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光线的分类

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光线,所以在这一节里,我们要将光线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光线的分类>>>>

光线按照类型分可以分为:自然光、场景光、人造光。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自然光:我们在户外遇到的光线基本上就是自然光了。自然光就是太阳直接提供给我们的光。这个似乎不太能改变。

场景光:我们在室内遇到的光线基本上就是场景光。这包括窗口进来的阳光、室内的灯光等。这个似乎也不太能改变。

人造光:指的可不是霓虹灯或者屋子里的日光灯,尽管这些都是“人造”的。人造光在摄影里面特指摄影师为了达到创作意图而设置的人造光源。布光灯和闪光灯都属于人造光,至于你打的反光板的反光也可以看作人造光。人造光就是你可以一边拍摄一边控制的光源。

不同的光线有着不同的强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色温。所以在应付这些光线的时候就要用不同的方法。都说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避开这些光线特性给我们带来的弊端,展现出这些光线美的一面,就是摄影成功的关键。

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就是以阳光作为光源。但是阳光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会有不同的呈现效果。

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自然光色温很高,颜色冷艳迷人,但是光线强度很低,有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我想这种光线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即将开始的黎明的一种希望吧。

阅读 ‧ 电子书库

曝光:f/4 1/4000s ISO 200 -1.67EV 焦距:70mm

阅读 ‧ 电子书库

曝光:f/8 1/1600s ISO 100 0EV 焦距:800mm

日出日落时的光色温很低,光线温暖柔和,因为光线强度低,所以是拍摄太阳最好的时刻。

白天的光线色温居中,不会给景物染上任何颜色,光线的强度也是最强的。在白天的日光下最容易拍出缤纷的颜色的。所以我相信你绝大部分自然光照片会是在白天完成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曝光:f/4 1/800s ISO 100 0EV 焦距:50mm

在阴天或者雨天的时候,天空的光仍然保持色温居中,但是光线强度弱了很多。这时候天空好像一个大的柔光箱,光线不再是从太阳一点发射过来,而是从整个天空散射下来。这时候是没有很强的反光和很硬的影子的。

在户外拍摄人物的时候,不要有太强的光线。所以在正午的大太阳下面拍摄人物是不合适的。可以选择阴天、日出后一小时或者日落前一小时拍摄。

阅读 ‧ 电子书库

曝光:f/1.8 1/160s ISO 100 0EV 焦距:35mm

在自然中还有一种叫“耶稣光”的现象是大家非常喜欢的。

摄影中耶稣光又称丁达尔现象。就是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在光路的垂直方向可以看到整条光路,这就叫丁达尔现象。

我们生活中的空气就是一种胶体,而阳光被某些东西遮挡时,往往只能有几束光通过空气到达地面。这时就很容易看到丁达尔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耶稣光了。这样的光其实很常见,能够给你美和神圣的感觉。所以很多摄友都非常喜欢。

阅读 ‧ 电子书库

曝光:f/4 1/60s ISO 2000 0EV 焦距:24mm

但是拍摄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点:再好的耶稣光,也需要实际拍摄的景物好才能看出好来,不要为拍耶稣光而拍。当你拍摄的主体景物好的时候,耶稣光的出现能够帮你烘托氛围,锦上添花。如果主体景物不好,再好的耶稣光也是废片。

上面这张照片是我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拍摄的。当时从一个窗户正好射进来耶稣光,在教堂里拍摄这样的光确实很恰当。

场景光

在室内遇到的光线基本都是场景光。场景光可能会很复杂,也许你会遇到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也可能是室内的灯光,等等。怎么利用场景光只能是具体场景具体分析。总之,尽量利用光线明确主题,突出主体,以及简化画面。

阅读 ‧ 电子书库

曝光:f/5.6 1/100s ISO 6400 -2/3EV 焦距:400mm

这张照片是在米兰DOMO大教堂里面拍摄的,这张照片的场景光就是这些蜡烛产生的。我想表达一份凝重而神圣的气氛,于是减了曝光补偿,这样既保证了蜡烛不会过曝,同时也将背景完全压黑简化画面。更重要的是,要将清理烛台的神职人员表达清楚,于是我让他被蜡烛照亮的脸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阅读 ‧ 电子书库

曝光:f/8 1/40s ISO 400 0EV 焦距:27mm

这张是我在索菲亚大教堂里拍摄的,这个妇人从大门走进来,在她前方有一个被天窗投射进来的光打亮了一半的区域。在她往前走的过程中,我事先准备好对于这个区域的拍摄。在她从暗处走到亮出的一瞬间拍摄了这张。画面中半黑半白,也是利用了环境光。

可见场景光的两大特点就是:光源复杂、强度一般较弱。

对于光源复杂,我们就要分析光源的色温和光源的方向。这其中光源的方向尤其重要。只有掌握好光源的方向才能对主体正确曝光。

人造光

只要是人造光就有这样的一个特点:不论是光的强度、方向、色温都是完全由摄影师控制。也就是说,人造光的存在只有一个原因——为摄影服务。

持续光源和闪光灯的区别就是,一种是一直可见的,一种是短暂存在、需要预见的。

对于强度的控制:持续光源可以通过测光来确定正确的影调,而闪光灯就需要预判。这里就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闪光指数。闪光指数就是标明闪光灯光强度的指数,通常用GN值表示。

举例来说:闪光灯GN值为60,表示在ISO100、焦距为105mm的情况下,闪光灯指数为60。如果我们要取得0EV的中间调,并用f/8光圈拍摄,那么我们应该把闪光灯距离被摄体

GN值/光圈值=60/8=7.5米

在ISO100,焦距105mm的条件下取得0EV的中间调

GN值/光圈值=闪光距离

如果ISO由100变为200,那么GN值将由60变为84。如果ISO由100变为400,那么GN值由60变为120。

如果焦距变短,因为散射角度增大,所以GN值会相应变小。具体需要查阅所使用的闪光灯说明书。不同闪光灯变化不尽相同。

此外,不用闪光灯的GN值也不同,使用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相对来说这样记比较简单:

感光度增加2挡(变为原来的4倍),GN值变为原来的2倍。

光圈加大2挡(光圈值变为原来的1/2),GN值变为原来的2倍。

距离缩短为原来的1/2,GN值变为原来的2倍。

GN值相差1倍,强度相差2EV。

对于方向的控制:不论持续光源还是闪光灯,光源的方向完全由摄影师根据需要摆放灯的位置决定。

布光法中的灯位

也许很多人都在等这个。其实布光法没有太多可讲的。因为如果掌握了那些知识点就能自己去找到合适的布光法。不过熟练掌握布光法虽然可以轻松创造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入门还是很难的。这一段就算是领大家入门吧。

阅读 ‧ 电子书库

正面光。

光比较“硬”,效果比较“楞”。人物面部曝光均匀,但是平面化,没有立体感。

这个位置的灯光一般用于辅助光。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顶光

光线从上方打下来,使人物面部非常阴郁。

在我们一开始的学习中将不会采用这种方向的光源。

鬼光

从模特下方射过来的光线会让模特看起来异常恐怖。如果想营造恐怖氛围,可以选择使用。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45°侧光

从45°侧面布光。模特面部呈现立体的表现,但是阴影过于浓重。45°侧光常常作为主灯使用。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90°侧光

90°侧光会产生一半明亮一半处于阴影中的效果。

一般有艺术化处理的时候,才会用。拍摄正规人像时不会用到这样的光。

阅读 ‧ 电子书库

阅读 ‧ 电子书库

背景光

作用非常简单就是提亮背景用的。

在人像摄影时常常配合主光和辅光一起使用。

阅读 ‧ 电子书库

在我们初期的学习中懂得这几种布光就可以了。其中正面光、45°侧光、背景光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图就是两盏45°侧光分别放置于一左一右的效果。两盏灯的强度一样。如果再加上背景光,就是目前大多数影室的布光方法。这种布光法光线均匀,能完整表现出人物面部。非常适用于证件照的拍摄。

但是如果有天你去拍个人写真也遇到只用这样的布光法,那么这个摄影机构的水平就非常值得怀疑了。因为这么拍出来的人物,面部非常“平”而没有立体感,就是通常说的“大白脸”。

阅读 ‧ 电子书库

下图用了和“大白脸”同样多的灯光,却有了不一样的效果。首先使用一盏45°侧光作为主灯。这样会让人物面部呈现立体感,同时留下浓重的阴影。这时我们再在人物正面放置一盏灯作为辅灯。辅灯的作用就是减淡阴影,为面部补光。这样就能获得下图的效果。

阅读 ‧ 电子书库

如果再加上背景光,将是非常好的一个布光,如下图所示。相机正对着人物。三盏灯光,在右侧45°的就是主光,强度最强。在相机边也就是人物正面的光是辅光,强度弱一些。人物后面的灯光就是背景光,目的就是把背景照亮。

对于主灯辅灯光的强度的控制,一般以主灯为准。让人物在只有主灯的情况下曝光正常。辅灯只是起到柔化阴影的作用。

可见主灯肯定要比辅灯明亮。而主灯与辅灯强度的比例关系,就叫光比。如果主光和辅光强度一样。光比就是1:1,如果主光强度是辅光的2倍,光比就是2:1。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灯光功率(闪光灯是GN值)的办法控制光比,也可以通过改变灯光到人物的距离改变光比。这个在第六章第二节人造光中讲过。功率变为原来的2倍,光强度强1EV,GN值变为原来的2倍,光强度强2EV。距离增加为原来的2倍,光强度变弱2EV。

阅读 ‧ 电子书库

举个例子说明问题。比如我有两盏200W的白炽灯作为主灯和辅灯。如果两盏灯都距离人物2米,那么光比就是1:1。因为功率和距离相同。如果我想要得到4:1的光比。那么我可以将人物对面的辅光灯调整到距离为原来的2倍即可。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要大家准备功率相同的台灯的原因——容易计算。

而对于背景光,只要能把背景照明亮即可,与人物原则上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伦勃朗布光法

摄影一词源于希腊语光线和绘画的结合,简单地说摄影就是用光线绘画。作为发展历史并不长的摄影艺术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理论基础。很多时候都是在借鉴绘画。伦勃朗布光法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伦勃朗布光法是由伦勃朗在绘画上用光的方法命名的。看下图就是伦勃朗布光法的效果。

阅读 ‧ 电子书库

伦勃朗布光法有几个特点:

1.四分之三面部对着相机。让人物面向相机,缓慢变换角度,直到看不到一侧的耳朵为止。

2.架设主灯,强度要能使人面部正确曝光,方向为与人物面部方向同一侧45°左右。注意,要在人物面部形成三角形光区(以鼻子阴影、面颊阴影、下眼线为边长,围成的三角形亮区)。

3.架设辅灯。将面部阴影处柔化,并表现出细节。一般会使用4:1或者3:1的光比。

4.架设背景灯,打亮背景。如果有可能从人物斜后方放置一束比较集中的光,打在人物轮廓上,形成轮廓光。

如下图所示:

阅读 ‧ 电子书库

伦勃朗布光法主要能够表现出深邃和坚毅。能够强调面部的线条。所以更适合对于男士的摄影之中。对于女孩子就不太适合了。

伦勃朗布光法非常适合用于成功男人的塑造。很多成功的照片都是使用这种布光法的。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男士,我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拍几张伦勃朗布光法的照片。因为对于男人来说,这是非常讨喜的布光法。

另外中国女性的面部比较平,所以试一试伦勃朗布光法也可以让面部保持立体,也是一件好事。

蝶形布光法

伦勃朗布光法是适用于男性的。那么再提供一个适用于女性摄影的布光法——蝶形布光法。

蝶形布光法的名字来源于布光法中的一个特点。类似于伦勃朗布光法中要找三角形光区,蝶形布光法就是要找这个蝶形。

使用蝶形布光法的时候,主灯放置在人物正前方,但是处于比较高的位置。这与顶光不同。蝶形布光法的主灯是从上斜射下来的。这样在人物的鼻子下方就会形成一个阴影。随着主灯高度变化,阴影会在鼻子下面形成一个蝴蝶的形状。这时主灯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了。

阅读 ‧ 电子书库

看上图我们就会发现,这样布光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女孩子看起来更像瓜子脸。脸小自然就上像。然后用两盏辅灯将人物的轮廓和背景打亮,使人物和背景分离开。

阅读 ‧ 电子书库

如果需要可以再添加背景光。

对于色温的控制:持续光源色温应根据灯光提供的说明书确定,或者现场自定义白平衡。闪光灯的色温一般都为5500K~6000K,与日光相同。

关于摄影基础你需要知道的

阅读 ‧ 电子书库

最后总结一下。基本上光线是怎么回事就给大家讲完了。其实大家只要记得,不管是什么样的光源,都要分析光线的强度、方向和色温。然后合理利用,这样才能达到明确主题、突出主体和简化画面的效果。