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阅读本页时间:-
135mm
也是拍摄人像的焦距,就是需要离人远一点。所以适合拍摄人物特写,如果要拍全身像,可能就要离人物很远了,这样会妨碍交流。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曝光:f/5.6 1/800s ISO 100 0EV 焦距:135mm
200mm和300mm
这就算是长焦了,拍摄远处的景物啊,鸟类啊,荷花啊,运动啊,那种离得不是很远的就可以照得到了。同时也有不少用这个拍摄人像的,因为大光圈的背景虚化效果很强烈。
曝光:f/5.6 1/320s ISO 800 0EV 焦距:250mm
300mm以上,野生动物、运动题材等,也用于狗仔偷拍什么的。拍日出日落,满月弦月什么的也挺好的。初学者别觉得超长焦多牛,其实使用超长焦的拍摄题材不多,所以普通爱好者很少用到。
曝光:f/5.6 1/500s ISO 160 0EV 焦距:400mm
最后说一句,没什么是一定的,不是非要用广角拍人像、长焦拍风景。只是从出片量来说,某个焦距确实适合某些题材。对于初学者来说,尽量用合适的焦距拍摄合适的题材。
在明白焦距之后,有人可能提出异议,比如入门级单反套机里面的套机镜头最常见的就是18-55mm镜头。这支镜头的广角端达到了18mm,难道这是超广角变焦镜头?其实不然。
在机身部分宁老师讲过数码相机有各种尺寸大小的传感器。我们单说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目前就有:全画幅、APS-C、M4/3、1英寸,等等。不同的大小传感器就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的概念——等效焦距。
上文我们讲过镜头上有一个数字表示焦距,比如50mm或者18-55mm这样的数字。焦距只有一个数字的是定焦镜头,有两个数字的是变焦镜头。镜头上面写的焦距就是镜头的实际焦距。再强调一下,镜头上标注的一般都是实际焦距。
但是因为传感器有大有小,会对这些实际焦距取景范围有截取,造成拍摄的视角与实际焦距原本应该有的视角不相同。大家看下面这张图,一个200mm的镜头取景范围就是最大的那个,全画幅取的也是这个景儿。但是如果遇到不同的传感器,往往会把取景范围截取很小, 于是就有了不同的取景范围。
所以我拿一支200mm的镜头拍摄,如果放在全画幅机身上,是上面这张图中标注全画幅的效果,就是整个画面都拍下来了。
200mm焦距镜头+全画幅机身拍摄的效果
如果我将这支200mm的镜头装在APS-C尺寸传感器的机身上,因为传感器小了,所以只能截取画面中间的一部分,图中就是标注APS-C的部分。相当于我将远处的景物拉近了。这时候画面相当于300mm焦距的镜头所呈现的视角。
200mm焦距镜头+APS-C机身拍摄的效果
200mm焦距镜头+M4/3机身拍摄的效果
如果我们将200mm的镜头放在M4/3机身上,那么传感器更小了,截取的面积也更小。相当于我们拍得更“远”了。这时候画面相当于400mm焦距镜头呈现的视角。
200mm焦距镜头+1英寸传感器机身拍摄的效果
那么不用说了,如果装在1英寸传感器的机身上,肯定是拍得更远。
关于摄影基础你需要知道的
所以我们发现,因为传感器小了,所以拍得“远”了,这个就是我们取景范围的一个变化,或者说就是视角的变化。我们知道焦距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就是决定视角,所以实际焦距的实际意义放在非全画幅传感器上反而不实际了……
于是,我们按照视角大小又重新定义了一下镜头的焦距,这个就是等效焦距。比如上面这张200mm焦距镜头+1英寸传感器机身拍摄的照片,因为拍得非常远了,视角非常小了,所以我们经过计算,等效焦距为540mm。这个540mm就是200mm实际焦距的镜头,放在1英寸传感器机身上时形成的等效焦距。
实际上每个不同尺寸的传感器都有一个系数与之相对应,这个系数乘以实际焦距之后,就是等效焦距了。这个系数就叫镜头转换系数。
所以只要我们记住使用不同传感器机身的镜头转换系数,然后乘以实际焦距,就能知道这个镜头放在你的机身上到底等效焦距是多少了。
全画幅尺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就是1.0,就是实际焦距多少,等效焦距就是多少。
APS-C尺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是1.5(尼康、索尼、宾得、富士等),或者1.6(佳能),实际焦距乘以1.5或者1.6就是他们镜头的等效焦距。
M4/3的镜头转换系数是2,所以实际焦距乘以2就是等效焦距。
1英寸传感器的镜头转换系数是2.7,所以实际焦距乘以2.7就是等效焦距。
这样一来相机的摄远能力大大增强,能把很远的东西拍得很大。但是同时别忘记,在容纳景色“广”的程度上却要远远逊于全画幅相机。而且事实证明,往往是“广”的损失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宁老师向大家推荐全画幅相机的原因。
我们已经开始点亮这张图了,让宁老师带着大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