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红楼纪历

小说第十七回叙盖造新园,写到"又不知历几何时",贾珍等人来向贾政报告园工告竣,"几何时"句旁有脂批说:


年表如此写,亦妙。


这说明照脂砚斋所知,《红楼梦》的叙事年月,是大有条理的。旧日的批点家如大某山民(姚燮)就曾在小说的每一回后都批明:"此回是某年某月事",可惜他是从高鹗的续书中所附会出的干支倒推上去的,因此便很少价值。还有苕溪渔隐的《痴人说梦》(忆红楼藏板,嘉庆刊本),开卷第一部分就是《槐史编年》,其做法是以年份干支为纲,统系回目,回目下注明是几月或几日之事。起"己酉",讫"丙辰"。恰好也是"以第九十五回回甲寅岁纪,推其前后"的,与大某山民初无二致,故亦无庸多论。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现在把我自己所推的结果也列出来,未始不可为读小说之一助。推时完全是"独立"的;因那时既未见《槐史编年》。也绝不愿去先看看大某山民的推排,生怕受了他的影响。

八十回《红楼梦》原书,实共写了十五年的事情:


第一年

〔第一回〕

叙甄士隐"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庚辰本独作英菊),年方三岁。"

是年,"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作梦,见僧道带"顽石"下凡历劫,是即暗写宝玉降世之时。故六十二、三回叙宝玉生辰在夏天,约当四月下旬。同劫者则"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即指元春、英莲、凤蛆、宝钗、秦氏等年长于宝玉者及未生者。

"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士隐、雨村提"明岁大比",进京赴试:"十九日乃黄道之期。"

次早,家人回报:"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


第二年

雨村应试及第。第二回追叙:"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

本年黛玉二月十二日生,详后。


第三年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英莲失踪,时五岁。第四回云:"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正合。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士隐被火,投封肃。


第四年

士隐"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出家。"一二年",一年馀、跨两年头之谓。


第五年

娇杏在门首见雨村到任,雨村时升为"本府知府"。

〔第二回〕

封肃云:"只有当日小婿姓甄,今已出家一二年了。""一二年",义同上。

雨村娶娇杏。


第六年

娇杏"自到雨村身边,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乃扶正。

雨村"不上两年",便被上司参了一本,革职,因而游览天下,"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面"。

林如海巡盐"到任方一月有馀"。"年已四十。……生了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第三回黛玉云:"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正合。

雨村,入馆为西宾,"这女学生年又极小",十分省力。

按以上六年,乃全书引子,本不得作实事看,而所叙年月岁数尚大致可寻如此。


第七年

"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贾敏亡。

雨村"每当风日晴和",郭外闭游,因遇冷子兴。

冷云:"……今年才十六岁,名唤贾蓉。"

又云:"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今已娶了二年。"

又云:"就取名叫作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曰七八岁,正合。

〔第三回〕

雨村遇冷之"次日",面谋之林如海,欲进京谋复原职。

"择了出月初二日",与黛玉同路入都。"有日,到了都中。""不上两个月",应天府缺出,雨村赴任。黛玉初入荣府。众人见地"年貌虽小",在家时如海亦嘱咐:"且汝多病,年又极小。"盖此时黛玉年仅六岁。(己卯本、"梦稿"本于此独多"十三岁"之文,他笔妄加,谬甚。)见凤姐穿"银鼠褂",是冬天,贾母说:"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抬房屋"。可证。

黛玉带来"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唤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

〔第四回〕

见李纨,她"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已五岁。"

门子对雨村说:"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

又说:"这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到十一二岁时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要,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

按英莲开场为三岁,到今年应为九岁,云"十一二岁转卖",又云"十二三岁光景",约度之词,不觉稍大。又按自雨村离葫芦庙至此跨七年,云"八九年来"自英莲失踪至此跨五年,云"隔了七八年",皆多出二三年。揆其原故,盖雪芹又皆从第一回开场时计起也。参看第九年下。

冯渊,"长到十八九岁上"。

薛姨妈:"今年方四十上下年纪,只有薛幡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

薛蟠,"今年方十有五岁。"

按云"小两岁",口语不定之辞,非指"小二岁"。


第八年

〔第五回〕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

按叙黛玉自入府以来,与宝玉亲密情状,又时常因不合而垂泪,泛叙,皆"非止一日"之情。中间已隔相当日期。计黛玉初来在冬天,雨村两月后始赴金陵任,审冯、薛一案。薛家进京,"在路不计其日",故宝钗入府当在转年之春夏无疑。住于贾府后,经过"不上一月的日期",始肯熟识。故第五回开头所叙,已是第八年之事,泛写钗、黛并至以后与宝玉三人间之关系,故本年无详叙处,亦无节令可按,推而始明也。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注意此为第八年之冬,非黛玉入府之冬。

秦氏云:"不怕他恼,他能多大了,就忌讳这些个?"可见宝玉时尚稚幼。

宝玉云:"况且年纪尚小,不知淫字为何物。"

〔第六回〕

"袭人本是个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

按口气皆写小孩子,非青年男女。脂批云:"一段小儿女之态",极为明白。

"大两岁",与前叙宝钗比薛蟠"小两岁"正同,不必拘定"二岁";袭人本年似为十二岁,详后。


第九年

另起头绪。狗儿家"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下来,家中冬事未办。"

周瑞家的云:"我们这里又比不得五年前了……都是琏二奶奶当家。"

按第六年冷子兴谓贾琏"已娶了二年",则娶凤姐当在第五或第六年,至本年为四年或五年,故云比不得"五年前"了。

刘姥姥云:"这位凤姑娘,今年大不过二十岁罢了",盖云至多不过二十;周云:"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与第七年冷云贾琏"二十来往"相合,凤姐此时当是十八九岁。

"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贾蓉。第七年云"十六岁",正合。

〔第七回〕

"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英莲。周问:"今年十几岁了?"

按英莲当十一岁。如第七年即已"十二三岁",至此即为十四五岁,与所叙"才留头"不符矣,可见第七年语系泛泛揣拟之词。

焦大云:"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二十年,约当康熙五十年左右。

〔第八回〕

宝玉到梨香院,薛姨妈说:"这么冷天!"宝钗穿蜜合色绵祆,银鼠比肩褂,绵裙。

宝玉问:"下雪了么?"人回:"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取斗篷,送手炉。

秦业"年近七十""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锺。"

按年近七十,可以是六十六七,五旬之上,可以是五十七八,则秦锺本年可以是十岁左右,据秦氏语,秦锺实与宝玉同岁。

〔第九回〕

上学;袭人嘱:"学里冷",要添换衣服,打叠手脚炉。

贾母常留秦锺"住上三天五夜","不上一月之工,秦锺在荣府里便惯熟了。"此时已到年底。秦、宝交密,众口流诽,"这也非止一日",已接入次年。


第十年

贾蔷"如今长了十六岁"。

〔第十回〕

闹学堂后,贾璜妻金氏因"天气睛明"去看寡嫂。是秋天光景。参看下文。

医生为秦氏诊脉:"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后日是太爷寿日。"

〔第十一回〕

"话说是日贾敬的寿辰。""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是九月。

尤氏谓秦氏:"上月中秋……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怠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

秦氏云:"我自想着,未必熬的过年去呢。"

凤姐说:"如今才九月半,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

凤姐进园,"但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按检雍正朝年历,无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者,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冬至,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冬至,最相近。

贾母嘱风姐,"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看他去。"凤姐"到了初二日吃了早饭,来到宁府里。"是已进腊月。

〔第十二回〕

贾瑞在夹道里,"现是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一夜几乎不曾冻死。"

贾瑞病倒,各种症候"不上一月,都添全了。"

按此处"一月",依旧钞本改。《痴人说梦》之四《镌石订疑》(叶二十五)、《蝶芗仙史》评本并云:"案旧钞本'年'作'月'"。又王伯沆批本亦论及一年当作一月。今传世诸本盖嫌"一月"之内诸症添全,似乎过快,故改"一年",不思雪芹原书年月皆有贯串也。


第十一年

"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贾瑞死于是春。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病,接黛玉归。贾琏同行。

按"冬底"有误,已屡经评家指出,当云"夏末秋初"。

〔第十三回〕

凤姐夜计贾琏行程,而秦氏猝亡。宝玉立欲过宁府,贾母说:"二则夜里风大。"当是秋深。

贾蓉捐官,履历所写"年二十岁"。第七年云:"十六岁",正合。

〔第十四回〕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秦氏亡已月馀。

是日昭儿回,说"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大约赶年底就回来。"

"叫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是已入冬。

〔第十五回〕

北静王"携手问宝玉几岁",只曰"几岁"而不曰"十几了?",可见此时尚属幼小,非如一般人心目中之宝玉出场即为成童少年。

〔第十六回〕

七七既满,秦氏殡出,秦锺"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是天已寒冷。

一日,贾政生辰,忽有元妃晋封之讯。按赖人云:"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是指乾隆身为太子而即将继位时事明甚。

贾琏、黛玉"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 所"出"

之月,当是十一月。

凤姐抱憾于未赶及南巡之盛,说:"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

按早二三十年,正康熙屡次南巡时,甚合。

开始修园。秦锺死。


第十二年

〔第十七回〕

秦锺七日掩埋。

"又不知历几何时……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

"且喜今日天气和暖",贾政游园,见稻乡村"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可知正当春日。

贾琏回说帘子等物"也不过秋天都全了"。

〔第十八回〕

妙玉入园,"今年才十八岁。"

"王夫人等日日忙乱,直到十月将尽,幸皆全备。""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贵妃省亲。"

"贾府领了此旨,一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


第十三年

"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

"至十四日,俱已停妥。"

"至十五日五鼓……"正式迎接元春归省。

〔第十九回〕

"次日见驾,谢恩。""收拾了两三天方完。"

"接袭人吃年茶。"东府"看戏,放花灯。"

宝玉到花家,"百般怕宝玉冷",备坐褥,脚炉。

袭人之姨妹"如今十七岁"。则袭人此时至少亦应十七岁,实长宝玉四岁。

宝玉与黛玉闻话,问:"几岁上京?"可见黛玉来时亦只有"几岁",亦非如一般人心目中之黛玉,出场即是少女。

〔第二十回〕

凤姐劝李嬷嬷:"大节下,老太太才欢喜了一日。"

"彼时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黹。"

宝玉对黛玉说"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

〔第二十二回〕

凤姐云:"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仍是正月里的二十一日。

"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是钗比宝玉长二岁,情理甚合。

按第七年薛蟠十五,至今当二十一岁,实宝钗七岁,可知前云"大两岁"之语乃泛辞。

贾母以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

按宝钗自第七年末入府,第八年正月为第一个生辰,此为第六个。唯此云才过者,即上文"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的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做生日",即首次正式作寿之意,不得错会。

湘云说:"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

按戚本此后有贾母所说"我们安歇吧,明日还是节下"一句,其它脂本并无此言。元宵之后,只有"填仓",不足称"节",疑系后人所增。

〔第二十三回〕

贾政回贾母:"二月二十二的日子好",众姊妹与宝玉般入大观园。

宝玉作即景诗,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正合。

"那日正当三月中浣",沁芳桥边看《会真记》。

〔第二十四回〕

贾芸答宝玉问其年纪,说:"十八了。"贾琏谓宝玉:"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时宝玉实十三,正合。

贾芸献香料于凤姐,"凤姐正是要办端阳的节礼,采买香料药饵的时节。"此预先筹备语,尚未到端阳。

贾芸见红玉(即小红)"却是个十六七岁的丫头";"这红玉年十六进府当差",是去年始来,详后。

〔第二十五回〕

宝玉寻红玉,"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又匠人种树,皆三月间事。

赵姨娘问马道婆:"可是,前儿我送了五百钱去,在药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没有?"药王上供自是四月间事。

黛玉"看阶下新迸出的新笋……惟见花光柳影,鸟语溪声",是初夏风光。

僧道托宝玉于掌,说"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明点岁数,一丝不错。

〔第二十六回〕

"话说宝石养过了三十三天之后……"

宝玉到潇湘馆,"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正写夏日意境。

薛蟠说:"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提送礼,有鲜藕、西瓜。

按"明儿"亦北京泛语,与"次日"不同,不得死看。

〔第二十七回〕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是日黛玉"泣残红"--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

按殿版《万年书》,乾隆元年丙辰,"四月小,二十六日庚寅,亥初一刻四分芒种。"普通遇节气,无人细记时刻,只记日期,"未时"云者,殆雪芹随手拈来补足之语。

宝钗见蝴蝶,"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扑得"香汗淋漓"。

红玉答凤姐:"十七了。"

〔第二十八回〕

贵妃差太监送银,"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指五月初一至初三."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

〔第二十九回〕

贾母劝宝钗:"你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宝钗曾说:"罢罢,怪热的!"原不欲去。

"正是初一日乃月之首日,况是端阳节间"。

贾珍说贾蓉:"我这里没热,他倒乘凉去了!"张道士亦云"只因天气炎热"。张道士说:"前日四月二十六日"。又云:"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又云:"看着小道是八十多岁的人"。

黛玉"昨日回家,又中了暑"。

"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薛蟠生日。"应前文。"明儿"不必等于"次日",可见。

袭人云:"明儿初五大节下。"

〔第三十回〕

紫鹃云:"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

宝钗云:"我怕热,看了两出,热得很。"

凤姐云:"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

"谁知目今盛暑之际,又当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

宝玉背着手,到一处,一处鸦雀无声。……知道凤姐素日的规矩,每到天热,午间要歇一个时辰的。……来到王夫人上房内,只见几个丫头子,手里拿这针线,却打盹儿……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

宝玉进园,"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

"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

"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

按"夏至三更"方入伏,恐不当五月初已在伏中,其意盖仍指盛夏之日,不必以词害义。

"原来明日是端阳节。"

〔第三十一回〕

"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晴雯摔扇。

黛玉云:"大节下,怎么好好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晴雯云:"怪热的,拉拉扯扯作什么?"提洗澡与吃水果。

"次日午间",湘云至,贾母云:"天热,把外头的衣服脱脱吧。"

〔第三十二回〕

袭人送扇子。宝钗说:"大毒日头地下,出什么神呢?"又说:"这么黄天暑热的"。

〔第三十三回〕

王夫人云:"况且炎天暑热的";贾政云:"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宝玉挨打即在五月。

〔第三十四回〕

王夫人云:"如今我想,我已经是快五十的人",是四十余岁口气。

〔第三十五回〕

紫鹃劝黛玉:"如今虽然是五月里,天气热……"

"目今傅秋芳已二十三岁。"

莺儿答宝玉:"十六岁了。"

〔第三十六回〕

贾母要宝玉"著实养将几个月","过了八月才许出二门。"

凤姐说:"这里过门风倒凉快,吹一吹才走。"

"却说薛姨妈等这里吃毕西瓜"。黛玉要洗澡。

宝钗说:"这个屋里哪里还有苍蝇蚊子?还拿蝇帚子干什么?"

〔第三十七回〕

贾政点学差,"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宝玉自此"光阴虚度,岁月空添"。

探春小柬云:"前夕新霁,月色如洗……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入秋。

贾芸送白海棠,开"海棠社"。

按此殆秋海棠。

秋纹云:"那日见园里桂花。"

〔第三十八回〕

凤姐云:"那山坡上两棵桂花开得又好"。

咏菊、吃蟹。

王夫人向贾母说:"这里风大。"

〔第三十九回〕

刘姥姥云:"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云:"比我大好几岁呢!"

按明年贾母即庆八旬,则本年当七十八九,刘姥姥既大好几岁,当八十余始合。《痴人说梦》云:"七十五应改八十五。"《蝶芗仙史》评本亦云:"七十五应改八十五是。"

〔第四十回〕

"可喜这日天气清朗,李纨……看着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

翠盘中"养着各色的折枝菊花",插满了刘姥姥的头。

宝玉说:"这些破荷叶可恨。"

"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第四十一回〕

以柚子哄板儿手中之佛手。

〔第四十二回〕

凤姐对刘姥姥说:"都是为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

大姐儿亦病,彩明读《玉匣记》:"八月二十五日病者:……"

黛玉云大观园修造费时一年,"盖才盖了一年。"与前所叙合。

〔第四十三回〕

贾母云:"初二是凤丫头的生日。"即入九月。

"且说展眼就是九月初二日。"

〔第四十五回〕

赖大家的说:"择了十四的日子。"仍是九月。

黛玉云:"我今年长了十五岁。"

按黛玉小宝玉一岁,实当十二岁。所叙明明不合,疑字有讹误,或后人嫌小,妄改"二"为"五"。

"秋霖脉脉……"作秋窗风雨夕。

〔第四十七回〕

贾琏说:"十四往赖大家去不去?"又:"打听老太太十四可出门。"

贾母说:"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

"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来,名唤嫣红。"

"展眼到了十四日"。

宝玉云:"上月我们大观园池子里头结了莲蓬"。

湘莲云:"眼前十月一,我已经打点下上坟的花消。"十月一,寒衣节。

〔第四十八回〕

"展眼已到十月"。

"至十三日薛蟠先去辞了他母舅","至十四日一早",母妹送行。

平儿骂雨村:"半路途中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

按雨村自第七年始与贾府结识,至此为时七年,故云"不到十年"。

〔第四十九回〕

宝玉云:"明儿十六,咱们可该起社了。"是十月十六。

"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邢岫烟,再添上凤姐儿和宝玉,一共十三个。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他十二个人皆不过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共岁。……连他们自己也不能细细分析谁长谁幼了。……不过是姊妹兄弟四个字随便乱叫。"

按本年宝玉十三岁,凡小于宝玉者不能超过十三岁;凤姐又绝不止十五六岁。

此为信笔泛叙,宝琴披斗篷,云:"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着一件给我的。"李纨云:"可巧又下雪。"

次早一看,"竟是一夜大雪,下得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棉絮一般。"咏雪。

"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

〔第五十回〕

罚宝玉乞红梅,又咏红梅。

狐腋,狼皮褥,手炉。

贾母问画:"赶年可有了?"

凤姐云:"那姑子必是来送年疏,或要年例香火银子,老祖宗年下的事也多。"贾母云:"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

"次日雪晴。"贾母嘱惜春:"你只画去,赶到年下十分不能便罢了。"

〔第五十一回〕

袭人回家,手炉,银鼠灰鼠衣服。

晴雯因与麝月夜间耍戏,受冻:"忽然一阵微风,只觉侵肌透骨。"宝玉说:

"好冷手。"

宝玉云:"外头自然有大月亮的。"当是十一月中。

"小姑娘们冷风朔气的",添大观园厨房。

〔第五十二回〕

宝玉见黛玉处水仙,说:"这屋子越发暖,这花香的越清香。"又提:"送了蕉丫头一盆腊梅","明儿下一社,又有了题目了。"

〔第五十三回〕

"因此诗社之日,皆未有人作兴,便空了几社。"

"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致办年事。"

贾珍云:"这又到了年下了。"

"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各色齐备。"次日祭宗祠。

以上第十八回后半直到五十三回,数十章巨文,皆叙一年之事,占全书大部,所叙日期节序,草木风物,无不吻合,粲如列眉。


第十四年

"次日五鼓",进宫朝贺,受家礼,吃年酒,"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了,早又元宵将近。"

"十一日"贾赦请贾母,"次日",贾珍请;"至十五日之夕",唱戏。

文豹云:"恰好今日正月十五,荣国府老祖宗家宴。"

〔第五十四回〕

"十七日一早,又过宁府行礼。"自此至二十二日,皆管家等人请年酒。

〔第五十五回〕

"刚将年事忙完,凤姐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

"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调养到八九月间才渐渐地起复过来。"--"此是后话"。

〔第五十六回〕

贾母问甄宝玉,四来人回说:"今年十三岁。"

按甄贾全同,足见宝玉此时尚只十三四岁,当年十四而乃"十三"者,盖因新年莆换,去年岁数一时口中难改也。

〔第五十八回〕

老太妃薨,一月后方应酬完毕。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园中修竹,坞树,栽花,种藕。

"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

〔第五十九回〕

宝钗"搴帷下榻,微觉轻寒,启户视之,见园中土润苔青,原来五更时落了几点微雨。"

寻蔷薇硝擦"春癣"。

"因见柳叶才吐浅碧,丝若垂金",莺儿采花柳枝条编篮子。

〔第六十回〕

柳五儿"今年才十六岁"。

〔第六十一回〕

小厮云:"好歹偷些杏子出来给我吃。"

〔第六十二回〕

"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

袭人叙众人生日:"二月十二是林姑娘。"

湘云"吃醉了图凉快……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她。"

众人斗草,香菱裙子被污,"旁边有一汪积雨"。

〔第六十三回〕

是夜,怡红院夜宴。宝玉说"天热",要与宴者脱外衣。芳官满口嚷热,只穿"小夹袄"、"夹裤"。综看,似是四月下旬,与开卷呼应。

平儿还席,"说红香圃太热"。

贾敬亡,"目今天气炎热",不待贾珍即入殓。

〔第六十四回〕

"一日供毕早饭,因此时天气尚长。……"

宝玉回院,"进入门来,只见院中寂静无人";下人"取便乘凉"或"打盹"。宝玉云:"如此长天",正恐丫头们睡出病来。

宝玉对袭人云:"怪热的!打这个那里使?"--袭人打穿孝用的扇套结子。

"芳官早托了一杯凉水内新湃的茶来,因宝玉素习秉赋柔脆,虽暑月不敢用冰。"

黛玉用瓜果,宝玉猜想:"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季的坟。"入七月。

贾琏"遂择了初三黄道吉日,娶二姐过门。

按此偷娶之事系逆叙,似为六月初三之事。

〔第六十五回〕

娶后"到也过起日子来,十分丰足,眼看已是两个月的光景。"

〔第六十六回〕

平安节度使嘱贾琏:"十月前后务要还来一次。"

"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

〔第六十七回〕

薛蟠已"回家半个多月了";箱子"放了一二十天方送来。"

袭人欲去看凤姐,"初秋天气,不冷不热"。行至沁芳桥上,"那园中景致,时值秋令,秋蝉鸣于树,草虫鸣于野,见这石榴花也开败了,荷叶也将残上来了,到是芙蓉近着河边,都发了红铺铺的咕嘟子,衬着碧绿的叶儿,到令人可爱。"按所叙即为梅花调黛玉悲秋中段词句所本。俗本全删。今从戚本文字引录。

祝妈赶虫子,"葡萄刚成了珠儿",今年三伏里雨水少","如今才入七月的门,果子都是才红上来。"按第六十七回盖非雪芹原作,亦出他人(脂砚?)所补。

〔第六十八回〕

凤姐于十五日"去见尤二姐,接入园。未明指何月十五日,似是十月。

贾琏又去平安州,"回程已是近两个月的限了。"

〔第六十九回〕

贾母问二姐:"今年十几了?"

贾琏归,贾赦"又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头名唤秋桐者赏他为妾。"

"那日已是腊月十二。"

尤二姐"不过受了一个月的暗气,便恹恹底了一病。"

尤二姐对贾琏说:"我来了半年,腹中已有孕。"此时乃是腊月,"半年"正从六月偷娶时算。

〔第七十回〕

贾琏伴宿七日尤二姐葬。

"因又年近岁逼,诸务猬集。"


第十五年

"接着过年过节,出来许多杂事,竟将诗社搁起。"

"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作桃花诗。

"大家议定明日乃三月初二日,就起社。""明日饭后,齐集潇湘馆。"

按雪芹之"初秋""初春",往往指实际景物之初残、初荣言,不必拘作"七月""正月"看。

"次日乃是探春的寿日",三月初三日。

贾政有讯"六七月回京"。

王子腾女将于"五月初十日过门"。

宝玉赶功课,"至三月下旬,便将字又集凑出许多来。"

贾政又讯"冬底方回"。

湘云因"时值暮春之际","见柳絮飘舞",作柳絮词。

按七十回目及七十一回首高本叙"展眼间已是夏末秋初",贾政归来。皆脂本所无。

〔第七十一回〕

贾琏云:"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

凤姐押银四百两,一半命旺儿媳妇"拿去办八月中秋节的礼"。

〔第七十三回〕

邢夫人向贾琏要二百两银子"作八月十五节间使用"。

〔第七十五回〕

贾母云:"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王夫人云:"只是园里空,夜晚风凉。"

贾母云:"多穿两件衣服何妨。"此十三日事。

"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

"明儿十五,过不得节,今儿晚上到好。"贾珍赏月。

"次日一早起来,乃是十五日。"

〔第七十六回〕

尤氏云:"也奔四十的人了。"

贾母云:"可怜你公公转眼已是二年多了。"

按贾敬亡于第十四年夏,至此实一年多,误多叙一年。

"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吹出笛声。

〔第七十七回〕

"话说王夫人见中秋已过","当下因八月十五日各庙内上供去,皆有各庙的尼姑来送供尖之例。"

〔第七十八回〕

晴雯夭逝,"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

宝玉云:"如今且去灵前一拜也算尽这五六年的情肠。"

按芙蓉诔有云:"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十又六载……相与共处者,五年八月有奇。"上推五年八个月,当第十年年初;第七十七回明叙晴雯初买时才十岁,至本年亦正十六岁,若合符契。

众幕友赞贾兰:"小哥儿十三岁的人。"

按第七年叙贾兰五岁,至此正合十三岁。

〔第七十九回〕

黛玉看诔稿,宝玉云:"这里风冷。"

孙绍祖"年纪未满三十"。

宝玉自祭晴雯即病,"一月之后,方才渐渐地痊愈,好生保养一百日……方可出门行走。"

"这一百日内连院门前都不许到……至四五十日后,就把他拘约得火星乱迸。"

夏金桂"今年方才十七岁"。

〔第八十回〕

"此时宝玉已过了百日,出门行走。"

按"百日"系自八月底九月初计,期满时也不过腊初;回末叙迎春归后宁,小住即返,正亦是腊中年前之风俗。


则八十回原书自宝玉降生,至此为止,计共十五年;前六年乃序引性质,正写者整九年间之情节。

数到此处,《红楼梦》的年表,总算叙清。这样一部大书,百十万言,人物事情,繁杂万状,而所写岁时节序,年龄大小,竟而如此相和,井然不紊,实在令人不能不感到惊奇!偶然也有二三处欠合的,皆非重要,从整个著作看,实在提不到话下。


引自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华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六章,143-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