽为他带来了威灵顿在滑铁卢获胜的最早的消息。凭借这一消息,他在股市赚了无数的钱。不过在今天,信息高速公路传递消息的速度远远快于信鸽。此外,公平披露规则(Regulation FD)也要求公司迅速公开发布可能影响公司股价的任何重大消息。再者,如果内幕信息的知情人确实根据非公开信息进行交易而获利,那么这种行为也触犯了法律。诺贝尔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对有效市场的情形做过如下总结: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如果聪明的投资者总是“货比三家”,寻找很划算的股票价格,卖出他们认为将会证明价值高估的股票,买入他们期望目前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那么,他们这样行动的结果将必然是:当前的股票价格已将股票未来的前景在自身进行了折现。因此,对那些消极被动的投资者来说,他们自己若不主动寻找价值低估或高估的股票,呈现在他们面前的股价情况将是:随便买入一只股票,较之买入另外一只股票,基本上都无所谓好坏。消极被动的投资者只需采取随机选股的策略,恐怕就能取得与使用任何其他选股方法一样的效果。

这是有效市场假说的一种表述。有效市场假说的“狭义(弱式)有效”形式认为技术分析,即考察股票的过去价格不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帮助。股价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不断变动与随机漫步非常相似。有效市场假说的“广义(半强式和强式)有效”形式声称,基本面分析也无济于事。关于公司盈利和股利预期增长的所有已知信息,以及基本面分析师可能去研究的所有可能影响公司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已经在公司的股价中得到了反映。所以,购买一只持有大型指数所有成分股的基金而产生的投资组合,可望获得与专业证券分析师管理的任何投资组合一样好的投资业绩。

有效市场假说并不像有些批评家公开声称的那样:股价变动漫无目的且反复无常,股价对基本面信息发生的变化不做反应。恰恰相反,股价以随机漫步的方式进行变动,其原因正是出于相反的观点。市场如此有效——价格在信息出现时变动得如此迅速,以致谁也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进行买卖进而从中获利。此外,实际信息的形成是随机的,也就是说,是不可预知的。通过研究过去的股价信息或基本面信息,都无法预测实际信息。

传奇人物本杰明·格雷厄姆被誉为基本面证券分析之父,即便是他也颇不情愿地下结论认为人们再也不能依靠基本面证券分析来获得出色的投资回报了。就在他1976年去世前不久,有人引用他接受《金融分析师杂志》(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采访时的原话说:“我现在已不再提倡为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去运用精细复杂的基本面分析技术。以前,比如说40年前我和多德合著的《证券分析》首次出版的时候,进行细致的基本面分析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时过境迁,情况已今非昔比……(现在)我怀疑,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基本面信息,是否能够选出足够好的股票,以使做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我现在支持‘有效市场’这一派的看法。”另外,彼得·林奇从麦哲伦基金退休后就承认说,多数投资者若投资于指数基金而非主动管理型基金,那么财务境遇会更好。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也赞同这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