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绿色方案是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突然进攻的计划的代号。我们已经知道,它当初是冯·勃洛姆堡元帅在1937 年6 月24 日制定的。后来,希特勒在11 月5 日向高级将领讲话时,又详细地作了说明。他告诫他们“对捷克人的突袭”应当“以闪电式的速度来进行”,而且可能“早在1938 年”即予执行。”

显然,由于轻易就征服奥地利,绿色方案已成为一项当务之急;这一计划必须立即根据当前形势加以修订,各项准备工作必须也随之开始。希特勒在1938 年4 月21 日召见凯特尔正是为了这桩大事。第二天,新任命的元首军事副官鲁道夫·施蒙特少校,就整理好了一份讨论总结,内容分为三部分:“政治问题”、“军事决策”和“宣传”。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希特勒拒绝了“不必有借口或理由就凭空进行战略进攻的建议”,因为他认为“世界舆论的反对可能引起严重的局势”。第二个办法是,“在经过一段时期能逐步导致危机从而导致战争的外交谈判之后再采取行动”,希特勒认为这也“是不足取的,因为那样以后捷克[绿色]方面就会有所防范”。元首认为,至少就当时而言,还是采取第三个办法为好,即“以一个偶然事件[例如,在一项反德示威中杀害德国公使这样的事件]为借口,发动闪电进攻”。我们记得,过去也曾计划过以这样的“事件”来为德国进攻奥地利制造口实,当时曾打算把巴本作为牺牲品。在希特勒匪帮的世界中,德国驻外使节肯定是随时可以牺牲的。

希特勒现在已成了德国的最高统帅,因为他已取得了亲自指挥三军的权力,他向凯特尔将军强调必须速战速决。

[358] 采取军事行动的头4 天,从政治上说,是决定性的。如果不能取得突出的军事胜利,肯定会发生欧洲的危机。既成事实一定能使外国认为军事干涉是没有希望的。至于战争的宣传方面,现在还不是要用到戈培尔博士的时候,希特勒不过谈了一下“指导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的行动”的传单和那些“包含有恐吓捷克人的威胁”的传单。

希特勒现在决意要消灭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使德国人深恶痛绝的和约的产物。它也是捷克的两个杰出的知识分子托马斯·迎里格·马萨里克和爱德华·贝奈斯亲手缔造出来的。马萨里克是一个马车夫的儿子,靠自学而成为一个大学者,并且成了这个国家的第一任总统。贝奈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靠半工半读,读完了布拉格大学和法国的3 个高等学府,后来几乎是一再连续担任外交部长,在马萨里克于1935 年退休以后出任第二任总统。16 世纪时哈布斯堡帝国兼并了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捷克斯洛伐克现在又从这个帝国中分割出来,在1918 年建国以后己发展成为中欧最民主、最进步、最文明、最繁荣的国家。

但是,就由于它是由几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的,它从一开头就苦于一项国内问题,20 年来一直未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少数民族的问题,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有100 万匈牙利人,50 万卢西尼亚人和325 万苏台德日耳曼人。这些民族都依恋不合地仰望着他们的“祖国”——匈牙利、俄罗斯和德意志。虽然苏台德人从来没有归属过德国[除了曾是组织松散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而只归属过奥地利。至少可以说,这些少数民族要求得到比已有的更多的自治。

就是在1000 万捷克斯洛伐克人中占1/4 的斯洛伐克人,也要求某种程度的自治。斯洛伐克人虽然在种族上和语言上同捷克人十分接近,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经济上的发展却遇然不同,主要是因为受了匈牙利人几百年统治的缘故。1918 年5 月30 日,美国的捷克流亡者和斯洛伐克流亡者在匹兹堡签订了一项协定,规定斯洛伐克人有自己的政府、议会和法院。但是布拉格政府并不认为自己受这一协定的约束,也没有予以遵守。

可以肯定他说,同绝大多数其他国家,即使同西方国家,即使同美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比起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少数民族也过得并不坏。他们不但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和公民权利——包括投票权在内——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自己的学校,并且能保持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少数民族政党的领袖常常担任中央政府的部长。虽然如此,捷克人自己还没有完全摆脱奥地利人几百年[359]压迫的影响,在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方面还有许多欠缺之处。他们往往有沙文主义的表现,而且常常不讲究策略。我还记得我以前在那里的时候所体会到的斯洛伐克人对监禁伏伊特赫·都卡博士一事的愤慨。都卡在当时是一位有声望的教授,他以“叛国罪”被判处15 年徒刑,然而很难说除了争取斯洛伐克自治而外,他还犯了什么别的罪。最重要的是,少数民族集团感到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并没有遵守马萨里克和贝奈斯在1919 年的巴黎和会上所作的诺言,即建立类似瑞士那样的联邦制度。

大有讽刺意味的是,从下面要谈到的情况看来,苏台德日耳曼人在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里过得相当好——肯定要比这个国家内任何其他少数民族过得好,而且也比在波兰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日耳曼少数民族过得好。他们固然憎恶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仿佛土皇帝般的捷克官员,固然憎恶布拉格不时发生的对他们歧视的事件,他们固然失去了过去在哈布斯堡时代在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统治地位,因而感到不甘心,但是,他们集居在新共和国绝大部分工业集中的西北部和西南部,生涯日益繁荣富裕,而且随着时间的消逝,他们逐渐达到了同捷克人比较和睦地相处的状态,不过同时也一直在继续要求给他们以更多的自治,对他们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权利给以更大的尊重。在希特勒崛起以前,那里并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要求更多权利的政治运动。苏台德区绝大多数的选票是投给社会民主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

后来到了1933 年,在希特勒当了总理以后,国家社会主义的病毒也感染了苏台德日耳曼人。那一年成立了苏台德德国人党[S.D.P.],领导人是一个举止温和的体操教员,名叫康拉德·汉莱因。到1935 年,这个党就已经受到德国外交部的秘密资助,每月数达15000 马克。不到两年,它已得到了大部分苏台德日耳曼人的拥护,只有社会民主党人和共产党人留在外边。到合并奥地利的时候,汉莱因的3 年来一直听命于柏林的党,已随时准备执行希特勒的命令了。

为了接受希特勒的命令,汉莱因曾在奥地利被并吞以后两周赶赴柏林,并且曾在3 月28 日同希特勒密谈过3 小时,里宾特洛甫和赫斯当时也在场。据外交部的一份备忘录所载,希特勒的指示是,“苏台德德国人党应当提出捷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要求”。汉莱因本人对元首的意见总结为,“我们必须老是提出永远无法使我们满足的要求”。

因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日耳曼少数民族的困境,对希特勒说来,就像一年以后但泽之于波兰一样,不过是一个借口,以便让他用来在自己所垂涎的土地上制造纠纷,进行颠覆,用来迷惑其友邦,掩饰他的真实意图。至于这种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希特勒已经在11 月5 日向军事领袖们所作的演说和绿色方案的头[360]几个指示中表示得清清楚楚了:消灭捷克斯洛伐克,攫取它的领土与人民,使之归属第三帝国。尽管有了奥地利的先例,法国和英国的领导人仍然没有憬悟到这一点。整个春天和夏天,几乎一直到最后,张伯伦首相和达拉第总理同世界上其他绝大部分国家一起,显然还硬是由衷地相信,希特勒的全部要求,不过是要为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他的同胞申张正义而已。

事实上,当春天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的时候,英国和法国政府还特意对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它给予苏台德日耳曼人以范围极广的让步。5 月3 日,德国新任驻伦敦大使赫伯特·冯·狄克森向柏林报告,哈利法克斯勋爵曾告诉他,英国政府不久将在布拉格采取一项步骤,“其目的在于劝说贝奈斯对苏台德日耳曼人表示最大限度的和解”。四天以后,据德国公使向柏林报告说,驻布拉格的英、法公使就在5 月7 日采取了这一外交步骤,敦促捷克政府“尽最大限度”来满足苏台德人的要求。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看到英、法政府如此热心帮助,大概甚为高兴。

话虽如此说,在这一时期,隐蔽德国的目标比过去更为必要。5 月12 日,汉莱因秘密访问了柏林威廉街。里宾特洛甫当即向他面授机宜,指示他当晚到伦敦去看英国外交大臣首席外交顾问罗伯特·凡西塔特爵士和其他英国官员时如何愚弄英国人。威兹萨克所写的一份备忘录曾记下了应采取的方针如下:“汉莱因将在伦敦否认他是按柏林指示行动的……最后,汉菜因将谈到捷克政治结构逐步解体的问题,以便让那些以为自己仍能为保全这一政治结构而进行干涉的人士知难而退。”同一天,德国驻布拉格公使打电报给里宾特洛甫,认为必须预先采取措施,来掩护公使馆给苏台德德国人党以津贴与指示的工作。

美国驻柏林大使休·R·威尔逊在5 月14 日拜访威兹萨克,讨论了苏台德危机。威兹萨克告诉他,德国人担心的是,捷克当局为了设法防止“捷克斯洛伐克的解体”正在处心积虑地挑起一次欧洲危机。两天以后,5 月16 日,施蒙特少校代表当时在上萨尔斯堡休假的希特勒发出了一项紧急的而且是“绝密的”电报,询问最高统帅部,“一旦动员的话”,在捷克前线有多少个师“随时能在12 小时以内挺进”。最高统帅部的蔡茨勒中校立即复电说“12个”。希特勒对此感到不满足,又去电追询:“请告各师番号。”[361]复电来了,列举了10 个步兵师的番号,还加上了一个装甲师和一个山地师。希特勒越来越急于采取行动。第二天,即5 月17 日,他又向最高统帅部要有关捷克人在苏台德山区国境上建筑工事的确切情报。这些工事当时被称为捷克的马奇诺防线。蔡茨勒当天就从柏林回复了一个很长的“绝密”电报,十分详尽地向元首报告了捷克防御工事的情况。他说明这些工事相当坚固。

第一次危机:1938 年5 月

从5 月20 日那一个星期五开始的周未,渲变成了一个危机的周末,后来被称为“五月危机”,在此后48 小时之中,伦敦、巴黎、布拉格和莫斯科的政府都惶惶不安,以为欧洲迫近战争之程度为1914 年夏天以来所未有。这种情况也许主要是由于德国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计划可能泄漏所致。这个计划是德军最高统帅部为希特勒所草拟并且在星期五向他提出的。无论如何,至少在布拉格和伦敦,人们都认为希特勒马上就要对捷克斯洛伐克发动侵略了。从这种看法出发,捷克人就开始动员,而英国、法国和俄国在各该国政府认为已迫在眉睫的德国威胁面前也表现了坚定和团结的精神。此后这种精神就消失了,直到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差点儿把它们消灭掉的时候才又重新出现。

5 月20 日星期五这一天,凯特尔将军打电报给当时在上萨尔斯堡的希特勒,提出了绿色方案的新草案,这个草案是元首在4 月21 日会议上决定了总方针以后由凯特尔和他的助手一直在仔细拟定的。凯特尔在就新计划给领袖的一封极尽阿谀谄媚之能事的信中,说明新计划已考虑到了“由于奥地利并入德国而造成的局面”,新计划在“您,我的元首”予以批准并且在上面签字以前将不会同三军总司令进行讨论。

对“绿色方案”的新指示是1938 年5 月20 日在柏林发出的,它是一个有趣而且重要的文件。它是后来全世界都熟知的纳粹式侵略计划的一个标本。

[新指示一开头就说]我无意在最近无缘无故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除非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原件为着重体]……发生不可避免的局势,迫使我们采取行动,或者欧洲政局的演变给了我们以时不再来的特殊有利机会。

文件中考虑了有三个可以“开始军事行动的政治上的可能性”,其中第一个,“不必有合适的外部借口就发动突然进攻”的可能被拒绝了。[362]最好在下列两种情况下采取军事行动:

[a]经过一段时间的日益严重的外交争吵和军事准备所造成的紧张局面后,再利用这种局面来把战争罪过转嫁到敌方。

根据某一件严重事件,发动闪电式进攻。这种事件使德国遭到无可忍受的挑衅,至少在世界上一部分舆论看来,是构成采取军事行动的迫义上的理由。方案更为可取,无论从军事的还是政治的观点来看都是如此。至于军事行动本身,则要求在4 天之内就能取得这样的胜利,其后果足以“向企图干涉的敌国表明捷克军事地位业已绝望,同时向那些对捷克有领土要求的国家提供一种刺激,使之迅即联德反捷”。后一类国家是匈牙利和波兰,这个计划是把它们参加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估计在内的。德国人认为,法国是否会遵守它对捷克人的义务很可以怀疑,但是“预计俄国将企图给捷克斯洛伐克以军事援助”。

德国最高统帅部,至少是凯特尔和希特勒,深信法国不会参战,因此只需“拨出最低限度的兵力来作为西线后卫”,并且还强调“全部兵力都必须用于进攻捷克斯洛伐克”。“陆军主力的任务”是在空军协助下“击溃捷克斯洛伐克陆军,尽快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

这将是一场总体战,在德国军人历来的作战计划中,这是第一次强调了指示中所说的“宣传战”和“经济战”的价值,并且把它们编进了全面的军事进攻计划之中。

宣传战[原件为着重体]一方面必须以威胁手段恫吓捷克人并瓦解其抵抗力;另一方面也必须给各少数民族以如何支援我们的军事行动的暗示,并且影响中立分子同情我们。经济战[原件为着重体]的任务是使用一切经济资源来加速捷克的最后崩溃……在进行军事行动的同时,必须协助加强经济战的全面努力,其方法是迅速收集关于重要工厂的情报,并使各工厂尽速恢复生产,因此,在军事行动允许的范围内,保全捷克的各个工厂与各项工程一事可能对我们有决定性竹意义。

这一纳粹侵略方式后来一直保持着基本来变,而且应用时取得了惊人的胜利,直到很久以后,到全世界对此有所警觉以后为止。

5 月20 日中午刚过不久,德国驻布拉格公使发出了一封“火,[363]急绝密”的电报,向柏林报告,捷克外交部长刚才用电话通知他,捷克政府对“[德国]军队在萨克森集结的消息颇感困惑”。他说,他已回答说“绝无任何理由对此惊惶”,但是他要求柏林,如果有什么行动的话,马上把情况通知他。

在这个震撼欧洲的周未的一系列紧张的外交来往中,这是第一炮。震撼的原因是人们担心希特勒即将再次行动,而且这一次免不了要发生大战。就我所知,英国和捷克的谍报局究竟根据什么得知德军在捷克边境集中的情报迄今还是秘密。不过,对于仍然因为德军占领奥地利而惊魂未定的欧洲来说,当时情况不无蛛丝马迹可寻。5 月19 日,莱比锡有一家报纸曾发表了一则德军调动的消息。苏台德的纳粹领袖汉莱因曾在5 月9 日宣布他的党同捷克政府之间的谈判已告破裂,而且据说,他在5 月14 日自伦敦回国途中曾折赴伯希特斯加登会见希特勒并且仍然逗留未返。在苏台德发生了开枪射击的骚动。5 月整整一个月中,戈培尔博士大肆渲染捷克对苏台德日耳曼人的“恐怖行动”的宣传战有增无已。紧张局势似乎正在趋向顶点。

当时,德军因为进行春季演习而有若干调动,特别是在东部地区,然而从缴获的德国文件中迄今没有找到任何足以表明当时在捷克边境有任何新的突然集结的证据。相反,倒有两份日期为5 月21 日的德国外交部的文件,上面有最高统帅部的约德尔上校写给威廉街的内部保证,说不论在西里西亚还是下奥地利都没有这样的集结。约德尔在不准备给外国人看到的函电中说,“除平时演习而外”并无他事。然而,这也不是说,捷克边境就没有德国军队了。我们从上面已经知道,德军最高统帅部曾在5 月16 日答复希特勒的紧急询问时报告他说,在捷克边境有12 个德国师“随时能在12 小时内挺进”。捷克或者英国的谍报局有没有可能从交换上述情况的电报中得到了什么风声呢?他们有没有可能已经知悉凯特尔在5 月20 日电呈希特勒批准“绿色方案”的新指示呢?因为第二天,捷克参谋总长克莱奇将军就告诉德国驻布拉格武官土圣待上校说,他有“无可反驳的证据足以说明有8 个到10 个[德国]师在萨克森集结”。有关德国师的数目的情报,相差并不太远,虽然关于它们部署的情况多少有些出入。不论怎么说,5 月20 日下午,在布拉格的赫拉德欣宫,在贝奈斯总统主持下举行了内阁紧急会议以后,捷克人就决走立即实行部分动员。有一级服役年龄的后备兵应召入[364]伍了,某些技术后备人员也动员起来了。捷克政府同两个月以前的奥地利人不一样,不准备不战而降。

捷克的动员,虽然只是部分的,也使希特勒暴跳如雷,柏林德国外交部送到上萨尔斯堡来的电报也不能使他息怒。这些电报都是报告英、法大使一再来访,警告德国,侵犯捷克斯洛伐克就意味着一场欧洲大战。

德国人从来没有受过像英国人在这个周未所施加的那种疲劳轰炸式的外交压力。英国大使尼维尔·汉德逊爵士三番四次地访问德国外交部,询问德军调动的情况并且告诫德国要小心。汉德逊原来是张伯伦首相派到柏林来,发挥他职业外交家的特长,来对希特勒进行姑息的,而他也确实尽了自己的长才。毫无疑问,他是受哈利法克斯勋爵和英国外交部的催促,因为这位温文尔雅的外交家对捷克人并没有多大同情,当时在柏林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他在5 月21 日见了里宾特洛甫两次。第二天虽然是星期天,还去见了外交部国务秘书冯·威兹萨克,因为里宾特洛甫已经匆促应召到上萨尔斯堡去见希特勒去了。汉德逊递交了哈利法克斯本人出面的一封强调形势严重的信件。在伦敦,英国的外交大臣也在这个安息日召见了德国大使,向他着重指出时局的严重。

从英国的这些外交来往中,德国人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英国政府虽然确实知道法国会驰援捷克斯洛伐克,却并没有明白声明英国也会这样做,德国大使冯·狄克森在见了哈利法克斯以后发回来的一份电报中就曾指出这一点。英国人肯做的,像狄克森所说哈利法克斯已做的那样,充其量不过是提出这种警告:“欧洲一旦发生战事,英国能否置身事外,殊难逆料。”事实上,这也就是张伯伦政府充其量所肯做的——等到后来再要制止希特勒就为时已晚了。从那时起一直到最后,作者当年在柏林所得到的印象是,如果张伯伦直率告诉希特勒,英国将采取它后来在纳粹侵略面前终于采取的行动的话,元首是决不会发动后来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冒险的。在研究了德国机密文件以后,我的这种印象就更大大地加深了。这就是这位好心肠的首相的致命的错误。

阿道夫·希特勒在他的伯希特斯加登山间别墅里反复思量,认为自己受到了捷克人的极大侮辱,也受到了支持他们的伦敦、巴黎甚至还有莫斯科的极大侮辱。对于这位德国独裁者来说,丢人之难堪,莫此为甚。尤其使他生气的是,他打算要犯的侵略罪行[365]在将犯未犯之际就受到了控告。就在这一周未,他还审查了凯特尔所提出的关于“绿色方案”的新计划。不过这一方案现在不能立即执行了。他只好忍着一肚子气,命令柏林的外交部在星期一即5 月23 日告诉捷克公使,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没有任何侵略意图,德军在捷克边境集结的传闻毫无根据。布拉格、伦敦、巴黎和莫斯科的政府领导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以为危机已经克服了,希特勒已经得到了一次教训。他现在想必已经懂得,他不能再像他在奥地利那样轻易地进行侵略而侥幸得逞了。

这些政治家们实在不怎么了解这位纳粹独裁者。

他在上萨尔斯堡生了几天闷气,心中怒火如焚,要向捷克斯洛伐克、特别是贝奈斯总统报复,他认定后者是存心丢他的面子。5 月28 日,他突然出现在柏林,并且在总理府召集国防军高级军官,下达了一项重大决定。8 个月以后,他亲自在对国会所作的演说中谈到这项决定的内容是:

我决心要一劳永逸地、彻底地解决苏台德问题。5 月28 日,我下令:1.应当进行准备,以便在10 月2 日以前对该国采取军事行动。

2.我国在西线的防御工事应大大扩大,并且加紧进行……计划立即动员96 个师,开始先……

他对在场的党羽戈林、凯特尔、勃劳希契、贝克、雷德尔海军上将、里宾特洛甫、牛赖特大声咆哮:“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的不可动摇的意志!”绿色方案再次提了出来,并且再次修改。

约德尔的日记说明了希特勒报仇心切的思想活动。

元首不想在目前挑起捷克问题的初衷,现在已经改变。原因是捷克军队在5 月21日作了战略性的集结,而当时并不存在来自德国方面的任何威胁,也不存在导致集结的丝毫理由。由千德国采取了克制态度,此一行动的后果损害了元首的威望,这是他不愿重见的。因此,在5 月30 日发布了关于“绿色方案”的新指示。

希特勒5 月30 日签发的关于绿色方案的新指示,其细节与9 天以前向希特勒提出的基本上并无不同。不过有两项重大的改变。5 月31 日指示的第一句话是“我无意在最近无缘无故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而新指示却是这样开头的:“我的不可空更的决心就是在最近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

所谓“最近”的涵义,已由凯特尔在一封随件附发的指示信[366]中加以说明。他命令:“务须保证绿色方案最迟到1938 年10 月1 日能够付诸执行。”

这是希特勒不惜赴汤蹈火,不惜冒一次又一次危机,甚至不惜冒大战的危险也要楔而不舍,务见其成的一个日期。

目录页《第三帝国的兴亡》■ 威廉·夏伊勒 著下一篇

目 录

□ 第三帝国的兴亡

□ 题语

□ 前 言

第一编 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