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倾听反应的类型

倾听反应的类型倾听具有五个元素:听到、专注、了解、反应和记忆,借此我们可以得知对方是否正确了解我们所说的话。试着想一下,假如你认为某人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你为什么会认为他具有倾听能力?可能是因为他在你说话时所使用的回应方式——当你说话时他的眼神与你接触而且不时点头示意,当你说到很重要的事情时他保持专注良久,当你说到某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他也发出惊叹之声,当你受到伤害时他给予同理和支持,当你请教他时也适时给你另一种新观点的忠告。

借力使力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有时候倾听者的最佳反应只是顺水推舟地让说话者自己继续话题。借力使力牵涉到使用沉默和简短的言论来鼓舞对方多说一些话,让对方借由这个过程自己协助自己解决问题。想一想下面的例子:

巴勃罗:朱莉娅的爸爸最近要卖掉一部电脑,很便宜,只要600美元!我很想要买,但是如果我要买的话,我现在就要赶快行动,因为好像也有另外一个人对这台电脑很有兴趣。不过,虽然这是一个很棒的价钱,但是买下它可能会花光我所有的存款,而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可以再存到和现在一样多的钱。

提姆:嗯哼。

巴勃罗:我想这个冬天我不会去旅行吧!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趁这个时间留在学校打工赚钱……也许也可以再多找一份临时工作。

提姆:这样很好啊。

巴勃罗:你觉得我应该买下这台电脑吗?

提姆:我不知道,你觉得呢?

巴勃罗:真的好难决定啊!

提姆:(沉默)

巴勃罗:我想我要买下这台电脑,因为以后我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用这么便宜的价钱买到电脑了。

当你无法帮别人做决定时,借力使力式的回应会是一个很棒的技巧。你会发现其实你不用做太多,你沉默的存在就是一个让别人自己寻找答案的催化剂,尤其当你是用真诚的心在与对方相处的时候,这时你的非语言行为,比如眼神的接触、姿势、面部表情、声调,都可以显示出你对对方的关心。但是要记得的是如果你使用的方式机械而呆板,反而可能会惹恼、激怒别人,而不能帮助到对方。

问话

不难理解何以问话会被说是"最普遍的常用语",询问更多资讯同时有助于提问者和回答者。

问话至少能给予提问者三个帮助,最明显的是你获得的答案将使你对事实和细节有更深入的理解:"他对你说了为什么那样做吗?" "后续发生了什么事?"而且,经由提问你将更加清楚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你心里怎么想?" "你生我的气吗?"同时会得知他们的期望:"你是希望我重做一份新的报表吗?"

除了提问者可以得到好处,问话对于回答者也是有用的工具。专业助人工作者都知道,问话有助于自我袒露。假装自己是咨询者是危险的游戏,但是许多时机你可以运用问话来鼓励对方探索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从你的立场你看到什么?"这样的问话可以激励一个雇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什么是你的理想解决之道?"可以帮助你的朋友说出他各种不同的期望和需要。最重要的是,鼓励性的发现远胜过布施式的忠告,后者似乎意味着你比他更有能力思考他的问题。这也许是成为一个有效倾听者最重要的一点。

释义

为了增进对对方的了解,问话的技巧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方式,但是有时候它可能没办法使你更加了解对方,反而带来更大的混淆。回想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当你问朋友他家要怎么去时,假设你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走大概一英里之后,在交通信号灯的地方左转就好了。"思考一下在这句简单的信息中存在着什么问题。第一,假设你朋友对于英里的概念与你是不一样的,两英里的概念对你朋友来说是指300 米,那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你朋友指的交通信号灯是停车标牌,而不是你所想的红绿灯,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在心中想的常常和真正表达出来的并不一样,所以当你朋友解释了他家的方位后,在你进一步多问问题之前,最好先确认是否已经确实了解对方所说的信息。以你自己的字词重述刚才说话者的信息内容而并不增添任何新东西,这种倾听者将所解读的信息再重新说一次的做法称为释义或积极倾听。"你是说一直开到高中学校旁的那个红绿灯旁边,然后转向山头那个方向,对吗?"这样有可能得到说话者近一步的澄清。

释义技巧的成功关键在于要用你自己的措词重述别人的观点,以便能再一次对信息进行交叉检视。假如你只是单纯地逐字重复对方过的每个字会使你看起来有点可笑,而仍然没有达到澄清对方意思的目的。注意一下鹦鹉学舌和真正的释义之间的差别:

说话者:我是很想去,可是我怕我负担不起。

鹦鹉式回应:你说你很想去,可是你负担不起。

释义式回应:所以如果我们能一起想想办法,帮助你负担这笔钱,你就可以和我们一起去了,是这样吗?

说话者:天哪!你看起来真是有点糟糕!

鹦鹉式回应:你觉得我看起来很糟糕!

释义式回应:你是不是觉得我看起来胖太多了?

释义别人的信息有两个层次。第一种是指释义事实性信息,这会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想法,在这最基本层次的反映方式中,可以避免误解所产生的挫折:"所以你是要这个周二开会,不是下周二,对吗?" 你也可以释义个人性信息:"所以,我的开玩笑让你以为我不在乎你的问题?"在你被攻击的时候,要说出这种非防卫性的反应可能很困难,但是却能缩短兜圈子似的防卫性争执。第十章会进一步讨论如何在被批评时运用释义技巧。

释义个人性信息也可以当作是一种助人的工具,就像上页"沟通文本"里的内容那样,反映说话者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去评断或分析等等,会传达出你的投入和关切。释义所具有的这种非评价式的本质会鼓励困在问题中的当事人进一步探讨问题,反映想法与感受允许当事人解释更多他一直牵挂又在乎的种种想法,而达到宣泄的释放,这种澄清带来新的观点会使得当事人找到以前看不见的解决之道。这个特色使得释义成为服务业、领导者训练甚至人质救援谈判的重要技巧。

沟通文本

在职场中运用释义

下面两位同事的对话可以让我们看到释义是如何协助倾听者和说话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请特别注意吉尔在马克没有提出忠告的状况下如何得到自己的结论,也注意马克在使用释义技巧时是如何结合真诚的问话方式和其他助人技巧而使释义运用得更自然的。

吉尔:我最近觉得老板对我怪怪的。

马克:怎么讲?(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邀请吉尔继续说)

吉尔:我开始觉得也许他对女人有意见,或者是他对我有意见。

马克:你是说他针对你?(马克将他所认知的吉尔的想法释义出来)

吉尔:哦,不!也不全然是啦!但事实上,他似乎不太喜欢女性,或至少是不喜欢我这个女性。(吉尔纠正马克的误解并加以解释)

马克:那是什么意思呢?(马克问了另外一个简单的问题,以得到更多的资讯)

吉尔:嗯,不论是什么时候,在开会或只是在办会室铆夭,他总是只和男性说话,虽然他对男性和女性都会下命令,但是他似乎都不会邀请女性说说她们的想法。

马克:所以你觉得或许他是不看重女性的,是这样呜?(马克将吉尔最后的陈述加以释义)

吉尔:是啊!嗯,他似乎对女性的见解没有什么兴趣,但这也并不表示他全然讨厌女性,我知道在办公室里他会依靠一些女性,而且他总是说他的生活不能缺少她们。上个月特蕾莎在试用办公室里的新电脑系统时,他似乎就很欣赏她,他还给她放一天的假,并且告诉我们所有的人特蕾莎是知何救了他一命。

马克:听起来你现在似乎有一些困惑。(反映吉尔的感觉)

吉尔:我是很困惑啊!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只是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是说我是一个还不错的主管,但是他从来没有邀请我说说我的想法,关于如何增进业务或其他的点子,而且我也不记得他是否真的有询问过女性的意见。但也许是我多虑了。

马克:你似乎不太确定你的想法是否正确,但是我可以感觉得到你真的很在乎这件事。(马克释义吉尔的主要想法和感觉)

吉尔:你说的对,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马克:也许你应该……(开始提供忠告,但踩了煞车,并再次询问吉尔的想法),唔,所以你的决定呢?

吉尔:嗯,我可以就直接问他,他是否注意到自己似乎从来不会询问女性的意见。但是这样也许太具攻击性,也太愤怒了。

马克:但你不生气吗?(试着澄清吉尔的感觉)

吉尔:也不是啦!我只是不知道我是否该因为他不看重女性的想法而生气。或许他是不看重我的想法,也或许根本就是我想太多了。

马克:所以你真的是更困惑了。(再次反映吉尔的感觉)

吉尔:是啊!我不知道老板是否欣赏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希望可以知道他对我的想法到底是什么。也许我可以就直接告诉他,这件事的困惑并请他澄清,但是如来他根本没有这样想呢?这样他似乎会认为我是一个很没安全感的人。

马克:(马克觉得吉尔真的应该要好好弄清楚这件事,但是他不确定吉的做法是否恰当,一所以他将吉尔可能告诉老板的话释义一遍给吉尔听)所以这样会让你看起来不太好。

吉尔:我想恐怕是吧!我在想或许我可以和办会室里的其他同事谈谈,并问问他们的想法……

马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吉尔:没错,也许我可以问问特蕾莎,她是个可以说心事的对象,我想我会尊重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也许她可以给我一下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好点子。

马克:听起来知果可以先和特蕾莎谈谈的话,你会觉得还蛮舒服的。(释义)

吉尔:(继续酝醉这个想法)是啊!和果她没有这样觉得的话,或许我可以先冷静一阵手;但如果在问过特蕾莎之后,我还是想跟老板谈谈的话,至少我可以确定这件事不是我自己胡思乱想。

马克;很好,让我知道事情的后续发展吧。

有效的释义是一个很棒的技巧,而且它是可以花时间培养的。借由下面的三种方法,可以协助你让自己的释义技巧听起来更自然,包括:

阅读 ‧ 电子书库

1.改变说话者的措词:

说话者:双语教育真是一个失败又浪费钱的政策。

释义者:你看看我说的对不对,你很生气是因为你觉得双语教育表面听起来很棒,但是实质上却没什么作用,对吗?

2.从你所接收到的对方信息当中,抓出一个具体例子,来向说话者说明你所了解的程度:

说话者:李真是一个浑蛋,我真不敢相信他昨天晚上所做的事!

释义者:你觉得那些笑话很惹人讨厌,对吗?

3.反映说话者的潜在寓意。在言谈中,如果你觉得对方似乎有一些暗喻在言语中忽隐忽现,在你就他的话展开回答前,做一个整体或部分的理解性核对是必要的。

释义者:你一直提醒我要小心,听起来你好像是在担心有一些事即将发生在我身上,是吗?

释义虽然不见得无往不利,但是表达你的重述等于是为对方提供一个修正的机会,像上述例子就说明了开放式的释义便于说话者修正这一点。

因为这是一个不熟悉的反应方式,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笨拙。但是假如你开始经常使用这种反应并且逐渐增加频率,你就会慢慢领受到它的价值。

支持

人们常会希望了解他所关心的人心中的想法或感受,所以他们会关心你是怎么想的,然后逻辑地臆测"他们"是怎么想的。这时,支持性的回应就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你和他是在一起的。有学者说支持是"表达关心、照顾、情感、兴趣,尤其是处在压力和沮丧之时"。

以下有几种类型的支持性回应:

同情心

"我可以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沮丧。"

"是啊,这门课对我来说也很困难。"

同意

"你说的对,房东真的很不公平。"

"看起来那个工作很适合你。"

提供协助

"如果你需要我的话,我就在这里。"

"假如你喜欢的话我很愿意在下次考前和你一起温习。"

赞美

"哇,你做得真好!"

"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好的人啊,如果她不这么想,那是她不够了解你。"

恢复信心

"最糟糕的状况已经结束,从现在开始一切都会好转的。"

"我知道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

在面对个人难题时,安慰和支持的价值毋庸置疑。一个调查显示"安慰能力"是朋友们最重要的沟通技巧。当发生重大问题时,收到别人的支持真的意义重大。研究显示,每天发生的微不足道的沮丧与压力经年累月会严重威胁到心理和生理健康,所以,能够适时得到情绪支持非常有益健康。其实要分辨非真诚的支持性回应是很容易的。有些学者说这是"冷安慰"(详阅表7-2)。下面会给出一些缺乏同情心的词语,当你使用它们的时候,你可能就不是真心地在提供支持:

阅读 ‧ 电子书库

否认别人拥有感觉的权力: 许多非同理式的回应都是在暗示对方拥有某些感觉是错误的、不应该的,例如在"不用担心"的这句话中,虽然它的目的是为了要让对方消除心中的恐惧,但其实它的潜在意思是希望对方可以换一个感觉不要再自怨自艾。像这样的反建议是没有帮助的,毕竟别人不会因为你这样告诉他们就真的可以停止忧虑。还有其他拒绝别人感觉的例子包括"这又没有什么,不值得你那样难过"、"你这样想真的很荒唐可笑"。对于人们的情绪回应,研究结果的建议是很明确的:一个受挫的人在别人面前只能隐藏真正的想法,或其情绪和观点被对方否认,他将得不到有助于他的回应;如果他所传递的信息中的情绪和观点,被明确、清楚、合法地接纳,这样的回应才会有助于此人。

阅读 ‧ 电子书库

看轻事情的重要性: 想想看别人曾经告诉过你的这句话,"那不过就只是……而已",你可以在空格上填上任何词语,例如"一份工作"、"她自己的想法"、"一切考试"、"一次小小的恋爱"、"一个庆生会",当你听到这些话时你的反应是什么?你可能会觉得那个人根本不了解你的感觉。对一个被言语侮辱的人来说,那些语言对他就不只是一些"字"而已,而是一种深深的伤害。对一个孩子来说,当他没有被朋友邀请去参加庆生会时,那个庆生会对他来说就不只是"庆生会"。对一个快被老板炒鱿鱼的人来说,那份工作对他来说就不只是"一份工作"。如果你这样地看轻对别人来说很重要的事物,你就不是在使用同理式的回应。相反的,你是从你的观点出发去做评断,对别人一点帮助也没有。

聚焦在"彼时彼地",而非"此时此地": 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认为睡一觉醒来隔天的心情就会好一点,但是也有的时候却反而更糟。虽然"十年后你也不会记得她的名字"的说法有时也是事实,但是这种安慰的话对现在正值心情低潮的人来说确实没有多大帮助。虽然这些话的目的是希望对方可以多增加一点信心,但是这些聚焦在"彼时彼地"的说法对今天正在心碎的人毫无安慰的效果。

火上加油的评断: 当你做了错误的决定时,又听到"你知道吗,这都是你的错!当初你根本就不应该这么做的"之类的话,你肯定会真的感到很泄气。这样的回应反映出倾听者的评断态度,你会觉得对方并没有和你站在同一阵线。在第十章中将会继续讨论,一个评价式的、使人屈服的言论,是如何地无法发挥助人效用,却反而带来更多防卫。

自我防卫: 在回应别人的时候,话中还不忘防卫自己,例如"不要怪我!我己经做了所有我该做的事了",很显然的,你其实是觉得关心你自己比关心对方还要重要。

我们是否经常误用支持性反应?有一个针对最近遭遇亲友逝世的哀悼者所做的调查发现,80%对哀悼者所说的安慰话都没有帮助,接近半数"有帮助"的陈述是建议他们"你要早点走出来"、"不要质问上帝的旨意",这些建议在当时只有3%的助益。其次的反应是再保证,例如"他现在已经脱离苦海",跟建议一样,这些保证在当时只有3%的助益,但对于一个处于哀伤中的人,我们可以做的绝不仅止于此。

如果能够正确回应,支持性反应应该可以发挥一点功能。有效的支持性回应有几个参考原则,包括:

1.对他人内心的挣扎提供支持,但不表达自己赞同或否定的想法。例如你的朋友决定要辞掉一个你认为应该保留的工作,你可以使用支持性回应:"我知道对于这件事情,你己经思考得很周全了,我想你会为你自己做最好的决定。"这样的回应不但不会违背你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表达你对对方的支持。

2.观察对方对你的支持性回应。如果你发现你的回应似乎对他没有太多帮助,你就必须换一个适合对方继续探索问题的回应方式。

3.要了解到支持也不是永远受欢迎。一项调查显示,有些人不需要社会支持,因为他们自己可以解决所发生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未预料到的支持其实是一种打扰,有些人甚至觉得这使他们更加陷人焦虑。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管要不要跟他自己的好朋友讨论这些烦恼的情境,他们都希望能自己掌控。

阅读 ‧ 电子书库

分析

分析式的回应是倾听者针对说话者的说话内容加以解释。以下的几个例子你可能很熟悉:

"我想真正困扰你的是……"

"她已经在做了,因为……"

"我想你不是故意的"

"也许这个问题是开始于她……"

对别人提出分析与解释,可以帮助对方思考问题的许多替代的症结,而这些症结可能就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部分。不管是向对方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让对方了解你所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清楚的分析可以让混乱的问题突然清晰明朗起来。

不过,也有一些例子提醒我们,分析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问题。分析可能会造成两个问题:第一,你的解释可能不正确,所以接受你建议的那个人反而会感到更困惑,第二,即使你的分析是正确的,如果你直截了当、不加修饰地就这样把你的分析说出来,可能会引起对方的防卫,因为你分析对方,就是在暗示你比对方优越到可以去评价他。就算没有引起防卫,在他真正尝试去做之前,其实也没有办法体会你的观点。所以,我们最好知道自己的分析在何时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以下的原则或许可以提供几个遵循的方向:

l.在提出解释时,使用试探性的口气会比绝对性的口吻更好。我想当你说"也许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或"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可能是……"与你说"这就是事实"是不一样的。

2.你提供的分析应该是要合逻辑性、接近事实的,一个不正确的分析,尤其是模棱两可的分析,反而会让对方感到更困惑。

3.确定对方的准备度足够,适合接受你的分析。因为即使你的分析正确,对方如果还没准备好要接受它的话,仍然会徒劳无功。

4.确认自己提供分析的动机是基于协助,而非借此突显自己聪明或显示对方差劲的,因为在这种动机下所提供的分析将毫无助益。

忠告

在协助他人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倾向于给予忠告式的回应,借由向对方提出解决的办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虽然这样的回应方式有时候蛮有帮助,但是通常它的效用并不如你所想的大。

因为你的答案对对方来说并不会是最有效的做法,有时不但没有帮助反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在我们去建议别人应该如何做之前,有一点是我们一定要了解的,就是对某人有帮助的方法并不见得就适合另外一个人。而且,忠告会造成一些连锁效果,接受忠告的人可能形成一个错觉,认为接受了忠告便意味着他不用对这件事情负起责任,所以当你的忠告不管用的时候,他可以将责任怪罪在你身上。到最后,人们也不想再向别人提出忠告了,因为他们会发觉其实别人也不想听,他们期望的只是一个倾吐想法和感觉的机会而已。

所以在提出忠告以前,你一定要先确定以下四种状况:

1.在提出忠告以前,一定要确定你所根据的解决策略信息是正确的,有十分的把握确认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后再付出行动。但是即使非常确定信息的正确性,也不能表现得像权威专家一样,而认为大家都应该听你的。如果你无法确定自己的方法是否是最好的选择,向他人提出建议就会成为一个危险的行为,且是对别人不公平的举动。记住,在你身上可行的方法在别人身上不一定可行。

2.问自己寻求你的忠告之人是否诚心愿意接受。这样你比较容易避免在提出建议后因为发现对方心中一直思量着其他的解决方案而感到挫折的情况。也许知道对方是否有意愿接受忠告的最佳方法是等待对方直接寻求忠告。在对方没有要求时给予强势的忠告经常会引起防卫和怨忍。

3.当你所提出的建议行不通时,要确定接受你建议的人不会将罪责怪到你身上。因为虽然你可以提出忠告,但是拥有最后决定权和责任的人还是他。

4.用顾全面子的态度来传达忠告。提出忠告时最好奠基于坚固的友谊脉络之上并出于建设性的基础,这会好过你提出的关键性忠告意见被接收者当成缺乏尊重的讯号。

评断

评断式回应是用某种方式去评价别人的行为和想法。这样的评断可能是讨人喜欢的,例如"你的意见真是棒!" "现在你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也有可能是不讨人喜欢的,例如"你这样的态度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不过,无论你的评断讨人喜欢还是不喜欢,做出了这样的评断就暗示了一个事实:你是那个具有权力和资格去评断别人想法和行为的人。有时候当人们在做负向评断时,其目的纯粹就只是在批评别人。想想看你曾听过多少次这样的回应方式:"你之前就已经要求过了"、"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你真该为你自己感到惭愧"。虽然口语上的当头棒喝在某些时候会使对方对问题有所领悟,但是通常它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不过,有时候负向的评断也可以不具有批评意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设性的批评",目的是希望能够让对方在未来有更好的进步。例如好朋友之间相互给予建设性批评,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无论是评判穿着还是批判工作的选择等,都是希望对方可以变得更好。另外一个常出现建设性批评的地方就是学校,比如教授评价学生的功课,目的是希望学生可以在知识概念和技巧上更为专精。但是不论你的批评是否对对方发生效用,要小心的是它有时候也会引起对方的防卫心态,因为它可能会威胁到人的自我概念,所以使用的时候要非常仔细小心。

阅读 ‧ 电子书库

在下列的两种状况下,评断最有可能为人所接受:

1.当在困境中之人向你寻求评价时你再提出自己的评价。毕竟,有时候我们所主动提供的评价即使立意良好也常常会引起防卫。

2.当你向对方提出评断时,你的动机应该是真诚、建设性的,而不是为了去奚落对方。如果你企图要以评断作为征服对方的手段,不要愚笨地相信这样的方式对对方会有帮助。"我告诉你这是为了你好"这类的话通常就不是真心的而且没有帮助。

选择最佳的倾听反应

到目前为止,我们描述了倾听者的各种倾听反应。研究发现在对的情况下每一种反应都可能有助于他们接受情境,改善感受而且对于问题觉得比较有把握,但是对于特定的人哪一种反应方式能够奏效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个事实说明了使用各式各样不同反应方式的人比只有运用一两种反应方式的人更容易有效沟通。然而,如何选择对说话者的反应,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性别 研究显示男人和女人在倾听和反应上都大不相同。当面对别人的困扰时,女人比男人更常用支持性的反应,也比较能够传递出支持的信息,同时也比较会在别的倾听者中寻求到这种支持性反应。相反的,男人在面对苦恼的人时比较缺乏提供情绪性支持的技巧,他们对于别人的问题更倾向于提出忠告或转移话题。在一个有关妇女联谊会和兄弟联谊会的助人风格的研究中发现:妇女联谊会的女性经常在有人向她们求助时出现情绪支持反应,所以她们在评量自己的姐妹们时比较能够不带评价地倾听,而且表达出安慰与关切。相对地,兄弟联谊会的男人很符合刻板印象中的模式,他们习惯于挑战兄弟们和评估兄弟们的价值和态度,以此来提供协助。

这个事实强化了选择适合特定对象的反应方式的重要性。面对女性也许支持性反应是个比较好的选择,而忠告也许较受男性欢迎。这并不是说女性都不欣赏忠告而男性都不喜欢情绪支持,而我们的挑战是找出对对方最有用的反应的混合比率。

情境 有时候人们需要你的忠告,有时候他们需要鼓励和支持,有时候你的分析和评断最有帮助,有时候就像你已经读到过的,你的探索和释义最能够帮助他自己找到自己的答案。换句话说,好的沟通能力需要人去分析情境,并发展出合适的反应。首要规则是,多进一步了解而少给予建议——使用诸如借力使力、问话、释义和支持之类的技巧经常是一个聪明的开始。一旦你搜集足够的事实并且显现出你的兴趣和关切,说话者也就对接受(或主动要求)你的分析、忠告等评价式的反应准备得比较充分了。对象除了考虑情境,你也要因为不同对象而调整你的反应方式。有些人能够深人思考忠告的价值,有些人只是利用忠告来逃避自己的责任。许多沟通者极端防卫,因为完全无法接受分析和评断而对其一概置之不理.也有人没有准备好对问题进行清晰思考,以至于无法从释义和探索中获益。深思熟虑的倾听者会选择适合对方的方式,找出最适合方式的办法之一是直接问对方他想要你做什么,也就是简单地问:"你是要我的忠告,还是只需要吐吐苦水?"这样可以有助于你做出对方真正需要的事情。

伦理的挑战

无条件的积极接纳与关怀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非常提省以释义技巧来作为助人的工具。身为一个心理学家,罗杰斯关注的焦点是助人工作者可以如何协助别人,而他和他的追随者都确信这样的方法可以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发挥效用。罗杰斯使用几个词语来描述他所使用的方法,有时候他称它为"非指导性",有时候称为"案主中心",也有的时候称为"个人中心"。所有的这些词语都反映了他的信念,他相信最好的助人方式就是提供一种积极的态度,在这种气氛下让当事人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罗杰斯相信忠告、评断、分析和问话方式都不是协助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相反的,罗杰斯和他的追随者认为人是具有潜能的,人们会自己为自己找到最好的方式,接受自己并看重自己,而不需要他人的指导。

个人中心的基本助人要素是罗杰斯所称的"无条件积极的接纳与关怀"。助人者对案主的想法给予尊敬和无评价式的关怀,去接纳人们如其所是的样子,即使你不同意对方的态度与想法,你都给予积极的尊重。但是这个意思并不是要求你去同意案主的想法、感觉或做法,而是提醒你不要去评价案兰的想法和行为的是非对错。

个人中心治疗法是很重视倾听的技巧,在倾听中要正确地洞察、理解并对案主的想法和感觉做出反应。它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你要倾听、回应,但却不能评价,这会是多么困难的事呢!

这样的技巧所碰上的最大挑战就是,让我们面对一个信念、态度与价值观和我们全然不一样的人仍然要给予无条件积极接纳与关怀,让我们要去如圣经上的约条所说的那样去爱一个有罪的人,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有一部叫《死囚漫步》 的电影正说明了这样的情境,这部电影描述了海伦·普雷金修女(Sister Helen Prejean)的真实的故事。她是一位天主教的修女,应一位已被定罪的谋杀犯马修·庞谢特的要求与他通信,后来更是到监狱去拜访他。在面对庞谢特的可怕罪行时,海伦仍然能够保有她对一个人的真诚与关怀,很少人能够做到像海伦修女那样无条件的积极接纳与关怀,而她让我们见证到了它的真实与珍贵。海伦修女的故事是相信个人中心信念的最好见证,也体现了它的价值。

如果你想要更深入了解无条件积极接纳与关怀.可参考由卡尔·罗杰斯所著的《成为一个人)( On Becoming a Person.1961 )。

你的个人风格 最后,当你要做反应时要考虑一下你自己。通常我们会习惯性地使用一两种反应方式。你可能习惯安静的聆听,不断地借力使力顺着话题走下去,又或许你特别具有洞察力,而能够对问题提出一针见血的分析。当然,有可能你习惯的反应方式比较无助于沟通,例如太过度评断或太急于忠告,或是你给了不受欢迎的或没有用的建议,等等。当你思考如何给予对方反应时,最好同时反省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取长补短来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