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访谈成功的七个秘诀
在进行访谈时,要讲求策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目的。以下几个屡试不爽的策略可以帮你在访谈中顺利达成目标。
1.请被访者的上司安排会面。通过上司告诉被访者这次访谈的重要性。如果被访者知道上司希望自己接受你的访谈,他就不太可能去误导和敷衍你了。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2.两人一组进行访谈。自己展开一次有效的访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可能忙于记录而在提问中出错。或许会忽略被访者给出的一些非语言的线索。有时候,两个人联手是最好的——可以在访谈时轮流提问和记笔记。当其中一名采访者对访谈内容的某几个问题具备专业知识的时候,这种方法尤其有效。而且,在访谈发生情况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也很重要。保证不管谁做访谈记录,都要保持与另一位采访者步调一致。
3.倾听,不要引导。在大多数访谈中,你都不是为问题寻找是或否的答案。你需要开放性的详尽答案——尽可能多的信息。获取详尽答案最好的方法就是倾听。少说多听,保证访谈内容没有偏离主题就行了。要记住被访者对自己行业的了解很可能比你要多,她向你提供的大多数信息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起作用。
还有一个让信息流动起来的技巧,问一个开放式问题。如果你问是或否的问题,或者问多项选择题,你只能得到是或否,或者选项里的答案。假设你想找出一家商店最忙的季节。你认为不是夏天就是冬天,但你不确定。如果你这样问商店经理了,她或许会说是冬天。或者她可能说“实际上是春天”,这种情况下,你就充分暴露了自己对其业务缺乏了解。假如你问她:“哪个季节您最忙?”她给你的答案可能远比你问多项选择时要丰富得多——例如,“我们最忙的时候是在春天,尤其是复活节那段时间。”通过问开放式问题,你能得到更好的答案。
4.复述、复述、复述。在外出访谈之前,麦肯锡都会培训它的咨询顾问用一种不同的形式复述被访者的答案。这一点再重要不过了。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有条理地思考或者说话。他们东拉西扯、跑题、把一些重要的事实掺杂在无关的事情中。假如你复述了他们的话(最好有条理地),他们就会告诉你,你的理解是否正确。复述也给了被访者补充信息和强调重点的机会。
5.善用旁敲侧击法。项目经理的团队来了一名刚从海军退役的新同事。项目经理和新同事要去采访客户的中层经理,他们整理出了一份清晰的访谈提纲,并就访谈的一系列目标达成了一致,项目经理让新同事先开头。新同事为了得到想要的信息,对客户经理步步紧逼,紧紧抓住他不放,访谈就像是一次审讯。被访者语速极快,开始自我防御,直到最后拒绝合作。
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时刻关注被访者的感觉”。要了解被访者是否感觉自己受到了威胁。不要单刀直入地问刁钻的问题,如果能在几个重要问题上绕几分钟弯子,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要多花时间让被访者对你的访谈过程感到舒服(更深入的讨论见下一部分)。
6.切勿问得太多。不要去问被访者知道的每一件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你可能已经掌握了重要信息。当你构建访谈提纲时,把自己的访谈目标压缩到两三个重要问题上。如果继续问被访者有关行业的全部知识,你会发现自己要在大量信息中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其实你已经掌握了。
其次,要在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之前悬崖勒马,记住,接受访谈,尤其是商业问题领域的访谈,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如果你逼问他们,会使这种不愉快升级,被访者将不再积极合作,甚至对你有敌意。没准儿你还需要再找这个被访者获得更多信息,所以别把门关死了。
7.采用“哥伦波策略”。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电视剧中,有一位彼得・福克扮演的穿着风衣的哥伦波探长。在结束了对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当晚的行踪的讯问后,他拿起帽子和那件皱巴巴的风衣向门外走去。当走到门口就要离开的时候,他会转过头来,敲着自己的太阳穴说:“不好意思,女士,我有个问题忘了问。”这个问题往往可以告诉哥伦波到底谁是杀人犯。
如果你需要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或者需要知道某个数据,“哥伦波策略”往往是个好办法。访谈结束时,每个人都会变得松懈。对于被访者,那种你给予他压力的感觉消失了。对你的防备减少了,他就会告诉你需要的或正在寻找的信息。试试这个办法,它很有效的。
你或许还想尝试“超级哥伦波”策略。不是在门口就回头,而是等一两天后,再次造访被访者。你只是路过,忽然想起自己忘了问某个问题。这同样会使你看起来不那么有进攻性,从而使你更容易获得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