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4 身边小事不可漠视
我一直认为,所谓文化就是生活样态的一种呈现方式,无所谓高低好坏,然而基于我对北京深厚的情感,加上我的观察,我做过几件希望促使北京更为完美的作为!
2006年大年初七,我从杭州搭飞机返回北京。由于北京大雪导致飞机延迟,原本应在晚间十点多抵达的航班晚到深夜两点才到。下雪、过年加上深夜两点,所有旅客只能选择坐出租车,但等待的出租车并不多,旅客显得很焦躁,当时在第二航站楼的等待处挤了一堆人,我排人队伍。这时我看到有人企图翻过围栏抢出租车,队伍中的众人气不过,有人把插队的人抓回来,彼此大吵,还有更多的人站在马路上试图抢车,整个队伍乱作一团。此时,离我不远处有个人高马大的老外,男性,推着行李车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从他不知所措的表情判断,他应该听不懂中文,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很茫然地看着四周。我跟我同行的马来西亚华侨朋友说,在这个老外眼里,没有台湾人、香港人或是大陆人,更没有农村来的还是高素质的城市人,他的眼中全是中国人!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然后隔了几天,我在住处大望路附近看到这样的场景:
当时整个西大望路从新光天地到红庙那里整整有大约一公里的道路施工,人行道全被铁板围住,加上车道封锁了一个方向,于是所有来往车辆和行人就挤在单向的两个窄窄的车道上,乱成一团!这时我又看到一个老外,男性,逆着人群从对面走来,为了躲避地上的坑洞与突出的钢筋,还要躲人、躲车,他像是跳桩那样,一跳一跳地前进。
基于这两件事,我想,首都机场如此重要,大雪造成班机延误,很多相应的措施为什么没有人想到?例如,加开机场巴士、调度出租车、增加维持秩序的人力,让忽然涌进却又心焦返家的旅客可以快速便捷地离开机场;我又想到,为什么要整条路同时动工?为什么在围住工地时没想到为行人留条路?
于是我写了一封长达三张A4纸的信件给当时的北京市长,信中我将我的名字、职业、台胞证号码等个人数据附上,并且亲笔签名,以示我对我信中的观察与建议负责。由于不知道该寄到哪个地址,只好在信封上写上“北京市政府收”。当时由于整个北京都为了奥运建设而做准备,我以此作为开头,在信中我很诚恳地表述,北京奥运不应仅仅关注在硬件建设上,如何让每个来北京参加奥运的人能有回家的感觉,软实力也不可忽视。
知道我做此事的一位北京大姐跟我说:“小宫,你已经不是台湾人了,你是北京人。”听完她的话我很开心,因为我似乎已经获得北京的认可与接受,虽然也有朋友以质疑的眼神告诉我:你真傻!不过我觉得虽然我有可能只是北京的过客,但既然我住过,我应该对这个城市尽份心力,虽然我并未获得任何回音,奥运也很顺利地举办,不过我的内心还是很充实。
但是我从中却发现了北京人的冷漠,对自己生活周遭的事物与环境的冷漠。我的观察是,这是因为北京乃至中国的大部分人把关心的视角拉得太高了。
我发现,大家很喜欢谈论国家乃至国际间的大事,譬如中美关系,譬如宏观调控,譬如中国在世界扮演的角色,却鲜有人在意生活周遭的小问题。
然而,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让你明天在马路上走路不绊倒,中国在世界扮演的角色也无法改变北京从早到晚堵车的现实。
有回在出租车上,司机问我:“你哪的人啊?”
我照例答:“台湾人。”
“你对两岸关系还有陈水扁什么看法?”
“很抱歉,没怎么关心(千万不能开头,否则整段路程就完了)。”
“喔,对了,今天电视上全程转播伊拉克的首次民主选举,你对此事什么看法?”
听到这里我真的很诧异,伊拉克?这不是个新闻上的名词吗?我不认识任何一个伊拉克人,而且我很有可能这辈子也去不了那个国家,除了两伊战争、波斯湾战争、美国“9·11事件”,我的生活跟伊拉克毫无瓜葛,竟然有人要跟我谈伊拉克的问题?!
我强作镇定,以非常温柔但坚定的口气说:“很抱歉,我对这个国家真的不了解,我甚至不知道他们今天举行选举,我无从讨论起!”
当每个人都站在无限高的角度去关注大事情,我们身边的小事情就没人去关心,没人去做了。我在报刊上很少能够阅读到关于一些生活问题的深入探讨,比如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城市白领的亚健康状态,上班族的情感问题,中国式离婚问题,农村留守家庭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年轻人的成长问题,等等。虽然目前有许多时尚杂志约略提到心灵成长或是禅修的议题,不过仍表面地强调这是一种时尚,我绝对相信一件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活的人们,无论收入或是地位的高低,恐怕多多少少都有因压力而导致的生理、心理等问题,加上社会形态的急剧改变,人际关系乃至家庭问题该如何面对以及心态该如何调整,这样的问题关心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包括媒体也极少着墨。然而,这些事情才是跟我们切身相关的。
不过可能是深层的思考所致,我发现,这个社会似乎不大愿意谈太小的事,涉及个体的在概念上就被归类为小事。我想这不只是两岸的差异,更受到中国传统思维影响,中国人注重群休,而忽略个体,而西方人则注重个体。同时,也是大陆“雅文化”引起的弊端,在“雅文化”的背景下,谈论日常琐碎是很俗的,大家都不屑为之。但是如果个体不健康、不快乐,群体又怎么好得起来呢?我想,许多社会问题如果其深层的原因没有解决,而只解决问题的本身,恐怕类似的状况将层出不穷,这也是每个社会在快速发展历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难题,还是需要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并且关注的,媒体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