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为思想留一片空白
头脑风暴的目标就是生成新观点。所以,要从白板开始。既然召集了整个团队,就要把已有的观点抛在门外。带着你所知道的事实,但要找到审视它们的新方法。
在上一部分,我建议你花几个小时研究问题,然后设计一个假设集。现在,我建议你在头脑风暴开始之前抛弃所有的先入之见。对你来说这好像有些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好的头脑风暴是得益于一些矛盾的——如果这些矛盾有助于激发你的思维。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此外,头脑风暴是要产生新观点的。如果所有团队成员走进会议室都说着陈词滥调,并且意见一致,那你就不仅一无所获,而且还浪费了时间。更糟糕的是,如果团队领导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每个人身上,团队就错过了一个达成更富创造力或者更好解决方案的机会。
头脑风暴要求会议室里每个人的参与,从最高层的合伙人到最初级的分析人员——没有谁能保证,前者每天都比后者有更好的点子。在头脑风暴会议室,没有人会害怕讲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走进会议室时你要检查是不是把你的等级观念和尊严,连同先入之见一起丢在了门外。
接下来举一个不合理地进行头脑风景的小例子。当克里斯汀・艾里森还是一名新入职的顾问时,她所在团队的高级项目经理召集所有成员进行一次头脑风暴。他们赶到时,高级项目经理说,“请安静,看我如何在白板上完成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接下来的一小时,他们就干坐着看项目经理独自演示自己的观点。这样做或许有启发性,但它不是头脑风暴。
接下来是几条成功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
没有坏点子。没有人会因为害怕被嘲笑“这是个坏点子”而不敢发言。如果一个想法很一般,你并不赞同,那就花几分钟解释一下。辩论是头脑风暴的一个部分。天晓得是否经过几分钟的讨论之后,它一点也不像坏点子呢。至少给它一次机会。当然,脱离问题的观点不算在内——例如,“让我们忘了这个问题,玩儿个游戏吧!”。
没有不值得回答的问题。就像没有坏点子一样,任何问题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别怕问:为什么某件事是这样的或者要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它的答案貌似是“嗯,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理由。
永远不要低估一些看似明显或者简单的问题的重要性。例如,有一次我做一家资金管理公司的项目,第一次头脑风暴中,我们项目组新来的同事问:“全世界有多少资金?”我们没有说“很多”,而是花了45分钟研究国际资金管理的动态变化,后来产生了一些有用的新见解。
时刻准备扼杀你的观点。你的观点不管有多好,如果不是会议最终答案的一部分,就要舍弃它。要把你的假设当成扔进头脑风暴组合中的一个数据来看。把它交给团队成员,让他们去推敲它或许是“正确”的,或许是“错误”的,但最重要的是你的数据可以帮助团队全面考虑手头的问题。别把自己太多的自尊放到假设里,别打算在会议过程中为捍卫你的观点奋战到底。
知道适可而止。头脑风暴要花时间,但如果花的时间太多,就一定会造成收益的减少。麦肯锡校友一致认为一个团队可以坚持两个小时的头脑风暴,两小时以后,讨论气氛就会减弱。我认为,夜间讨论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天色越晚,人就会变得越疲倦、越暴躁、反应越迟缓,除非整个团队都是夜猫子。当然,也有例外。有时候,午夜之后,你的肾上腺素仍然让你保持高效率。有时候,盯着同事盘中的剩饭,也会产生好点子。总的来说,最好让团队在疲惫之前就喊停。总还有第二天,总还有周末吧。
假如必须要开一整天的会,也要体谅大家,保证参会者的精力充沛。允许大家跑跑题,讲讲改善心情的笑话,但过一会儿就要对他们加以约束,回到主题上来。时不时地休息一下——不仅是午餐、晚餐、疲劳时的休息。如果情况允许,给大家半小时的散步时间,这或许正是大家整理思路和活动筋骨的绝佳机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常规会议不同,常规会议有人做会议记录,头脑风暴中没有精确的会议记录。各种观点就像浮游一样在会议室里漫天飞舞,瞬间又消失殆尽。你一定要在关灯离开会议室之前留下有关讨论结果的永久性记录。不要认为在闪光思想到来的时候,你不会忘记它。当你的肾上腺素用完,疲惫开始登场时,它就会离你而去。
麦肯锡用一种极好的设备来保存头脑风暴会议的结果。尽管每个会议室都提供白板和可擦干净的记号笔,但有的白板可以保证将讨论结果备份在纸上。要想留住那些奇妙的闪光点,要想守住凌晨2点绘出的重要图表,这是个不错的方法。
你可以把这个高科技奇迹复制成低科技的翻页挂图。翻页挂图的唯一弊端就是记号笔在纸上的油墨是不能擦掉的——所以要书写工整。在会议结束时,找个人把翻页挂图上的文字转录到普通纸上,并为团队成员散发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