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发生变化的5个层次
变化发生于好几个层次之上,在本书中,我们就来谈一谈这所有的5个层次。只有5个层次都发生了变化,才会出现真正富有影响力的变化。
第一层次:你意识到自己对现状感到不满意。为了改变现状,你开始采取行动。
举例:你办公桌上的信件堆积如山,于是你决定一直不停地处理信件,直到你能再次辨认出你办公桌面板的颜色。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第二层次:期待的结果没有出现,你意识到,仅仅只是采取行动还远远不够。你采取的行动还必须以解决困难作为目标导向。你问自己:我如何使结果变得更好呢?我如何不这么艰难,而是更灵巧地工作呢?
举例:你加班加点地工作,但到了月底,你挣的钱还是不够用。
新的技巧和策略将会为你带来解决方法。许多人都希望直接从一本专业书中得到解决公式。在后面的章节中,你将学到许多具体的技巧、策略和解决公式。然而,持续的、起决定作用的变化是发生在更高层次上的。
第三层次:学到的技巧对你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拿自己跟其他成功人士进行对比,你就觉得他们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达成了目标。他们拥有富有影响力的、能为他们开启方便之门的朋友。
举例: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极大地打击了你。你本来需要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生意中去,但现在你必须首先解决眼前的麻烦。一切都乱七八糟。
这时候找到解决办法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们来检视一下你的个人发展。这听起来就不像能快速达成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你运用技巧就能结识的。要想成为你想成为的人,那就需要投入时间了。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有一个小提示:也许是你的榜样,或是你钦佩的人。如果按照目标去塑造生活,你也可以成为像你的榜样一样令人钦佩的人。
第四层次:在你与自身和他人打交道时,仔细思考一下你的世界观。许多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将美好的世界扭曲成了一个热带丛林,在这个丛林中,每个人都要互相对抗才能生存。
举例:有的人从不相信任何人。他们对别人有过几次失望,从此以后便小心翼翼。他们带着怀疑的目光看待一切事物和一切人,费尽心思地寻找别人设下的“陷阱”。有时候他们自己掉入自己的陷阱,因为他们本性不具有魅力,不讨人喜欢,所以别人对他们敬而远之。
解决方法是:换一副新的眼镜,换新的镜片。世上不存在一个孤立的现实,只存在一个我们感受到的现实。我们戴上一副新的眼镜看世界,世界就完全不同了。著名的管理培训师史蒂芬·柯维讲过下面的故事。
一天,柯维乘火车前去参加一项活动,他要在本次活动中发表演讲。他打算利用火车上的时间来准备演讲稿。突然,一名带着三个孩子的男子来到他的这节车厢。孩子们马上就开始嬉戏打闹。他们又叫又闹,在座位上跳来跳去,其他乘客也不胜其烦。而那名很明显是孩子父亲的男子,什么都没有做。他只是无动于衷地望着窗外。
孩子们越来越顽皮,开始脚踢座椅,甚至用手去扯几个乘客的衣服,最后还揪住了一位女士的头发。父亲仍然没有加以阻止。史蒂芬·柯维终于忍无可忍,他努力镇定下来,决定要插手这件事情。为了使他的话在孩子父亲身上达到良好的效果,他果断地站起身:“打扰了,先生,您难道没有看到您的孩子已经打扰到所有乘客了吗?请您告诉他们遵守秩序!”
带着对自己刚才行为和有力要求的自豪,他又坐下了。那位父亲缓缓地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最终将头转向说话者,用低低的声音回答道:“是的,是的,我为孩子们的行为感到抱歉。我刚才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妻子——孩子们的母亲,在几个小时之前去世了。我还不知道我以后该怎么生活。我们几个都还没法接受这个事实。我想,我的孩子们是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接受这件事……非常抱歉。”
同黑白眼镜相比,一定也有一些有色眼镜,使我们自己和他人更加幸福。也有一些眼镜,使我们看到的是机会,而非错误和陷阱。
有一副有色眼镜,通过它,你将金钱视作一种能购买武器、引发战争、制造贪欲、使人寂寞的东西。你必须清楚,我们现在只是就这副有色眼镜而言。同样地,我们也完全可以换一个视角来看待金钱。我们可以戴上这样一副眼镜,通过它,你将金钱看作可以修建医院、缓解饥荒、改善医疗条件、延长寿命的一种东西。你能用金钱改善生活条件。金钱可以做许多好事。
你更愿意戴上哪一副眼镜来看待金钱?或者说,戴上哪一副眼镜,你能更幸福?
第五层次:通过改变对自身的认知,我们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
举例:海因茨·哈特希是一名销售人员。他工作勤奋,掌握了工作所需的所有重要技能。他成熟稳重,同事都喜欢与他共事。他不会戴着“顾客是战利品”的眼镜看待顾客。他向顾客提供有益的建议,享受顾客对他的信任。这虽然很好,但还不够完美。顾客不会主动来找他。最大的区别在于:海因茨·哈特希将自己看作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将自己视为销售人员,他就必须主动去招揽顾客;如果他将自己看作专家,顾客就会主动来向他咨询。
将自己看作销售人员还是专家,做出不同的决定,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我们的自我认识,最终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曾经有一个生意伙伴,他总喜欢将自己看作一个牺牲者。他确信没有人上当受骗的次数比他多。因此,他戴上了一副“所有人都是坏人”的眼镜。
毋庸置疑,他真的被同一家公司欺骗了三次,也损失了许多钱财。这也加深了他的信念,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吸引骗子的磁石。他觉得自己不适合与这家公司再进行合作,遗憾的是,由于合同的束缚,他无法解约。也许他也不愿意摆脱这家公司,因为这会证实他的牺牲者身份。
我很快就认同了他的消极态度:“舍费尔先生,再小心翼翼都不为过。”之后,我甚至想好了应该如何和他一起制订“防御计划”。然而,在进入一家新公司之前将此作为第一步计划,是不够明智的。首先,他需要的是转变防御的想法。其次,这种做法也与我的自我认知不符:我要在每一次挫折中看到积极的一面。我确信,一切事物都有其积极的一面。
我拍了一下桌子说:“好了,我不会往这个方向去考虑的。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你被欺骗了三次,从中你获得了什么益处吧。”这时,我的同伴涨红了脸,带着一副仿佛快要窒息的样子说道:“益处?你脑子没事吧?”
简短总结一下:我们开始分析,他的失败为他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也真的找到了好处。那家公司的领导,后来也愿意积极地帮助我们。我们仅仅通过一次谈话,便“赚到”了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